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引之《篆书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作者简介
王引之(1766年—1834年)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王念孙之子。嘉庆四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侍读学士,河南、山东学政,通政使,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简。念孙、引之父子俱为乾嘉时期著名学者。精通经学。 引之传父声韵、文字、训诂之学而推广之。有《经义述闻》、《经传释词》、《春秋名字解诂》等。《清史稿》有传。
作品
王引之《篆书轴》
尺寸:纵103.8厘米 横30厘米
释 文:方诸爽气,日暮更清。比之松筠,岁寒转茂。题以上下之目,止乎群萃之表。百城千里,异声同欢。鋆轩大兄先生属,临於汴梁试院。愚弟王引之。
小莽苍苍斋旧藏 田家英家属 捐赠
王引之《篆书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作者简介
王引之(1766年—1834年)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王念孙之子。嘉庆四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侍读学士,河南、山东学政,通政使,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简。念孙、引之父子俱为乾嘉时期著名学者。精通经学。 引之传父声韵、文字、训诂之学而推广之。有《经义述闻》、《经传释词》、《春秋名字解诂》等。《清史稿》有传。
作品
王引之《篆书轴》
尺寸:纵103.8厘米 横30厘米
释 文:方诸爽气,日暮更清。比之松筠,岁寒转茂。题以上下之目,止乎群萃之表。百城千里,异声同欢。鋆轩大兄先生属,临於汴梁试院。愚弟王引之。
小莽苍苍斋旧藏 田家英家属 捐赠
祠堂简介
王鏊祠原名王文恪公祠,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景德路274号,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祠堂为其子中书舍人王延哲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奏建,其地本景德寺废基。历经清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年间多次修缮。
建筑坐北朝南,分头门、过厅、享堂三进,彼此以庭院过渡,两侧连以廊庑,占地约1000平方米。
头门面阔五间,进深五界,硬山顶,明间立砷石,设抱框,置金刚腿,做断砌门,额枋挑门簪一对。
过厅面阔五间,进深七界,硬山顶,明间前后设长窗,次间及稍间砌半墙,置短窗。础石均为青石素覆盆式,明间和次间廊柱、金柱、脊柱皆承以木。
享堂面阔三间15.02米,进深11界13.84米,高7.66米,硬山造。前设轩廊,檐枋下饰挂落,次间和梢间檐柱间安栏杆,廊东西两端粉墙辟砖细贡式门洞。前廊柱间装落地长窗,明间八扇,次间各六扇。各柱均承以覆盆式连磉青石础,明间金柱又于础上加置合盆式石。石础雕饰不统一,有缠枝花卉、莲荷婴戏、萱草双鹤、牡丹莲荷婴戏等,雕饰工细。梁架扁作。廊枋上置斗三升隔架科承。脊桁坐斗,缀山雾云,饰抱梁云,雕刻精细。后檐柱间,明间设长窗八扇,次间砌半墙,各置短窗六扇。
王鏊祠是保存较完整的一座祠堂建筑,头门虽已改为清式,过厅和享堂仍为明代遗构。1980年曾全面整修,现为苏绣艺术博物馆址。
人物简介
王鏊(1449年—1524年),字济之,晚号震泽先生,苏州吴县人。乡试、会试皆第一,殿试一甲第三名。明正德间官至少傅、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后归居苏州,致力于地方文献著述,纂有《姑苏志》、《震泽编》等。卒赠太傅,谥文恪,葬洞庭东山陆巷梁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