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传播

  2004年,任氏家族萌发续修族谱的想法,并推举任道恕、任道尧担任编辑。任泽志虽然年龄远远小于任道恕、任道尧,但辈分却高出一辈。因此,当地任氏家族民国时期的族谱,一直保存在他手上。

  翻阅任氏族谱,发现当地任氏的祖先,并非川北一带大多于清朝年间从湖北麻城一带迁徙而来,而是远至元代从陕西咸阳的北桥头迁徙而至。任氏族谱先祖居住地方变迁情况图显示,元代时,任氏的祖先因为赴川做官,举家迁徙至四川平武定居,后升任绵州府官时,再迁到绵州(绵阳)。

  任氏的先祖可能为官有道,坐镇绵州府数年后,再改任保宁府府官。于是,一家老少再迁至阆中。此时,任家选择如今阆中、南部交界处的禹迹山定居。随着人丁兴旺,其居住地取名任家湾。

  明朝初年,任家因香火旺盛,后代繁多,于是分家再度出现迁徙。其后人部分迁到毗邻的玉台,部分迁到仪陇县中坝乡,部分迁至营山。到清雍正三年,定居中坝的任氏后人,再回迁至宝台的甫公山。

  任家民居建筑群有一特点,即前院、上院和中院,都建有甬道。这在一般川北民居院落中鲜见。任道恕说,当年任家大院能建甬道,足以说明任家当时的经济社会地位。据传,任家四座大院修建各耗时3年,并按官府规格设计建造,建成后,武官到此要下马,文官来此要下轿。

  

0.1128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