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是在50年代末期,父亲刚刚调到鸡西城建局那里工作,那时我还是一岁小孩。
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在鸡西电表仪器厂参加工作后来到了深圳分厂工作。从此,这座城市对我不再遥远,相反我也成了“传说”的一个部分。作为这个年轻城市的新居民,我见证了深圳机场的建成,一架架飞机从三灶飞向蓝天;亲眼目睹了勤劳的工人们在香炉湾边围海,用一块块石头铺成了今天美丽的情侣路。我在深圳工作以后,父亲来的次数更多了,交通更加发达了,旅途也不那么辛苦了。有一次我们让父亲坐飞机回去,这让他高兴了许久,在父亲的喜悦中,我们收获了作为儿女的欣慰。父亲对座城市的喜欢,不仅因为他们的孩子们在这里,还因为在这座移民城市里,能找到他喜欢吃的家乡菜,能够听到他熟悉的乡音,走在大街上,没有人把他这个老人当成陌生的外地人;公共汽车上,有人亲切地给他让座;圆明新园对他这样的老人却是免费的,在这里,他就是这个城市的主人。
随着我们的长大,父亲也渐渐地老了,他还是时不时地来这这里看我们,晚年在深圳的闲暇时光里,我常陪父亲去他喜欢的几个地方。他喜欢观看圆明新园里的《大清王朝》表演,看着乾隆下江南的盛世繁荣,他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一次又一次,屡看不厌;他喜欢去农科所里观赏奇花异果,看着挂在架子上种出来的巨大红薯,带着诧异的眼神,父亲喃喃自语,惊叹科学的奇妙;他喜欢去红树林中,与我们一起散步在木板栈道上,看丛里林群鸟四飞;父亲更喜欢与母亲一起常去南屏濂泉山,那里有香火缭绕的观音庙,庙后是清清的泉水,打水的人群,说着南北的语言,在晨钟暮鼓中,静静地排队等候。在这排队的人群中,父亲也静静地等待,凝看着山,细看着水,他喜欢这份宁静,喜欢这份和谐。
四年前的春分时刻,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带着对孩子们的祝福,带着对晚年宁静生活的无比眷恋。父亲的前半生受尽贫穷,历尽苦难;晚年苦尽甘来,过上了平静的生活。感恩国家与时代,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命运的改变,也给父亲带来了命运的转变。晚年的父亲曾多次住在深圳,这座城市是他晚年幸福生活的重要部分。地上一个人,天上一颗星。父亲一定会在遥远的地上,祝福着我们,祝福着这个城市,祝福我们把自己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