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张氏正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礼·天官》就载有“疡医(外科)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骨伤科)之祝药,刮杀之剂”。张福庭,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楼自庄村人,1885年生,12岁时,因脚扭伤,被一郎中治好,便与正骨结下不解之缘。通过拜牛先生为师和自学与实践,1905年成为当地有名的正骨郎中。
传承
后在四代传承人的顽强传承和发展中流传至今。
张福庭 1885年生,1943年卒,楼自庄“祖传张氏正骨”医术创始人。
张名山 1909年生,1984年卒,第二代传承人。
张永禄,1935年 6月17日生,第三代传承人。
张海涛,1965年10月31日生,第四代传承人。
特色
其特色是利用小夹板固定、纸夹板固定、小夹板固定过程中加以小压垫,比较合理的解决了固定与活动这对矛盾,又称为动静结合,使固定不妨碍肢体一定限度的活动,又有利于固定,依伤者创面骨骼形状、肿胀情况剪成的小压垫,例如髌骨骨折剪成抱膝型、外踝骨折剪成葫芦马蹄形等等,使骨折患者功能恢复好,减少了并发症和后遗症。
目前,楼自庄“祖传张氏正骨”门诊部从昌平区八街和平家园搬至昌平南邵四合新村成立北京张氏名山堂中医门诊部,为本地区和许多外省市的患者服务。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继承和发展,虽然被载入《当代中国骨伤人才》、《中国医药荟萃丛书·疑难杂症求医指南》、《科学中国人丛书·中国专家人才库》一书,被誉为“起死回生”、“正骨真传”、“功同良相”、“京畿正骨一名门,传世绝技献人民”,被医好的韩国受伤自行车赛手称赞为“中国的正骨好的真快”,但面临诸多的困难。张氏祖传秘方“接骨丹”在治疗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还申请制作成剂;由于现在许多年轻人不了解中医,其又坚持“花钱少、痛苦小、见效好、少受罪”为宗旨,不分贫富与贵溅、一视同仁就诊,且其主要面向农村无医疗保险和低收入者,还没列入医疗保障定点单位等原因,而艰难生存和维持。为不使我国的医学瑰宝之一——北京楼自庄“祖传张氏正骨”医术失传,而发扬光大,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现在必须施行保护措施。
济南张氏正骨---第四代传人张霖
大凡中医门诊,都喜欢打祖传的招牌。但真正的祖传中医又是何其少。在省城泺源大街饮虎池附近的一条小巷中,有一个门面并不起眼的骨科诊所——市中区医院分院中医骨科。诊所只有一名大夫,没打过广告,可每天到此就诊的患者却络绎不绝,有平头百姓,也有社会名流。个中原因很简单,这是一家传承四世的百年老字号——“张氏正骨”。
“我家医院自解放前就设在济南市劝业场对面。医院是五间大门头房,后面是家人住的四合院。当年医院的位置现在已划入趵突泉公园。我之所以选在公园西侧重开这个正骨诊所,就是想重振祖辈当年的事业。”“张氏正骨”的第四代传人张霖对记者说起她骨科诊所的选址初衷。她所说的自家医院就是当年在老济南赫赫有名的“张杨文慈健民正骨医院”,创始人张杨文慈是她的曾祖母,张杨文慈的医术由娘家带来,始自何代已不可考。
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法,正骨在临床上适用于对颈椎病、腰椎病及跌打损伤的治疗。“张氏正骨”是利用自成体系的“隔皮复位术”结合人工牵引、辅以推拿、按摩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施治。记者在张霖的诊所看到,在对每位患者进行施治时,她既要在精力上百倍集中,又要在体力上运气十足。一番治疗下来,患者和治疗者头上都汗气腾腾。
“正骨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因为干得时间长了,年轻小伙子一般都没有我的手劲大。同时也因为我能吃苦,家里才打破‘传子不传女’的传统,破例将家传正骨技艺传授给我。”张霖边说边向记者展示她因职业磨炼而变得厚实且结茧的手掌。
记者了解到,目前来她门诊就医的要么是老患者推荐来的,要么是慕名找来的。不少人竟还是二三十年前经她父亲或祖父所治好的患者推荐来的。老字号的影响力在此可见一斑。1998年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来济南时,一度与人谈起老济南颇有名气的“张氏正骨”,当得知张杨文慈的曾孙女张霖继承了祖业后,便立刻请她先后4次为自己治疗颈椎痛,治后效果很好,欧阳中石先生即兴书赠“正我疾患”横幅给张霖,鼓励她将祖业发扬光大。
韩复榘送来致谢匾
在张霖家里,至今珍藏着一木一铜两块70年前的牌匾。它们分别是解放前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和他的弟弟韩复铭所赠送。
据张霖父亲张练讲,当年韩复榘的儿子不慎在楼上摔下来,大腿摔得一动也不能动,疼痛不止。当时求遍了各大医院的中西名医,回答不是没救了,就是要终身残疾,最后求助到他祖母张杨文慈的门下,经诊断为股骨粉碎性骨折,髋半脱位加外伤。张杨文慈靠祖传的中医正骨隔皮复位术给他复位后,同时辅以夹板和皮外牵引固定手法治疗,再加上家传的“接骨丹”,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他开始恢复活动,后来双腿未留下任何后遗症。为感谢救子之恩,韩复榘请著名书法家墨仙王纳亲自题写“学富折肱”大匾。韩复榘的弟弟韩复铭则向张杨文慈赠送了铜匾,上面用银雕铸了曾祖母的头像。
给达官显贵施治只是张杨文慈行医生涯中的一段插曲,在她眼里,不分贵贱,救死扶伤是永远的天职。解放前,那些为生计要干繁重的体力活的贫民,常有跌打、闪挫、扭戾、坠堕等伤情发生。他们前来就诊时,张杨文慈和儿子张永泰总是边检查病情,边询问是否吃饭。患者往往在这里既能解决病痛,又能吃饱肚皮。“那时张家在济南口碑好着呢,给穷人看病不但不收费,还免费管饭。”回民小区的老街坊米大妈回忆道。
学艺不易传艺更难
回首“张氏正骨”的传承史,可谓历尽坎坷。
1956年,齐鲁医院邀请张杨文慈和张永泰组建中医正骨科。张杨文慈当时为该医院的五大名医之一,医术精湛的张永泰也经常被济南各大医院请去会诊治病,家传正骨医术由家庭医院一跃进入大医院的门诊。但好景不长,“文革”开始后,张永泰被冠以反动技术权威,蹲牛棚挨批斗。儿子张练则被下放到济阳农村的一家小医院工作,一呆就是十几年。农村跌、打、损、伤等骨伤科病人很多,张练默默为患者进行施治,非但没有荒废掉祖传正骨术,反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正骨手法。
“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我就开始随祖父和父亲学习推拿、针灸及正骨手法,十多年后,才敢独立为患者施治。”张霖说。她提到,经验和技巧是学习正骨必过的两道关。前者需要时间积累,后者则需要反复揣摩才能掌握,没有十几年的工夫,根本达不到“一把就断出症结”。
谈及这门家学的传承,她说,现在还没有计划。倒不是因为怕家学外传,主要是担心找不到耐心学艺的徒弟而使医术“变样走形”,一旦那样,必将遗患无穷。现在社会上有形形色色打着祖传招牌的“中医世家”在给人正骨、按摩、推销神药,既坑人钱财,又误人病情。以颈腰椎病的治疗为例,患者因为痛不可忍,往往误信广告而忘了最基本常识。那些鼓吹只要服一种神药、贴一种什么神膏、枕一种什么神枕就能“立马病除”的所谓神医充其量在干些治标不治本的事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水仙子·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山坡羊·未央怀古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
见遗基,怎不伤悲!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
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山坡羊·洛阳怀古
天津桥上,凭栏遥望,舂陵王气都凋丧;
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
千古转头归灭亡。
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折桂令·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
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
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
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
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越调】天净沙_昨朝杨柳依
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
若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
年时尚觉平安,今年陡恁衰残,更着十年试看。
烟消云散,一杯谁共歌欢?
休言咱是谁非,只宜似醉如痴,便得功名待怎的?
无穷天地,那驼儿用你精细?
【双调】落梅引
门外山无数,亭中春有余,但沉吟早成诗句。
笑九皋禽也能相媚妩,驾白云半空飞去。
野鹤才鸣罢,山猿又复啼,压松梢月轮将坠。
响金钟洞天人睡起,拂不散满衣云气。
山隔红尘断,云随白鸟飞,只这的便是老夫心事。
休夸子房并范蠡,肯回头古人也容易。
野水明于月,沙鸥闲似云,喜村深地偏人静。
带烟霞半山斜照影,都变做满川诗兴。
流水高低涧,断云远近山,爱园林翠红相间。
对诗人怎不教天破悭,四周围水云无限。
入室琴书伴,出门山水围,别人不能够尽皆如意。
每日乐陶陶辋川图画里,与安期羡门何异?
【南吕】一枝花_咏喜雨用尽
咏喜雨
用尽我为民为国心,祈下些值玉值金雨。
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
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
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梁州】
恨不的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
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
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的雪满头颅。
【尾声】
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
只愿的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
都淹了九衢,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双调】水仙子
六十相近老形骸,安乐窝中且避乖。
高竿上伎俩休争赛,早回头家去来。
对华山翠壁丹崖,将小阔阔书房盖。
绿巍巍松树栽,倒大来悠哉。
平生原自喜山林,一自归来直到今。
向红尘奔走白图甚?怎如俺醉时歌醒后吟!
出门来猿鹤相寻。
山隐隐烟霞润,水潺潺金玉音,因此上留住身心。
中年才过便休官,合共神仙一样看。
出门来山水相留恋,倒大来耳根清眼界宽,细寻思这的是真欢。
黄金带缠着忧患,紫罗襕裹着祸端,怎如俺藜杖藤冠?
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咏遂闲堂
绰然亭后遂闲堂,更比仙家日月长。
高情千古羲皇上,北窗风特地凉,客来时樽酒淋浪。
花与竹无俗气,水和山有异香,委实会受用也云庄!
【越调】寨儿令
春
水绕门,树围村,雨初晴满川花草新。
鸡犬欣欣,鸥鹭纷纷,占断玉溪春。
爱庞公不入城阃,喜陈抟高卧烟云,
陆龟蒙长散诞,陶元亮自耕耘。
这几君,都不是等闲人。
夏
爱绰然,靠林泉,正当门满池千叶莲。
一带山川,万顷风烟,都在几席边。
压枝低金杏如拳,客来时樽酒留连。
按新声歌乐府,分险韵赋诗篇。
见胎仙,飞下九重天。
秋
水影寒,藕花残,被西风有人独倚阑。
醉眼遥观,北渚南山,照映锦斓斑。
利名尘不到柴关,绰然亭倒大幽闲。
共三闾歌楚些,同四皓访商颜。
笑人间,无处不邯郸。
冬白战体
天欲明,觉寒生,打书窗只闻风有声。
步出柴荆,遥望郊坰,滚滚势如倾。
四围山岩壑都平,道途间无个人行。
爱园林春浩荡,喜天地气澄清。
巧丹青,怎画绰然亭?
赴詹事丞召至通州感疾还家
干送行,谩长亭,被恩书挽回云水情。
才到燕京,便要回程,你好自在也老先生!
带行人所望无成,管伴使饮气吞声。
水和山应也恨,来与去不曾停。
几曾经,不睹是的晋渊明?
自挂冠,历长安,共白云往来山水间。
名不相干,利不相关,天地一身闲。
绿杨堤黄鸟绵蛮,红蓼滩白鹭翩翻。
尽红尘千万丈,飞不到钓鱼滩。
只一竿,钓出水中仙。
绰然亭独坐
白日迟,锦鸠啼,看儿童汲泉浇菜畦。
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
映青山茅舍疏篱,绕孤村流水花堤。
看蜂蝶高下舞,任鸥鹭往来飞。
笑嘻嘻,不觉日平西。
寿日燕饮
一雨晴,百花明,谢诸公不辞郊外行。
尽是簪缨,充塞门庭,车马闹纵横。
递香罗争祝长生,捧金杯斗和歌声。
彻青霄仙乐响,扶翠袖玉山倾。
眼睁睁,险踏碎绰然亭。
辞参议还家,连次乡会十余日,故赋此离省堂,
到家乡,正荷花烂开云锦香。
游玩秋光,朋友相将,日日大筵张。
会波楼醉墨淋浪,历下亭金缕悠扬。
大明湖摇画舫,华不注倒壶觞。
这几场,忙杀柘枝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