1.敦孝悌,孝悌为百行之先,凡为人子弟者,当尽孝悌之道,不可忍灭天性,兹我族子孙,宜敦孝悌于一家。
2.睦宗族,宗族为万年所同,虽支分派别,实源同一脉,不可相视为秦越,兹我宗族,务宜敦一本之谊,共亲亲之道。”
3.和乡邻,乡邻为同井之居,凡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不可相残相斗,务宜视异姓如同骨肉之亲。
4.明礼让,礼让为持己处世之道,非徒拜跪坐揖之,文必使亢戾不萌,骄泰不作,庶成谦谦逊顺之风。
5.务本业,士农工商,各有其业。故古人云:业精于勤,毋荒于嬉。惟务其业者,乃得自食其力。可见食其力者,敢不专其事乎。
6.端士品,士为四民之首,隆其名,正以贵其实也。故宜居仁由义,以成明体达用之学。若使窬闲,不惟上达无由且士类有玷。
7.隆师道,师道为教化之本,隆师重道,正以崇其教也。使不尊崇之,不特教化不行,而且有亵渎之嫌,何得漫言传道。
8.修坟墓,坟墓所以藏先人之魂骸,每年宜诣坟祭扫,剪其荆榛,去其泥秽,以妥祖灵。切勿挖掘抛露,致祖宗之怨恫。
9.戒犯讳,同姓子侄,每派宜择定一名字以为名,凡属五服内之嗣孙,不得犯父兄伯叔之名,即上祖之名字亦当讳之。
10.戒争讼,争讼非立身之道。故争必有失,讼必有凶。以忍让处之为尚,勿致有忘身及亲,倾家荡产之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