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曰藩(1501年—1561年)
字子价,号射陂,出身于宝应书香仕宦世家。其父朱应登与李梦阳、何景明等称“十才子”,又为“弘治七子”之一,还与顾璘、陈沂、王韦并称“金陵四家”。由于家学渊源,朱曰藩“幼而解音律,作诗句卓荦不群”,“不屑屑章句学,暇则读古文,学为古歌诗,驰志建安黄初间”。嘉靖四年(1525),朱曰藩与王宠订交。王宠“亦不屑举子业”,于是和朱曰藩“雅同好尚,各出所蕴相论议商榷,清吟连日月,亹亹不倦,相得欢甚”,“竞肆其力于汉魏六朝间,务探作者奇正以极其所往”,寻求人生情趣所在与文学命脉所系。这对青年朱曰藩诗文创作道路的影响是很深刻的,王夫之称“子价自嘉、隆间中流一柱,前承枝山(祝允明),后开若士(汤显祖)”,其源头实在于此。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朱曰藩进士及第,授乌程令,又得与刘麟等结社岘山的湖州文人游处。曾与刘麟等人一同问候远在滇南的杨慎,朱、杨之交成为令时人欣羡的一段文坛佳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冬,曰藩由乌程令改官南京刑部,此后直到三十八年(1559年)擢九江知府,除丁母忧归里外基本居于金陵。
朱曰藩不仅是文坛大家,亦是宝应家学的理学先驱。同时也成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廉一生的一代循吏,其身后不仅入《明史.文苑传》,而且入祀浙江乌程、江西九江名宦祠和家乡乡贤祠。
朱曰藩《行楷书尺牍》纸本行楷书 26.9×32.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友弟朱曰藩頓首。西樓尊先生執事。都下之別。倐忽踰歲。玄陰肅厲。復逼殘臘。塞墐端居。恨恨無聊。懷我故舊。神馳千里。忽拜手教。恍如面談。勗以丹霄之期。鞭以驊騮之策。情至詞懇。友義切劘。當於古人中求之。藩之劣。何以得此于執事哉。益思奮刷毛羽。排風而進。無負於知己耳。眷戀之私。愊塞胷鬲。莫可紀述。如何如何。略而不言。迺甚于言也。伏惟神照不宣。十一月廿一日。藩頓首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