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家训

解氏官庄西街村

20151230183018.jpg

明洪武时(1368-1398)解姓、娄姓相继来此开荒定居,因荒地是官家所有,故称官庄。至清顺治(1644-1661)以后,李、于、卢等姓繁衍,随着人口增多,称大官庄,当时大官庄由上街、西街、东街三个街组成,1961年分为三个大队,后改为村,即官庄上街村、即官庄东街村、即官庄西街村。

村庄由来

至清顺治(1644-1661)以后,李、于、卢等姓繁衍,随着人口增多,称大官庄,当时大官庄由上街、西街、东街三个街组成,1961年分为三个大队,后改为村,即官庄上街村、即官庄东街村、即官庄西街村。

政区人口

官庄西街村原属大官庄镇,于2001年合并到店集镇,东距镇驻地6公里,西距华山镇5公里。

经济状况

该村主要以农业和外出劳务收入为主,2005年经济总收入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5778元。

优势产业

截止到2005年,占地400亩的青威路西镇工业园内已落户企业7家,占地100亩。主要是铸造、机械制造、五金制造等项目。园区内道路已硬化绿化,并架设电力专线,主要发展多类工业项目。

社会事业

截止到2005年,全村共修街道7条,两边水沟全部浆砌,5条主街道实现了绿化亮化,村民免费吃上了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140户,电话150部,全体村民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计划投资10万元修建文化大院,建设图书室、娱乐室、健身室等设施。

解氏之南茔村

20151230183018.jpg

南茔村隶属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红石崖街道,位于红石崖街道办事处南,距驻地3公里,座落在青黄高速公路以南,居住着隋、张、解等5个姓氏,其中主要以隋族姓氏最多,村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现有99户,312人,皆为汉族。全村共有耕地21公顷,山林面积10公顷。 明永乐18年(公元1420年),隋姓从山隋迁来看坟立村,因解姓坟墓在村南,故称南茔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一直延用至今。

南茔村一方面抓住建筑行业的壮大和巩固,一方面抓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林业生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共发展果园30亩,林带50亩,花木苗圃23亩。

村里在主街道两旁安装上了路灯,全村90%以上的户装上了程控电话、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基本普及。

区划调整后,在“新区发展我受益,我为新区做贡献”的形势影响下,人们的经济发展热情更高,如今国家重点项目“青红高速”经过本村,给南茔村带来了发展契机,将会更好地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2004年全村经济收入达到518万元,人均收入4761元。


山东解家沟子村

20151230183018.jpg

解家沟子村,位于山东省市南区香港中路,土地4108.1亩,耕地面积2381.5亩。2004年末有居民326户,945人。

村庄由来

明洪武二年(1369年),解姓由义谭店迁此建村,因村中有沟,故名解家沟子。

经济状况

水利建设配套,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有果园、桑园404亩,大棚西瓜、草莓145亩。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10万元,人均纯收入4483元。

优势产业

村西龙水路旁建有综合开发小区,已发展个体经商户3户,养殖小区1处,存栏奶牛291头,生猪522头,肉食鸡5000只。

近年来,解家沟子村,在党支部书记唐明荣的带领下,成立了青岛莲花山瓜果专业合作社,申请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村里近三分之一户种植甜瓜,西瓜,葡萄等水果。盛产的无公害甜瓜在当地家喻户晓。

社会事业

2003年投资25万元建设自来水工程,解决了村民吃水问题。全村有大型货车2辆,面包车1辆,轿车1辆,摩托车211辆,小麦联合收割机5部,各类播种机22部。有线电视入户234户,有固定电话219部,移动电话148部。

解氏柳沟三村

20151230183018.jpg

在牛齐埠村南偏西3.8公里处。据传:明洪武时(1368-1398),张姓最早迁此,后王姓、解姓等陆续迁来。因村中有沟,两岸绿柳成荫,取名柳沟。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今分为柳沟一村、柳沟二村、柳沟三村、柳沟四村、柳沟五村 。

村庄由来

在牛齐埠村南偏西3.8公里处。据传:明洪武时(1368-1398),张姓最早迁此,后王姓、解姓等陆续迁来。因村中有沟,两岸绿柳成荫,取名柳沟。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今分为柳沟一村、柳沟二村、柳沟三村、柳沟四村、柳沟五村。

政区人口

全村有耕地面积575亩。2006年,全村共有160户,总人口为530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312人。

经济发展

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216吨,经济总收入为647万元,人均纯收入为6452元。

解氏曹家沟村

20151230183018.jpg

曹家沟村位于山头乡北部,地处山地,东依罗云山系,西与蒲县太林接壤,南临冯南山,北接安头,该村所辖曹家沟、解家庄、窑上3个自然村,全村196户,耕地面积135公顷。

基本资料

曹家沟村位于山头乡北部,地处山地,东依罗云山系,西与蒲县太林接壤,南临冯南山,北接安头,该村所辖曹家沟、解家庄、窑上3个自然村,全村196户,耕地面积135公顷。全村拥有年产20万吨以上的有证煤矿3座,年产90万吨以上的洗煤厂1座,集宿制中心小学1座,自然村小学2座总投资37万元,投资27万元彻底解决了全村的人畜吃水问题,公路、电力等问题都取得了明显好转。特别是2006年,投资1349万元完成了新农村建设配套工程,四改四化,六个一设施齐全,新建舞台,民俗展览馆,大雄宝典等。

荣誉

1994年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千万元村;1995年度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村;1996年被临汾地委、行署评定为小康村;1998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红旗村。2007年被授予省级生态文明村。
 曹家沟村位于山沟,曹姓始居,故名曹家沟,原属汾西县,1953年划归赵城县。

管辖范围

1:曹家沟村,原系曹氏家族建村安宅之地,传说清朝末年瘟疫及荒年,使其族人伤亡惨重,为逃避灾害,人们纷纷迁居他乡异地直至曹氏在此地绝宗;同样也是为了生存之本能,杨氏族人从现在的西龙门村迁居曹家沟延用原来的村名,并得以发展壮大一直至今。

2:解庄村,位于曹家沟村西,传说解姓最先迁来安居,因而人称解家庄。

3:窑上,位于曹家沟村西北。相传,古时此庄虎多伤人,人们建庙祭虎,此后虎便不见了,人们从此安居乐业,年年有人迁来,人便称为兴旺旺,光绪三年闹饥荒,居民四散逃亡,唯留下烧砖瓦的2户工人,人便称为窑上。

梁山县解庄村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小安山镇下辖村,清康熙年间(一六六二至一七二二年),解氏祖由东平解楼迁此建村,命名为解庄。

小安山镇

梁山县小安山镇位于梁山县境东北部,距县城8公里,面积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777万亩,辖73个自然村,48个村民委员会,14491户,51325人,其中,女25692人,非农业人口184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7‰。

乡镇简介

梁山县小安山镇因山而得名,坐落在古老的运河畔,总面积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0777万亩,是梁山县面积最大的湖区乡镇。小安山镇现辖48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总人口36465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小安山海拨156米,与梁山相邻,孤独的山峰,更显得挺拨隽秀,山同梁肥公路、二二0国道交叉穿过,加之运河、东平湖、流长河遥相互映,充分显示了小安山有山有水的优越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沿革

1965年2月设立小安山公社,1984年分属小安山乡、李官屯乡。1996年,李官屯乡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辖李官屯、李庄、李楼、彭村、谭庄、解庄、乔庄、孙庄、前青固堆、后青固堆、郭庄、董庄、邓庄、张官屯、冯庄15个行政村;小安山乡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辖宋庄、西唐庄、祝庄、何官屯、干鱼头、范庄、百忍庄、鹅鸭厂、杨堤口、东张庄、老王庄、水屯、四柳树、阎集、东唐庄、三元井、周庄、曹庄、阎楼、义和庄、陈庄、高楼、魏庄、南张庄、周楼、刘堂、马坊、黄河崖、殷那里、郑那里、大吴、杨庄32个行政村。2000年12月,撤销李官屯乡、小安山乡,合并设立小安山镇,镇政府驻原小安山乡政府驻地。

0.0707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