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沈氏承眉,村里人都叫她下党婆(农村俗古例,按辈份把娘家地名冠在前面),是下党乡碑坑山村沈兆荣公女,生光绪丁未(1907)年五月十五日辰时。母亲一生只生我兄弟二人,没有女儿(据说生有女儿没有养起夭折了),哥登佳生有二男二女均已成家立业。我是老二,从小妈最疼爱我们小的,所以哥乳名俺德,我乳名细德。母亲因年老体弱,积劳成疾,于一九七一辛亥年十一月廿六日未时仙逝,享年才六十五岁,墓葬芹洋九岭狮子岩下坐酉加辛,二0一三年因建寿政二级公路需要,搬迁至芹洋往修竹的路上(芹洋向),坐亥加壬。
母亲的一生,是辛苦劳累的一生,没享过什么福就匆匆地走了。一生平凡而伟大,她勤劳善良、节俭朴实、宽厚豁达、聪明贤慧、无私奉献,她以独立顽强、正直厚道、遵礼守德的生活信念,以自立自强、勇于担当的品格,默默无闻,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兄弟二人,克服各种困难,供我读书。她用毕生的精力和辛勤的汗水,用无私的母爱,给我留下了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和立命之本。她教给了我做人的真理,教给了我生存的本领,教育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树立信心并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育我不忘根本好好读书、尊礼守德走正道。
作为儿子,我一直无法对母亲尽到更多孝心而感到深深愧疚。母亲从生我到把我抚养成人的二十六年中,花在我身上的心血是不可计数的,但我对母亲的关心却少之甚少。少不懂事时,我对母亲的心思总是不能体会。现在我的记忆虽已渐模糊,但对敬爱的母亲深深的牵挂却时时萦绕在心间。
母亲是个勤劳之人。她生性勤快,手脚麻利,干起活来从不惜力。屋里屋外,针线茶饭全在行,赢得亲友及四邻们普遍好评。(父亲在我四、五岁时就已去世,所以我对父亲的印象非常模糊,只记得冬天戴一顶布帽子,据说是个蔑匠,所以家里内外都是母亲在打理)
母亲是个平凡之人。她普通得就像山中的小草一样,她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和千千万万的家庭一样,过着只有她们那个年代才能体会的生活。在母亲最后的日子,她也是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牵挂走的。
母亲是个明理之人。她没有文化,但她十分注重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尽管家里很贫穷,她总是想方设法让我多读书。虽然我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我深深的知道母亲的用心良苦。当时我对母亲很是感激,我曾暗暗发誓,将来有一天,我一定要让我的母亲过上幸福的日子,可是,这一切都成为我永远都无法弥补的伤痛回忆。
母亲是一个坚强之人。母亲在病重期间从没喊过一声疼,说的最多的就是她能多活几年就好了,还能看到我生儿育女,成家立业。
母亲是一个友善之人。她乐善好施,见不得比她苦的人。她不爱与人争长道短,遇事总是忍让求全。在她辞世后,街坊四邻中的许多人都前来为她送行。很多人提起母亲,忍不住伤心落泪,都说她是一个能干的、和善的好人。
母亲这一辈子过得都是苦日子。她一辈子为我兄弟俩、为家庭操碎了心,伤透了脑筋,损坏了身体。尽管母亲的一生极其平凡,在我的心里,我总觉得我的母亲很伟大。有时我一直在想:母亲总是母亲,儿子总是儿子,母亲是大树,儿是大树下的小草。大树不会倒下去,小草也安逸地长着。但物换星移,母亲突然离我们而去了,走的是那样快,走的是那样急。她走前肯定有许多话想向儿诉说,但这一切都未能如愿,就匆匆地走了,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让我终生不得安宁,只能在伤痛和遗憾中度过。
母亲,您是世上儿最亲最近的人,儿也是您最难舍弃的人,您为什么不念着儿就这样说走就走了呢?我总以为您能活到80多岁,至少也应活到70多岁,未料您竟因患病还不到六十六岁就飘然而逝。您走时,我居然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以至于我对您还留有诸多遗憾,每年清明节扫墓时跪在您的坟前想到此事,我的心就如刀绞一样。
母亲,您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平凡的一生,明理的一生,慈爱的一生,更是友善的一生。您淡泊无华的一生就这样匆匆结束了,也可以说是解脱了。“寿终德望在,身去音容存”。母亲,您虽然走了,给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尽思念;我将永远记住您的教诲,绝不辜负您的期望。纵使今后生活中遇到再大的挫折和困难,只要想到您,我就会充满信心和力量,去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去承受命运的不断考验。妈,我永远想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