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光斗墓,位于桐城市城西北10公里处的“左家大墓山”。今属吕亭镇松鹤村。群山环抱,古木荫翳,颇负气势。墓地面积为16平方米,冢占地10平方米,环以乱石圹,高0.8米,后圹嵌碑,正中阳文镌刻:“皇明太子少保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谥忠毅公左公之墓。”下款小字阴刻:“男国柱、国材、国林、国棣”。崇祯诸生左国斌、冬日谒伯父忠毅公墓,有诗云:“班马曾闻山下鸣,监军使者史先生。布袍徒步披荒草,野老清猿听哭声。西蜀坡公悲永叔,南州孺子拜黄琼。如今一夜三年话,师弟居然副盛名。”
左光斗(1575年—1625年),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官至都察院左佥都御使,办屯田,兴水利,倡种水稻,捕治奸吏,清直敢言,颇有政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左敬祖墓,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间市大渔村东。左敬祖,字虔孙,生卒年失载,河间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官翰林,后晋升都督察院左副都御史,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奉皇帝敕令在原籍左氏家族墓地修建此墓。墓地现存石虎、狮、羊、马、翁仲等石像生。
左宗棠墓位于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从长沙县黄兴镇过东山大桥,南行约2公里,即可见公路边的“重修左宗棠墓碑记”。从碑后登数十级石阶,“清太傅大学士属靖侯左文襄公之墓”跃入眼帘。墓前有石砌平台,配以石桌、石鼓、石香炉。两侧华表刻联语:“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现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清嘉庆十七年(1812)壬申十月初七生于湖南湘阴左家塅。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清收复新疆之战)等重要历史事件。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创办了福州船厂、甘肃制造局、兰州机器织呢局等。
左宗棠最伟大的贡献是收复新疆,巩固海防。清同治以来,中亚阿古柏入侵南疆;沙俄侵占伊犁。企图霸占北疆。李鸿章之流主张放弃“塞防”,拒不发兵,散布“出兵必败”。左宗棠力排众议,以古稀之年,“扶榇(棺材)西征”,大长士气,用其卓越的军士才能,督军“勿淫掠,勿残杀,王者之师如时雨”,得到各族人民支持。清军“一月驱骤三千余里”,所向披靡,使新疆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接着又屯垦边疆,“授民农法以尽地利”。不久,法国侵略者在南方挑起战争,左宗棠时任军机大臣,晋大学士,封一等恪靖伯,晋二等侯。他自请赴前线督师,旋调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抱垂暮之病痛之躯,亲临福州布防,组织“恪靖授台军”东渡台湾。1885年7月27日病逝福州军中,谥文襄。临终前,他还自责“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恨平生,死不瞑目”,爱国之忧,感人至深,不愧为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左孝臣墓位于县城西北80余公里明光乡麻栎村茶山河畔。原墓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1981年腾冲县人民政府拨款重建。
左孝臣(1848年—1900年),字敬轩,清光绪腾越厅茨竹隘土守备。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十四日,驻缅英军数百名及杂牌军千余名,以勘界为名,侵入我国境。茨竹隘土守备左孝臣、明光隘土把总物体荣集合练兵弩手布防于甘稗地,堵截入侵英军。英军实施袭击,左率众与敌拼搏血战,英军死伤无数,狼狈逃窜。此役我方阵亡练兵弩手137人,左氏身中八弹壮烈牺牲,时年五十二岁,左孝臣墓于1984年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