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家训

  晋时,有左诙公因石勒之乱迁徙到山东的青州、曹州,居不多日又迁至安徽泾县的龙门乡(现属黄山市),成为泾县左氏之始。为使有典有则以贻子孙,左氏自侍讲泰成公起,至进士孝先公,继至诚斋、拙轩二公,共撰《左氏家训》四十六条,他们希望后世子孙能恪遵彝训、共循礼法。

  同其他大多数家训一样,左氏先人制定的家训主要包括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如要宽恭谨让,长幼有序;要公正清廉、秉公持正;要各安生理,量力而为;要节俭办丧、宁俭勿奢等,但《左氏家训》又有与其他家训不同之处,即对各类行为细节的规定管理,阐幽抉微,“发别人之所未发,言别人之所未言,”让人耳目一新。

  积谷与养生学。农耕社会以粮为本,《左氏家训》中记载,谚云:家无三年之积不足为家。所以积极提倡积谷,每户预备有三年的积谷,即使达不到,储存有一年或两年的也行。这样如果遇到饥年可以有备无患。不允许见到谷贵价重,就全部卖出去赚钱,这是见小利误大事的行为,但对于家里贫困不予自给而被迫出售的除外。如果积谷较多,在灾荒之年施舍给别人也是做善事。收了晚稻晒干留着储备是个很好的做法,即使过了好几年口味仍然不错,且久不生蛀虫,即使有小的蛀虫也不妨事。大麦类的粮食在丰收的年景也要多积存晒干,储藏起来以备急用。它与晚稻米在一起煮成稀饭别有滋味。还有一种吃法是以五升雄黑豆、五升麻子同五升糯米同煮,人吃饱后不仅长时间不饿,而且浑身有力气。

  宴请时要注意节俭。《左氏家训》中有宴请时菜品的具体上限数字:亲朋好友来后需要留下来吃饭的,大多只以三五个菜为标准,如果要增加菜品需要斟酌考虑,不能奢侈浪费。同时不能因为他宴请过我下次我一定要厚重地回请他。在宴饮时不要大声地猜拳喧嚣,有失礼仪。君子之间的交往,讲究的是“礼丰而用俭。”遇到喜事,宗亲们在一起庆贺,也要注意节制、适可而止,不能奏乐演戏、暴殄天物。

  整修房屋、处理好邻里关系。各家的屋宇房宅、篱笆院墙需要时常检查,有漏雨的地方要及时修理,每一年轮到谁来具体执行,家族的当事者都要监督,牛马猪狗也要扎好牢圈,不能让它们跑出来侵害到别人,引起事端。如果邻居家的牲畜侵害到自己,要好言让其收拾,不要伤害别人家的牲畜,更不能以势凌弱。

  既治农桑又行商贾。俗话说“农勤于耕,商勤于途”。农桑之事要及时撒播,疏通水路。人勤春来早,要早起早食,勤为关键。在农闲的时候可以做些财货等小生意。在买卖过程中用的升斗秤尺等交易工具都要符合标准,不能克扣斤两,一出一进都要公平,虽然理的是私财,但关系的是天理,不能欺骗良心。

  因为是纤细入微的记录,《左氏宗谱》隐没了它严肃的说教和刻板的腔调,亲和力十足,像是一位长者在循循善诱。当然《左氏家训》中有不少过时的观点,如认为妇人浅急刻薄,不可信任;婢役挑斗是非,翻唇弄嘴;对寺观中造殿宇塑神像的轻视等,但瑕不掩瑜,它条款中所具有的操作性强、鲜活力四溢的特点,使得《左氏家训》易于理解、遵行与传播,成为诸多家训中的异类。

  

0.0686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