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收灯节。霖铃又似鳌山雪。鳌山雪。今宵清绝,今宵愁绝。
老人似少终然别。痴痴更望春三月。春三月。花如人面,自羞余发。
柳梢青·春感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西江月·新秋写兴天上低昂仰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兰陵王·丙子送春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
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沈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
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二人皆北去。苏堤尽日风和雨。
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桂枝香·吹箫人去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
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
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水调歌头百千孙子子,八十老翁翁。人间天下清福,阅世苦难同。
谁叹东门猎倦,谁笑南阳舞罢,万事五更钟。但愿人长久,聊复进杯中。
故侯瓜,丞相柏,大夫松。诸公健者安在,春梦转头空。
可笑先生无病,病在枕流漱石,福至自然通。聋者固多笑,一笑更治聋。
宝鼎现·春月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
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
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还转盼、沙河多丽。滉漾明光连邸第。
帘影冻、散红光成绮。月浸葡萄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
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
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永遇乐·璧月初晴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
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红无寐,满村社鼓。
青玉案(暮春旅怀)
无肠可断听花雨。沈沈已是三更许。
如此残红那得住。一春情绪。半生羁旅。
寂寞空山语。霖铃不是相思阻。
四十平分犹过五。渐远不知何杜宇。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人在江南路。
八声甘州(和汪士安海棠下先归,前是观桃水东,至其乡真常观)
问海棠花下,又何如、玄都观中游。叹佺巢蜀锦,常时不数,前度何稠。谁见宣华故事,歌舞簇遨头。共是西江水,不解西流。
在处繁华如梦,梦占人年少,生死堪羞。任倾城倾国,风雨一春休。
醉逢君、何须有约,醉留君、系不住扁舟。空又失,花前一笑,绿尽芳洲。
浣溪沙(三月三日)
高卧何须说打乖。小篱过雨翠长街。缃桃定有踏青鞋。
晴日又思花处所,东风绝似柳情怀。人间安得酒如淮。
摸鱼儿(甲午送春)
又非他、今年晴少,海棠也恁空过。清赢欲与花同梦,不似蝶深深卧。春怜我。
我又自、怜伊不见侬赓和。已无可奈。但愁满清漳,君归何处,无泪与君堕。
春去也,尚欲留春可可。问公一醉能颇。钟情剩有词千首,待写大招招些。
休阿那。阿那看、荒荒得似江南麽。老夫婆娑。问篱下闲花,残红有在,容我更簪朵。
摸鱼儿正何须、阳关肠断,吴姬苦劝人酒。中年怀抱萦萦处,看取伴烟和柳。柳摇首。
笑飞到家山,已是酴醿后。留连话旧。同溪上儿童,颇曾见我,有此故人否。
相逢地,还忆今宵三韭本语,谓廿七也。青山只了迎候。东风自送归帆去,吹得乱红沾袖。
暮云皱。听杜宇高高,啼向无何有。江花垂手。任春色重来,江花更好,难可少年又。大垂手、小垂手,舞名。
江城子(海棠花下烧烛词)
红欹醉袖殢阑干。夜将阑。去难拚。烧蜜调蜂,重照锦团栾。春到洞房深处暖,方知道,月宫寒。
枝枝红泪不曾干。背人弹。语羞檀。欲睡心情,一似梦惊残。正自朦胧花下好,银烛里,几人看。
霜天晓角(寿萧静安,时归永新)
归来把菊。春瓮今朝熟。苦苦留君不得,携孺子、到汾曲。
庐山真面目。冰清还映玉。长笑欧公老懒,君且住、饮螺绿。其子昏燕氏。
减字木兰花(有感)
东风似客。醉里落花南又北。客似东风。携手斜阳一笑中。
佳人怨我。不寄江南春一朵。我怨佳人。憔悴江南不似春。
笔是文房四宝之首,毛笔是我国传统的书画工具,毛笔制作素有“北有汝阳刘,南有湖笔”之说,河南省项城汝阳刘村是中国毛笔的发源地,浏阳刘毛笔更是承载着中国的历史文化,记述了中国的时代变幻,被称为“中国毛笔文化活化石”,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国毛笔制作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毛笔之迹,但是当时毛笔制作工艺比较简陋。到了秦代,秦朝大将蒙恬为方便书信书写,研制出新的毛笔制作工艺,后世制笔人皆尊称蒙恬为“毛笔鼻祖”。后来,蒙恬制作毛笔的工艺经帐下文书、汝阳刘先人刘寅改进并传承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如今,汝阳刘毛笔制作技艺传承已有67代。
汝阳刘毛笔的制作工序相当繁杂,要经过分毛、脱脂、去绒、装毛、齐毛、垫毛、切毛、梳毛、修毛、成头等128道工艺而成。就其选毛来说,汝阳刘毛笔选料考究,仅兔毫的选择标准是秋毫取健、取尖,春夏毫则不要;狼毫的选择就必须要到东北去采集过冬的黄鼠狼尾毛来制作。汝阳刘毛笔生产技艺考究,可谓一枝独秀,兼具毛笔“尖、圆、齐、健”四德,宜书宜画,用之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刘氏竹编工艺是四川渠县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用慈竹作材料,制作生产工具,编织生活用具,在此基础上衍生、创造出来的编织工艺。它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渠县刘氏竹编工艺技术精湛、文化品味浓郁,在四川乃至全国具有代表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刘氏酥饼五仁蛋黄皮月饼技艺渊起于元朝末年,古时称之为“胡饼”。据《明史》记载,1363年鄱阳湖之战,军师刘伯温见士兵们出征时饮食不便,于是按周易命理五行之说,自制了胡饼给士兵吃,士兵们食后欢欣鼓舞,最终朱元璋大获全胜,刘氏胡饼也因此在当时极富盛名。
刘氏后人从明朝起制饼至今已有数百年。清光绪年间第17代传人刘季造在祖传工艺和配料上结合百家之长,完善了刘氏酥饼的口味,并逐渐形成用煸炒后的五仁馅料中加入蛋黄等原料,秘制而成。新中国成立后,刘振海先生继承祖辈技艺,重现了五仁蛋黄皮月饼工艺。如今,刘氏酥饼五仁蛋黄皮月饼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享誉盛名的美食佳品。
刘氏祖先根据周易命理五行之说“金、木、水、火、土”与中医所说的人体中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五脏选材对应,百年传承,选材、工艺讲究。刘氏酥饼有助五行平衡、五脏调和、提高人体机能,制作过程也隐含五行的概念。其馅料中核桃仁补肾,花生仁养脾,芝麻仁强神补肝肾,葵花子仁保护心脏,西瓜子仁有助润肺降压。皮料中的蛋黄滋阴凝神,增强记忆力,对人体五脏六腑多有裨益。
刘氏酥饼五仁蛋黄皮月饼制作工艺复杂,选料上乘,皮面、馅料选用纯天然五谷杂粮原料。最重要的是提前数月制作皮料所用“转化糖浆”,转化发酵的时间温度够久效果越好。引子为前一年专门留用的少量糖浆,一来由年份久的老糖发酵的快些,二来味道会更好,百年周而复始,传承至今。刘氏酥饼五仁蛋黄皮月饼以馅皮为特征,工艺程序各有要求:和面采用深层地下矿物质水和面,面温保持在摄氏65至70度,控制面的筋度,保证成品如蛋糕般口感,外皮酥脆、入口松软自然生香,回味无穷;馅料营养丰富,不似一般月饼口感过甜、过腻,又因其香糯让人食而不忘。
在刘士进先生的带领下,传承和拓展这一地方美食,必然对拉动河北杂粮生产、丰富地方旅游休闲食品及原辅料配套产品产业链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并逐渐形成更为完整的河北烘焙食品行业工业农业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