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 |||||
朝代 | 起讫 | 都城 | 今地 | 开国皇帝 | |
夏 | 约前2070—前1600 | 安邑 | 山西夏县 | 禹 | |
阳翟 | 河南禹县 | ||||
商 | 前1600—前1046 | 毫 | 河南商丘 | 汤 | |
殷 | 河南安阳 | ||||
商 | 西周 | 前1046—前771 | 镐京 | 陕西西安 | 周文王姬发 |
东周 | 前770—前256 | 洛邑 | 河南洛阳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前770—前476 | ||||
战国① | 前475—前221 | ||||
秦 | 前221—前206 | 咸阳 | 陕西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汉 | 西汉② | 前206—公元23 | 长安 | 陕西西安 | 汉高祖刘邦 |
新 | 9—23 | 王莽 | |||
东汉 | 25—220 | 洛阳 | 河南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魏 | 220—265 | 洛阳 | 河南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蜀 | 221—263 | 成都 | 四川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吴 | 222—280 | 建业 | 江苏南京 | 吴大帝孙权 | |
晋 | 西晋 | 265—316 | 洛阳 | 河南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东晋 | 317—420 | 建康 | 江苏南京 | 晋元帝司马睿 | |
南朝 | 十六国③ | 304—439 | |||
宋 | 420—479 | 建康 | 江苏南京 | 宋武帝刘裕 | |
齐 | 479—502 | 建康 | 江苏南京 | 齐高帝萧道成 | |
梁 | 502—557 | 建康 | 江苏南京 | 梁武帝萧衍 | |
陈 | 557—589 | 建康 | 江苏南京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386—534 | 平城 | 山西大同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洛阳 | 河南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534—550 | 邺 | 河北临漳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北齐 | 550—557 | 邺 | 河北临漳 | 齐文宣帝高洋 | |
西魏 | 535—556 | 长安 | 陕西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周 | 557—581 | 长安 | 陕西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 | 581—618 | 大兴 | 陕西西安 | 隋文帝杨坚 | |
唐 | 618—907 | 长安 | 陕西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907—923 | 汴 | 河南开封 | 梁太祖朱晃 |
后唐 | 923—936 | 洛阳 | 河南洛阳 | 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936—946 | 汴 | 河南开封 | 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947—950 | 汴 | 河南开封 | 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951—960 | 汴 | 河南开封 | 周太祖郭威 | |
十国④ | 902—979 | —— | —— | ||
宋 | 北宋 | 960—1127 | 开封 | 河南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南宋 | 1127—1279 | 临安 | 浙江杭州 | 宋高宗赵构 | |
辽 | 916—1125⑤ | 皇都 | 辽宁 | 太祖耶律阿保机 | |
(上京) | 巴林右旗 | ||||
西夏 | 1038—1227 | 兴庆府 | 宁夏银川 | 景宗李元昊 | |
金 | 1115—1234 | 会宁 | 阿城(黑龙江) | 金太祖阿骨打 | |
中都 | 北京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河南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 | 1271—1368⑥ | 大都 | 北京 |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 | 1368—1644 | 北京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 | 1644—1911 | 北京 | 北京 | 清太宗皇太极 | |
中华 民国 | 1912—1949 | 南京 | 江苏南京 |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 |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 |||||
附注: ① 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 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 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 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 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 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 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 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
锦马超
关于马超的容貌,史书《三国志》、《后汉书》等皆未提及,只有《典略》中记载马超父亲马腾“腾为人长八尺馀,身体洪大,面鼻雄异,而性贤厚,人多敬之。”的堂堂相貌,马超相貌最早见载元曲《射鹿记 》、《靑钢啸》:“马超挂孝,着白袍银甲,眉清目秀。” 以及元代《三国志平话》中类似《封神演义》中太鸾、魔礼青:“面如活蟹,目若朗星”的天神威严容貌记载。
到了罗贯中成书《三国志通俗演义》后,锦马超的美名得以广为流传,原书中有三次马超形象叙述:
①这个少年将军,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扶风茂陵人也,马腾之子,名超,字孟起,时年一十七岁。手执长枪,坐下骏马,跑出阵前。
②一人手执长枪,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细膀宽,声雄力猛。
③马超纵骑持枪而出,狮盔兽带,银甲白袍:一来结束非凡,二者人才出众。玄德叹曰:“人言锦马超,名不虚传!”[114]
之后更有大量明清后代小说,引用美貌类比马超,如《清平山堂话本》:“眉疏目秀,气爽神清,如三国内马超,似淮句内关索,似西川活观音,岳殿上炳灵公。”《禅真逸史》:"束发金冠耀日,雕鞍神骏腾云。锦袍细甲放光明,画戟蛇矛辉映。左首马超再世,右边吕布重生。"《唐朝开国演义》:"银甲银盔着锦袍,团丝绣带束熊腰。荆王素有万人敌,惯使铜挝赛马超。"马超俨然已经成为古典名著、小说、评书、戏曲中的“美男子”。
封神名号
①马圣帝君、马超元帅:台湾桃园八德慧苍慈惠堂、昭烈帝庙等皆有供奉,其弟马休、马铁为护将。
②阴雷副将、五虎神将、征西大将军:明代时期官方修编道藏《正统道藏》,记载雷君马超为七十二阴雷部神将之一 。
③门神:清末后,河南、河北、陕西等地都有马超为门神的做法。
④其他:民间工艺里,绵竹、扶风、兴平、昭化等地区,逢年过节亦有做年画、剪纸等以马超为神明的做法。马超本身也有供奉庙祠,马超墓全国各个地也有不少供奉马超神像,如万荣后土祠、涿州三义宫(图见各墓祠马超雕像集),部分人称之为“羌族守护神”。
显圣惩霸:据《四库全书》子部收录《耳谈》记载,明朝四川新都县人杨廷仪,是宰辅杨廷和的三弟,为官参议。父亲去世后,杨廷仪为他买卜墓地,挖土后,发现有块高大的墓碑写着:“汉左将军马超之墓”。杨廷仪认为这块风水宝地有了验证,于是就在那里安葬了父亲。不久,杨廷仪朦胧中梦见一人,锦袍玉带,对他说:“我是汉将军,不要侵占我的墓地。”杨廷仪醒后,没有放在心上。后又梦见马超戎装弯弓,一箭射中了他的左眼,又一箭射中了他的右眼。杨廷仪两眼先后失明,然而,他认定卜葬之地是风水宝地,因而毫不妥协,意志更坚决了。后来,又梦见马超瞋目大怒说:“我定能给你带来灾祸。”不久之后,杨家有几个人,和几个商人结伴,因垂涎商人的钱财而把他们全部杀死。事情败露后,被判凌迟重罪,杨廷仪因此而被连坐,处以弃市。
麻城端简公刘采,当时任四川参政,亲眼所见。他的家人宝昌县令刘守福说:“地因马超而贵,而不是马超因地而贵。马超家中二百余口人,都被曹操所杀,只有马超的儿子马秋侥幸逃脱,前去依附张鲁,后来马秋又被张鲁所杀。《蜀志》不说马超的后人,那么马家的灭绝就可想而知了。杨廷仪甘愿杀身取祸,而为子孙谋求不确定的风水,可以说谋划的过度了。”
关马之伦
起初,关羽听说马超投降刘备,因为马超不是故人,写信问诸葛亮,马超人才谁可以和他比。诸葛亮知道关羽不甘为人下,担心马超的勇武威名超过他。于是回信关羽说:”马超文武双全,勇武刚烈超过常人,是这个世间上难得的杰出人才,是彭越、黥布那样的人,只能和张飞并列,还达不到你那绝无仅有的超群能力。“关羽看到信后非常开心,把书信给所有宾客看。
《山阳公载记》记载:马超刚降的时候,刘备很厚待马超,马超半生诸侯礼仪不当,经常直呼刘备的表字,关羽非常愤怒,请求杀了马超,刘备劝解:”马超穷途末路还归附我,就因为直呼我的表字,而把他杀了,以后怎么面对天下。“张飞也劝解:”这样的话,用礼仪做给他看,他就明白了。“次日的早上大会,请马超来的时候,关羽张飞持刀直立在刘备两旁,马超环顾身边座位,不见关张,却看到关张持刀直立于刘备两旁,大惊。从此再也没有直呼刘备的表字。次日叹气:”我才知道为什么我会失败,直呼主公的表字,差点被关张杀了。“这件事可信度被裴松之以关羽不在益州、关张直立马超就想到直呼字等不合理定义不可信,但有学者认为马超督军临沮(临沮地属荆州),加上马超入蜀前是军阀,和刘备隶属同僚,事情可信度还是有的。
虽然关羽和马超发生了不少轶事,但两人还是被诸葛亮并称为”关马“,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候,封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担心黄忠的的名望,素来不及关羽、马超,让黄忠与关羽同列,恐怕关羽会不喜。
武学造诣
①出手法:马超有一套名为出手法的军阵剑术流传于世,《筹海图编》、《江南经略》、《阵纪》等载。
②西凉掌:又称曦阳掌或西阳掌,相传为汉末时期凉州名将马超,根据高人指点阴阳掌,自创西凉掌。《武术大辞典》:“曦阳掌,徒手套路,属石头拳,为清末唐殿卿续传。
军旅轶事
①军旅文书据《魏略》记载,马超联合关中诸将反抗曹操,挟持了贾洪,命令贾洪作征讨曹操的露布,从那以后,露布专用于军旅文书。
②马超军队:当时的曹军感叹:关西军精锐,习用长矛,没有精选的前锋,是挡不住关西兵。所以马超等关西军队应该是惯于使用长矛精锐军队,而并非小说、评书里的西凉铁骑与作家萨苏的杜撰罗马军团。
后世传说
马超有一支族人可能播迁至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古代著名历史学家莫夫谢斯·霍列纳齐著的《亚美尼亚史》记载,亚美尼亚的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始祖名为马抗(也译马姆贡),公元三世纪由中国迁徙而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苏仲翔认为马抗为马超后代的可能性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