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氏蝉林祠
余氏蝉林祠坐落于福建省古田县杉洋镇西北3公里的狮岩山麓。前身是创建于北宋建隆年间(960年—962年)的仙岩寺,原名禅林功德寺,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余褐逝世后,子孙塑其像立为建祠祖。宋宣和年间余褐第六代孙时为太宰的余深上奏宋徽宗,陈述上祖少负匡济之志,慷慨解囊抽田亩、重金、家私舍给寺院度过生活难关事,宋徽宗御笔亲书赐“檀越主尚书堂”华带匾悬挂禅林祠正厅,嘉庆十八年改名蝉林祠,取蝉林科甲之意。
蝉林祠是古田县首批(1986年)文物保护单位。祠堂经多次重修建,元代至元戊寅又遭兵燹,毁其部分。后由余氏公布广东、江西、浙江、福建等各省共二十多个市县的后裔集资重修。清咸丰二年(1852年)又由杉洋余氏后裔发起重修。至同治五年(1866年)历时14年方才修缮完好,耗资甚巨。重修后的蝉林祠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四进殿落,气势恢宏,巍峨壮观。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澄海名贤余氏家庙
澄海名贤余氏家庙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永新村,建于明万历年间(1575年)乾隆47年重修,距今已有437年的历史了。永新村是潮汕余姓的主要聚居地,余氏人口16000多人,占全村人口的90%以上。
祠堂坐东南向西北,占地1168平方米,面阔19.8米,纵深36.3米,五开间,四点金配天井格局,分门楼座和正殿二进硬山顶建筑。祠堂前的麒麟照壁上,刻着蔡襄赠联“襄公云礽庆泽绵绵承姒夏,曲江家世渊源滚滚肇熙河”,包含着余蔡二人的同事情谊。前埕右侧六对旗杆柱依次写着“始兴郡开国公”、“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均是余靖官名),“潮州府正堂”(叔英),“潮州司户”(嗣光),“翰林院大学士”(元朝仲伟),每年冬至祭祖在此升上“风采流芳”锦旗。
大门匾额“名贤余氏家庙”是明代潮阳进士林大春所题,门联“尚书再世传司户,学士分支叶梦兰”讲述宋朝余靖去世,嗣光获封潮州司户;元朝余仲伟出生前夕,母亲叶氏夜梦兰花的佳话。余氏家庙全座覆以黄色琉璃瓦,在明代的潮汕建筑中极为罕见,这样的设计旨在与纪念的高官相配称。主殿前廊的石柱上刻着宋仁宗褒奖余靖的楹联“三使契丹寒赤胆,七平西夏建奇勋”,皇帝联大显余氏宗族的荣耀。此外还有20副对联均是明朝留传至今。
余氏家庙有嵌瓷、木雕、壁画、灰塑等艺术珍品。门楼、主殿、两廊的屋脊布满嵌瓷,以假山、花鸟瑞兽等小部件居多。历经400多年风雨,瓷片有些剥落,露出黑色的灰胚,显得古老斑泊,但总体的玲珑精巧显然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