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轶事

  绿林好汉

  西汉末,天凤四年(17年),荆州一带发生饥荒,新市人王匡、王凤因为善理争执,在乡里有威信,被饥民推举为“渠帅”,后马武、王常、成丹也率部加入。他们啸聚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人数达到8000多人。后遂称除暴安良、杀富济贫的英雄为绿林好汉。

  绿林军势如破竹,以绿林山为根据地,相继攻下竟陵(今湖北天门)、云杜(今京山县北)、安陆等地,拥众5万。公元22年,由于瘟疫流行,为了保存实力,绿林军决定分兵进击,王常、成丹南下江陵,号称“下江兵”,王匡、王凤、马武及其支党朱鲔、张卬等北上南阳,号“新市兵”。平林(今湖北随县东北)人陈牧、廖湛,这时也聚众数千响应,与新市兵会合,称“平林兵”。“平林兵”兵发南阳时,舂陵侯刘仁的后人刘玄,就是后来称帝两年多的更始皇帝,因为父亲刘子张当初被蔡阳国亭长酒后辱骂,怒杀亭长。十年后,亭长之子复仇,杀了刘玄的弟弟刘骞,刘玄结宾客报仇,不想对方反而买通了宾客。刘玄走投无路,于是就投奔了绿林军平林部,陈牧封其为安集掾之职。

  与此同时,刘玄的同族刘縯、刘秀兄弟,也在南阳起事,组成“舂陵兵”,与新市兵、下江兵、平林兵一同作战,这四大派系就构成了绿林军的主力。

  绿林起义队伍空前壮大,推翻王莽政权已指日可待。

  但由于绿林军派系众多,命令不一,导致多次失利。战争形势的发展,就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当时绿林军为便于号召,便打出恢复汉室的旗帜,因此就决定立一刘姓皇族为皇帝。刘玄平庸,容易驾驭,而刘縯才略兼具,威望极盛,按才能本应立他为帝,但派系之间,各为其利,为了能控制新皇,便立了刘玄为皇帝。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枕戈待旦

  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

  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鸡叫了起来,祖逖一跃而起,踢醒了刘琨:“听,这雄鸡啼鸣多么振奋人心呀,快起来练剑吧!”于是,两人操起剑来,在高坡上对舞。从此,他俩每天清早听到头一声鸣叫,一定来到荒原上抖擞神练起剑来。

  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明),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头了!”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公元前208年,项羽率40万大军开往咸阳,被刘邦的守军挡住。项伯请刘邦到鸿门赴宴。刘邦到鸿门后,项羽设计让项庄舞剑助兴,意在乘机杀了刘邦。项伯也舞剑助兴,百般保护刘邦,刘邦手下樊哙冲进营帐来保护刘邦,刘邦借机逃离。

  在讨论会上,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汉高祖。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汉高祖,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汉高祖。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

  项羽设鸿门宴是因刘邦设防函谷关而起。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发动秦末农民大起义,各地反秦力量蜂起云涌,在同秦朝廷武装斗争过程中,形成几支比较大的军事力量。其中较有名的代表是项羽、刘邦等。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从武关进入关中,接受子婴投降,保护王宫和府库及天下图籍,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颇得民心。因听从守函谷关,做关中王的计谋后,与项羽的矛盾骤然激化。派兵守函谷关,遂使项羽大怒,派英布攻克函谷关,率40万大军进驻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境内),刘邦拥兵10万,屯驻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境内)。项羽准备消灭刘邦。经项羽叔父项伯调解,刘邦亲至鸿门会见项羽。

  沛公向项王赔罪道:“我和将军一同攻秦,将军在河北,我在河南,未料我能先入关破秦,才能在此和将军重逢。现有小人传坏话,使你我之间产生隔阂。”

  项王快人快语:“那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为何会生此疑心?”

  项王当天就留请沛公一同饮酒。项王、项伯面东而坐,亚父范增面南而坐,沛公面北而坐,张良面向侧而陪侍。席间,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3次举起身上所佩玉示意项王当机立断杀死刘邦,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身,出来召唤项庄说:“君王为人心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敬酒祝寿,祝毕请求舞剑,趁机在沛公坐着时刺死他。否则,将来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他所俘获。”

  项庄进入帐中,敬酒施礼毕,说道:“君王和沛公饮酒,军中没有什么可作乐,请让我舞剑助兴。”

  项王点头道:“好吧。”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伴舞,且一直用自己的身体掩护沛公,使项庄无隙可乘,不能得手。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良来到军门找到樊哙。

  樊哙问:“现在事态如何?”

  张良道:“非常紧急,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樊哙说:“请让我进去,我要和沛公共命运。”于是持剑拥盾闯入军门,两旁交戟侍立的卫士挡不住,都被他撞倒在地。樊哙分开帷帐面西而立,虎视眈眈直冲项王,怒发冲冠,眼眶都要瞪裂。

  项王按剑而起问道:“来者何人?”

  张良答道:“这是为沛公驾车的樊哙。”

  项王说:“好一位壮士,赐给他一杯酒。”樊哙拜谢,起身站立一饮而尽。

  项王说:“赐给他一只猪肘。”樊哙把手中盾牌平放在地上,把一条血淋淋的生猪肘置于盾牌上,拔剑边切边吃,狼吞虎咽,顷刻剩下一堆骨头。

  项王问:“壮士还能再饮酒吗?”

  樊哙声若洪钟,正色道:“臣死尚且不回避,一杯酒何足推辞!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惟恐不能尽,刑罚人惟恐不重,天下人都背叛了他。怀王和诸侯相约:'先攻破秦军而进入咸阳的人将被封为关中王。'今沛公首先破秦入咸阳,对秦室财富秋毫无犯,封存宫室,退军驻扎灞上,以便等大王来临。沛公遣兵把守函谷关,是为防备盗贼和意外事件。像他这样劳苦功高,未得封侯奖赏,而你听信谗言,想诛杀功臣,这是亡秦的继续,我认为大王你不是会这样做的。”

  项王竟无言以对,只好说:“请坐。”一会儿,沛公起身借口如厕,带樊哙逃回灞上。

  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南阳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司空见惯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吟诗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刘禹锡,他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刘禹锡出自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他中进士后,在京做监察御史,参与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不久又奉诏还京。

  刘禹锡的性格放荡不羁,回京不久,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又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了严重水灾,他上任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并建了三贤堂。

  刘禹锡担任苏州刺史时,当地曾任司空的李绅仰慕他的名声,邀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作陪。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在酒席上做了一首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意思是说,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让歌妓作陪)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他却觉得是断肠刻骨之痛,不能不大发感慨。据说李绅为表明自己并非贪恋女色之徒,很快将歌妓送给了刘禹锡,但刘禹锡的诗却流传开来,李司空的个人作风问题也就成了历史定论。

  说起这个李绅,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不过,他的两首《悯农》诗却无人不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是唐代诗歌改革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进士及第,初为国子助教,后为右拾遗、翰林学士,曾因触犯朝中权贵受贬,坐过牢。唐武宗时他居相位4年,后以足疾辞位,公元846年终于淮南节度使。能写出这样诗句的李绅,应该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

  而刘禹锡呢?无论从其一生为官屡次被贬而不弃的坎坷经历,还是从其创作的大量或轻快或讽刺的民歌体诗歌来看,都不像是一个会因嫉妒而陷害别人的小人。写那首诗可能只是他一时酒醉,心生感慨,本想抒发郁郁不得志的愤懑,却无意中害得李绅背上了沉迷歌舞声色的罪名。也许,这原本不过是一个历史误会而已。

  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是指以良好的德行使人佩服。刘备虽然在机权干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却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曾以此感化了刺杀他的刺客。刘备临死前还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刘禅,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

  求田问舍

  求田问舍出自《三国志·陈登传》,本意是指只知道购置房田产业,没有远大的志向。

  许汜和刘备一起在荆州牧刘表处坐,刘表与刘备一起品论天下人。许汜说:“陈登是个江湖之士,豪横之气不加检点。”刘备问刘表:“许汜君说的对不对啊?”刘表说:“要说不对,许汜君是个善士,不会说虚假的话;要说他对,陈元龙可是名重天下呀。”

  刘备问许汜:“你说他豪横,难道有什么事例吗?”许汜说:“我曾经遭遇战乱路过下邳,我去见陈登。他没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长时间不跟我说话,他自顾自地上大床睡卧,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

  刘备说:“您有国士的名声,现在天下大乱,帝主不能执政,希望您忧国忘家,有一点救世的念头。可是您呢,整天忙着求购土地,到处询问房产价格,说的话没有能采为良言的,这是元龙所忌讳的做派,他凭什么跟您说话呢?如果是当时是在下,我会自己睡在百尺楼上,让您睡地板,怎么会只是上下床之间呢?”

  死里逃生据《典略》记载:张纯反叛时,平原刘子平推荐刘备参军讨伐,途中遭遇敌军被打败,刘备佯装假死。敌军退散后,刘备遇上故人,一同乘车离去,逃过一劫。

  髀肉复生

  出自《九州春秋》。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后表示感叹虚度光阴,想要有所作为。

  据记载:刘备依附荆州刘表后,在荆州居住多年。有一天刘备发现自己大腿生出赘肉,由此感概而落泪。刘表见了,询问内因,刘备回答:“我过去常常骑马,大腿没有赘肉。现在不再骑马了,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时光飞逝,人即将步入垂老,却没能建功立业,因此感到悲伤。”

  金屋藏娇

  汉武帝刘彻四岁时,做太子的是他的哥哥刘荣。刘彻之所以能当上太子,全靠景帝的姐姐长公主的帮助。长公主原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许给太子刘荣,将来就是皇后。但是太子的母亲栗姬却不领情,于是长公主把目光转向了刘彻。有一次,她问刘彻愿不愿意娶阿娇做妻子,刘彻也很喜欢阿娇,见姑姑问,便大方地说:以后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就要亲自造一栋金屋子送给她。(“若得阿娇,必以金屋贮之。”)汉景帝见儿子有这样的气魄,也同意了这门亲事。后来,刘彻做了皇帝也娶了阿娇,造了富丽堂皇的宫殿实践了小时候的诺言。

0.1505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