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简介

1.jpg

王蒙 《春山读书图》 纸本 纵133.4厘米,横55.5厘米


《春山读书图》较为别致。构图为王蒙典型的长松高岭格局,下方土岗及屋后耸立着五棵巨松,枝干倔铁,鳞皴龟裂,松针则以细笔由下向上勾剔,层层叠叠,形如卷云,已是元人画法。屋内有一生徒在读书,而岗阜的右边是水,近处有一水亭,主人端坐,小童侍后,似在观赏春景,而水之远处,深入山谷,有一屋,内有一人似在劳作。图的上方是两座山峦,簇拥着一峰高耸,山头又是王蒙画中常见的拳头状,山石施以其老成的解索皴,极其恰当地展示了南方土石山的构成。山头及坡顶密布丛点,以点带擦,干笔与湿笔交融,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山景象。

整幅画以水墨为底,仅在树干、茅草、木质窗棂、栏杆及人物肤色等处着赭石色,不再有其他色,显得极为别致。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于以赭石、花青为浅绛山水的基本用色了,“绛”者,红色,赭石为土红色,浅绛山水就是指以赭石色为主的浅设色山水画。而《春山读书图》的单着赭石色,应是浅绛山水画的古制。在墨与色的进、退之争中,色越丰富则笔墨渐失。我在绘画实践中体会到,如果想更多地保留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情趣,则这种在墨骨上仅局部着赭石色的方法,别具一种古雅之美。

作者简介

王铎(1592年—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石樵、痴庵、东皋长、痴庵道人、烟潭渔叟、雪塘渔隐、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

他在笔墨上的创新也是具有开拓性的,他的线条遒劲苍老,含蓄多变,于不经意的飞腾跳掷中表现出特殊个性,时而以浓、淡甚至宿墨,大胆制造线条与块面的强烈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不能不说他这有意无意之中的创举是对书法形式夸张对比的一大功绩。在他以前,还没有人能象他那样主动地追求“涨墨”效果。

王铎的书法对中国书法后来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甚至也波及到海外书坛,特别给东瀛书法影响颇深。

1.jpg

王铎 《草书录语》轴 绫本 纵254.2cm,横48.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云之为体无自心,而能合电章,霑被天下,自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嘘枯洒润,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欤。庚辰夏宵奉,王铎。

{page}

1.jpg

王铎 《至顿庄作》轴 清顺治七年(己丑1649年)绫本 行书 220.6×48.7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未见熟为得低回虚白村水痕非外物天气有中根世坏诗书贱春来桃李言开篷凭渡梦聊尔畅心魂 至顿庄作 己丑五月雨中仙舟道契正之 王铎

0.0647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