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是土生土长的沂蒙山人。
井冈山、延安与沂蒙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后来,沂蒙曾被无数革命后人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临沂作为山东解放区的首府,有“华东小延安”之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谷牧、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沂蒙老区420万人口中,有140万群众参军支前,3万沂蒙优秀儿女献身疆场。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在沂蒙这块红色的热土上,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三年多的解放战争中,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口号鼓舞下,沂蒙支前民工就达1018523人,支前小推车达到了314279辆,担架60397付。淮海战役期间,一共有560万人出民工,其中来自沂蒙山区的就近百万。陈毅元帅曾经很形象地形容:“淮海战役是沂蒙老区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同时又说:“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养育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充分表达出对沂蒙老区人民无限的感激之情。
红色沃土
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沂蒙山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
指的是以沂山、蒙山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井冈山、延安与沂蒙山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后来,沂蒙曾被无数革命后人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在沂蒙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在有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有为了中国革命奉献了无私无畏之爱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祖秀莲;有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有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有被毛泽东称作“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典型厉家寨;有共和国主席刘少奇、陈毅、粟裕、徐向前、罗荣桓、谷牧、罗炳辉、许世友、皮定均、抗日英雄李宗仁、张自忠、刘震东等一大批革命英雄群体,留在这一片片充满神奇和静谧的土地上。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后来被概括为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激励着广大沂蒙人民在新的领域昂首阔步前进。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亲临视察时曾为其题字“事在人为,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