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镇华庄园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东北15千米的河洛镇神北村,庄园坐北朝南,依神都山而建,为刘镇华家族故居。庄园错落有致地分为三层,有6个院落,石砌窑洞30孔,楼房210间,平房30间,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前为花园,后为主宅区,两侧设寨门,主宅区建在神都山山腰,分上下两部分。上院现存石砌窑洞8孔、楼房2栋、瓦房1栋,皆为砖木结构。寨墙下住宅分东、西两个院落。东院现存窑洞8孔、临街小瓦房5间。西院现存窑洞4孔、东西厢房4间、临街房1栋。下院门前东西向胡同南为刘家花园,内有一座楼房,俗称“仿重庆大厦”。距主宅区东南约百米处,是刘家祠堂,为两进式四合院,现存临街房、厢房、过厅、后厢房、大殿等建筑,均为二层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
刘镇华庄园是一处典型的官僚地主庄园,对研究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和建筑特点具有重要价值。1987年3月4日,被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刘国钧故居位于江苏省靖江市生祠镇青果巷82-84号。原为唐氏八宅中八桂堂旧址,为瞿秋白诞生处。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国钧故居由旧居、善余厅、敬修堂和新建的国钧堂组成。整座建筑既有回廊相连,又有天井相隔,几井几楼,疏密有致,浑然一体。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当属大门左侧的旧居,泥砖青瓦,苔藓斑驳,低矮的瓦房里,一张旧竹床,一架纺车,一部织布机仿佛一本尘封的清苦勤俭的教科书,在静静地叙说着刘国钧先生这位中国民族工业骄子的艰辛而辉煌的创业史。旧居的墙上挂着一条幅,发人深省。“问我平生少时苦,一生学费钱八百。日食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半生事业万人功,富就安乐不忘贫。”步出旧居,穿过前院回廊便进入意为“敬业修身”的“敬修堂”。这是刘国钧先生一生恪守的为人准则。肃穆的敬修堂里挂着刘国钧先生及其家人的照片。刘国钧先生15岁就从生祠小镇出发闯天下,晚年他又荣归故里,似乎画了一个圆,但刘国钧先生在50年中情牵故乡,多次捐资兴办教育、疏浚圩港、修建岳庙。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湖南刘少奇故居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在一座盖有茅草的栅栏门内的四合院中。为土木结构,泥砖墙上粉饰着糠壳泥,屋面是一半小青瓦、一半茅草。门前有清澈的池塘,屋后是山峦。刘少奇1916年去长沙读书以后,寒暑假回家居住。1961年5月,他回家乡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时,曾在此居住一周。文化大革命期间,故居被毁坏。1980年对故居按原样进行了修复。当年的卧室、书房、开调查会的横堂屋内展出了实物、照片数百件,重新对外开放,供人瞻仰参观。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刘齐衔故居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宫巷东头有三座一字排开的老宅,旧时的门牌号依次是5、6、7号(新门牌号为14、16、18、20号),是一座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风火墙式的砖木结构的传统民居,1992年被福州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
故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141平方米,平面呈口字形,四围砖土风火墙,墙体堵石均为大石板垒砌,高约1.5米,正门口石门框,宽1.7米,高2.8米,上施单坡顶门罩。门头房三间,有轿房和洗澡房。入门有天井,天井两侧为走廊,有两进院落。第一进,四柱三开间,中为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正厅两侧为厢房,并有插屏门隔为前后厅,大平梁以上斗拱、梁、桁等雕刻精美,门扇、窗槛皆系楠木雕制而成。大厅及天井均以大石板铺地,大厅廊石硕大。后天井与第二进天井相连。第二进为双层楼房,天井中有覆龟亭将两进房舍相连在一起。二进的厅堂也是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后门可通往安民巷。故居东侧有矮楼,西侧有门可通西北侧的花厅。花厅内有假山、鱼池和三椽小屋(临水轩),内有泉。西座二进是座青砖楼,是原福州电话公司的办公楼。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刘国故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是春秋至汉代时期的古城。
1984年11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和偃师县文管会对刘国故城遗址进行考察。刘国故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220米,东西宽约650米,城区有板瓦、筒瓦、小砖等建筑材料及盆、甄、壶、豆、瓮等陶制器皿残片文物。2006年被列入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220米,东西宽约650米,城区内耕土层中散落着大量春秋至汉代的板瓦、筒瓦、小砖等建筑材料及盆、甄、壶、豆、瓮等陶制器皿残片。在陶家村的东北处,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断崖上暴露出残存的夯土城墙遗迹。据考古专家介绍:这里是刘国故城的南城墙。墙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现存137米,厚24.5米,夯土距地表最浅处0.1米,最深处0.6米,残存高度0.5—1.2米。西段现长135米,墙体厚约2.1米,城门位于东西两段墙之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刘铭传旧居,俗称刘老圩,位于安徽省肥西县大潜山西北麓约2公里处,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是刘铭传在北方剿捻后兴建的淮军将领庄园之一。
刘铭传旧居平面呈南北长东西略短的矩形状,金河环绕而过,三面环山,占地百余亩。圩内南部为生活居住区,北部水堰中有大小两座小岛,圩四周有条宽约10—15米的护圩壕沟。外濠内东南东北各有一座大吊桥,两吊桥处均有两层门楼各7间;进门楼后是内濠,又有三座吊桥、三座门楼。濠内侧砌有石围墙,围墙转角处筑有碉楼,有房屋建筑约300间。
建筑正大厅为三进,每进13间,头进与二进天井院内是回廊包厢,第三进为两层堂楼;正厅面对连接外濠的月牙塘,月牙塘为两角尖内弦为长方形的荷花池,池中有长方形花圃,四周雕刻石栏杆,两边有石桥相连。正厅西南角是西洋楼,三间两层,为藏书楼。正厅北面为钢叉楼,五间两层,此楼有“压邪镇圩”之意。钢叉楼后建有“盘亭”,亭内原存放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虢季子白盘。建筑均为排山排柱,雕梁画栋。1950年部队进驻刘老圩后,对圩内大部分建筑进行了改建或新建,原有建筑仅存三幢(17间),改造后旧房三幢(12间),自然环境依旧。
刘老圩是刘铭传现存的唯一旧居,规模庞大,建筑整体以清末官宦乡间庄园风格为主,集防御、生活、休闲为一体,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庄园建筑风格,在江淮地区极具代表性。刘铭传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因病从台湾离任后,返回故乡休养就住在这里。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鸿门宴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距秦兵马俑博物馆2.5公里处的鸿门宴遗址,是骊山风景中最北的旅游点。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河,地处潼关通长安之要道,遗址前横着一公里长的峭塬,中间像刀劈似的断为两半,南北洞开,犹如城门,鸿门因此而得名。
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2000多前年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会汉高祖刘邦。宴会上处处杀机,刘邦时时示弱,厕遁而出后发起楚汉战争,以弱胜强,摘得胜利果实,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定国号为“汉”!
“汉”成为每个中国人展现无穷魅力的符号,这场军伍之宴是中国历史百件事件之一,它不仅改变了历史人物的人生,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鸿门宴”诠释了历史的变数和偶然,被史学家称为“千古一宴”、“天下第一宴”!
现存宴会遗址用青砖砌成,呈正方形,长、宽各14米,高3.5米。据考古学家考证:公元前206年12日,项羽在此设宴宴请刘邦。十米高的旗杆上飘扬着两面红色的大旗,上书“楚”"汉"。宴会台北面宴会厅。展出复原的历史场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场面,将鸿门的紧张气氛表现的淋漓尽致。
鸿门宴博物馆位于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距秦兵马俑博物馆2.5公里,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河,地处潼关通长安之要道,交通便利。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2009年利用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完成了改造提升工程,目前馆内占地10000余平方米,拥有三个展厅,两处遗址,一处碑林。
鸿门宴博物馆为汉王刘邦受封之地,刘氏宗祠所在地,更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汉魂故地!鸿门宴上演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剧目,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军事、政治、心态等各方面的较量。展厅内以星象云图变幻为经线,以刘邦项羽的生平历程为纬线,通过沙盘、连环画、图版、文物、文字讲述了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95年的历史。整个布展以《史记·鸿门宴》为蓝本,陈列铁剑、铜镜、汉瓦当等72件文物,运用蜡像的表现手法,再现2000年前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刘氏兄弟纪念馆是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政府为纪念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而利用刘氏后裔捐赠的祖籍故居改建的。刘氏兄弟纪念馆位于江阴市西横街49号,它坐西朝东,前后二进十间三庭院,是一座具有江宅特色的清末建筑,距今约有150年,与古兴国塔、文庙南北呼应,浑然一体,构成江南古城的一个游览区。
用省专家组组长、江苏省文物局文保处处长束有春的话说,这确在是几间再普通不过的江南民宅,但就因为这里诞生了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兄弟“三杰”,这座小型民居成了江阴城区积淀了深厚人文底蕴的建筑,故宅修复保护的每一步都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故居自1989年对外开放以来,一直没有进行过整体大修,屋面、地面、地板等都已出现了不同程度损坏。吴良镛、郑孝燮等五名学部委员率先发出了保护呼声。当故居保护与城市道路建设再度发生矛盾时,闵慧芬等30余名全国政协委员再度联名呼吁保护,提升其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内各界的呼声,引起了江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决定在道路改造进程中改变原有道路规划设计,在原址保留故居,并进行全面修复。
刘伯坚烈士纪念馆(碑),坐落在四川省平昌县城北AA级风景区佛头山森林公园内,背靠华严,左控通河,右扼佛头寨,与金宝观、南台山、老鹰寨隔河相望。地势高爽,视野开阔,四周树木葱笼,环境优美。陈列烈士遗物1000余件,广场建有纪念碑,由邓小平题写了“刘伯坚烈士纪念碑”碑名,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自参加了揭碑仪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刘英烈士纪念馆即厦河中共浙江省委旧址。刘烈士纪念馆位于浙江省永康县永康方岩风景区,1953年,永康县人民政府组织修建刘英、张贵卿烈士墓。
1939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从温州迁至丽水市城郊厦河村,并在丽水城区设立联络处和秘书处,省委书记刘英以兴华广货号老板的身份作掩护,领导全省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1995年旧址修复,内举办复原陈列和图片展览,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6月28日,原刘英纪念馆与边上新建的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一起统称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并免费对外开放。
1981年4月13日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保单位,于1982年移墓于现址。1986年春节后,修建了刘英、张贵卿烈士墓古墓圈、石地坪、石栏杆,铺设540m2石板纪念坛,新建了刘英烈士纪念亭和刘英、张贵卿烈士殉难处。1987年9月20日成立刘英烈士陵园管理所。1992年为了纪念刘英烈士牺牲五十周年,陵园进行了扩建,新建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烈士英名碑、红军亭等及其辅助设施。陵园总面积50亩,建筑面积1780.93平方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刘开渠纪念馆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公园内,纪念馆占地4977平方米,是由三部分组成的长方形庭院。纪念馆于1995年4月5日正式对外。1995年5月,刘开渠纪念馆为被确定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