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芝
侯芝(1768—1830年)女诗人,弹词小说家。字香叶,号香叶阁主人,修月阁主人,江苏上元(今南京)人,侯学诗之女,梅曾良之母。幼承家学,通经史,性好吟咏,有往来赠酬者,诗多佚。尤善弹词改写。常患病。自嘉庆十六年(公元一八一一年)起,专改弹词。道光元年,(公元一八二一年)又改成四种。今所存者,有《再生缘》八十回,系改陈端生原作;《玉钏缘》三十二卷,二百三十四回;《再造天》系续《再生缘》的创作,凡十六回;《锦上花》系拼合《锦笺缘》、《金冠记》二种而成,凡四十八回,亦作二十四回;并撰《再生缘》洁本三十二回,题为《金闺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侯康
侯康(1798—1837)清史学家、史志目录学家、藏书家。字君模。广东番禺人,祖籍江苏无锡。原名廷楷。道光十五年(1835)以优贡生举人。幼孤好学,喜读史。家贫无书,母张氏贷钱购买《十七史》,读久后,卷帙皆破敝。爱南北朝诸史所载文章,精研注疏,为阮元所重。正史之外旁搜群籍,仿裴松之注《三国志》之体例,注隋代以前各史。自负胜于李氏《南北史合抄》;堪与梅氏算书、顾氏《读史方舆纪要》称鼎足。成《后汉书补注续》、《三国志补注》等,考证精严。又补《后汉书》、《三国志》、《晋书》至宋、齐、梁、陈、北齐、北周各史之艺文志,并加注释,但仅成《补后汉书艺文志》、《补三国艺文志》各4卷,著录图书390余种,2900余卷,借仅限于经、史、子部,集部全缺。著《春秋古经说》、《谷梁疏证》等。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侯德榜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名启荣,字致本,生于福建闽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40~50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
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
他还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侯绍裘
侯绍裘(1896-1927),男,汉族,江苏松江(现属上海)人,中共党员。"五卅"爱国运动参与和领导者,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人,积极参加五卅运动的发动组织工作,成为上海和江苏群众运动中有影响的领导人之一,对新军阀的劝诱严词拒绝,备受凌辱和摧残,蒋介石密令温建刚率人将他及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侯外庐
侯外庐(1903.02.06—1987.09.14)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山西省平遥县人。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1987年9月14日病逝于北京。
青少年时代,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3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同时攻读法律和历史。24岁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受到马列主义的影响。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经成仿吾、章伯韬介绍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主编过周恩来等创办的《赤光报》。1930年经莫斯科回国,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先后在哈尔滨法政大学、北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6年与王思华翻译了《资本论 》第一卷。抗日战争时期曾在重庆主编《中苏文化》,在上海香港主编《文汇报》副刊,并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宣传活动。1948年进入东北解放区。
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西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哲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等职。曾当选为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常务委员等。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侯国忠
侯国忠(1904―1939),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吉林省珲春市大荒沟人。幼年曾读过几年书,后因贫困而中道辍学,年龄稍长,又到一家油坊学徒。1932年加入共产党,1939年8月,侯国忠在吉林安图县大沙河战斗中牺牲,时年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