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蒋姓出自上古八大姓的“姬”姓,源于淮滨县期思镇,是以国为氏的。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载,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叫伯龄,被封在蒋,建立蒋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后来在公元前617蒋国被楚国所灭,伯龄的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命姓,称蒋姓。《元和姓纂》中记载:“周公第三子伯龄封蒋,子孙氏焉,国在汝南期思县。”期思县因期思公复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滨县城东南13公里的期思集,北邻死河,系春秋时楚灭蒋后所置,属于汝南郡,魏、晋时改属弋阳郡。因此,蒋姓祖根在今河南省淮滨。

  蒋姓的起源十分单一和纯正,俗称 “天下无二蒋,尽是伯龄裔”。蒋姓人的血统,可以一直追溯到华夏人文始祖黄帝。周灭商后,不久,武王病死,子成王诵继位。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在周初实行的周朝贵族大分封中,属于周公诸子的有6国,姬伯龄被封于蒋,建立蒋国,成为蒋姓的得姓始祖。今天绝大多数蒋姓人都是姬伯龄的后裔。周王朝统治者分封姬姓蒋国于淮水上游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东夷各部族的控制,但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蒋国并没有发展起来,反而被强大的楚国所灭。传说在姬伯龄于蒋地建立蒋国时,曾有鹤发长者入曰:“侯可为国不可为蒋也。”问:“何故?”对曰:“蒋为茅地,楚为行林,可除之。”王笑曰:“无忧,可为氏尔。”长者摇叹离去。蒋国被楚灭后,蒋国子民为了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遂以蒋为姓。

        蒋国故都位于今淮滨东南13公里的期思镇境内。据考证,故城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 1700米,南北长500米,城墙高9-12,墙基宽32米。从纵横交错的街道遗址和出土文物上分析,蒋国故都人口5000-7000人,全国人口不足6万。期思系春秋后期楚灭国后置以为县,因楚国右司马期思公复遂率兵灭了蒋国并屯兵于蒋都而得名。唐初期思县废,一直隶属固始,解放后从固始析出划归淮滨,所以也有说蒋国在今固始。

  河南为蒋姓的最初发祥地,楚灭蒋后,蒋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分外迁。秦汉之际,有蒋姓西迁入陕西,东迁入山东,其中在山东博兴、寿光的蒋姓繁衍最为旺盛,故蒋姓世代有以“乐安”为堂号的习俗。蒋姓南迁较一般姓氏都早,始于汉代,东汉建武(公元56)年间,逡遒侯蒋横遭谗害,其九子避难四方,光武帝醒悟后,九子皆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颍、会稽侯郑、临苏侯浙、临湖侯曜、浦亭侯巡、临江(今重庆忠县)侯川、九江(今属江西省)侯稔、云阳(今陕西省淳化)侯默、函亭(今江苏省宜兴)侯澄。可见,自蒋横以后,其子孙多数散居于我国南方的江苏、江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并且成为当地的开基始祖。如此反而使蒋姓活动范围大大增加。

  汉代以后的蒋姓,大都出自江苏的宜兴,其始祖为函亭侯蒋澄,后来中国的蒋姓人家,绝大部分都是从宜兴繁衍出来的。

  如今,蒋姓已广布天下,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蒋姓约占全国汉族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七。

  

0.0888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