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秩事

   前天披露,山东琅琊王氏因六字家训,男女人才辈出,共有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因为实在是太多,不能都列举出来,有的也是相当于那个级别,叫法称谓不同。

    话说自三国到唐代七百年间,琅琊王氏世代鼎贵,到底有多少牛人,今天在此略作介绍。

    琅琊王氏,东晋、南朝顶级门阀士族,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开基于两汉,鼎盛于魏晋,南朝以后走向衰弱。这是因为,隋唐开始了科举制度,平民百姓通过考试,有了上升通道,士族不再是必然的上层代表,势力受到了消减,可见,机会公平是何等重要。

  琅琊郡,秦朝时为三十六郡之一。

    汉袭秦制,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于琅琊临沂。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王氏衣冠南渡、举族迁居会稽、金陵。

    南渡之后,因对故乡思念的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

    琅邪王氏代表人物 王导、王羲之、王献之、王俭, 地 位 ,士族领袖。

  秦汉时期代表人物:

    王翦、王贲父子是秦灭六国的关键人物,除了韩以外其余五国齐、楚、燕、赵国、魏均为此父子二人所灭。所以《史记·王翦传》中说“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王氏祖孙三代王翦、王贲、王离,皆受封列侯。

  魏晋时期代表人物:

    王祥是魏晋时期的大孝子,汉末遭乱,王祥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年迈古稀的王祥仕魏晋,仕晋间先后担任重要官职,为朝中三老,德高望重。

  东晋时期代表人物:

    琅琊王氏家族的兴盛时期是东晋,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许多家族都举族迁居长江以南避乱,王氏家族也是衣冠南渡。司马睿在王氏家族的拥戴之下,于建康建立东晋,中兴了晋室。

    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地位名望之高其他家族根本无法取代。只有在淝水之战中崭露头角的陈郡谢氏家族能与之平肩,并被后人合称“王谢”。

  南北朝时期王家情况:

    南北朝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四个小朝廷为宋、齐、梁、陈,皆偏居江左,南朝历时169年,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叫陈被隋朝所灭,继秦朝以来天下再次得到统一。

    在整个南朝间,琅琊王氏家族明显是声望高于实力。“王谢”也成为了当代后世名门望族的代名词。但是不乏文学名人,如齐梁时期的王俭就是一代儒学宗师,梁时的王融、王籍、王褒、王肃等是当时知名的诗人。王融便是永明体诗歌的几位创作家之一。

  隋唐之后王家走向:

    隋唐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琅琊王氏家族已经不复存在,虽然琅琊王氏在唐朝有宰相四人,分别为王方庆、王睿、王与、王抟,这几个要是与两晋南北朝的琅琊王氏家族相对比,真是沧海一粟了。

    南朝四大盛门中在唐朝能持续繁盛的实际上只剩下兰陵萧氏了,其中没落得最彻底的当是陈郡谢氏,在唐朝,陈郡谢氏竟无一人出任过宰相!

  始祖考证:

    琅琊王氏出自姬姓,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任司徒,时人称为“王家”,子孙遂以“王”为氏。从宗敬下传到十五世为王翦,王翦与其子王贲、孙王离,三代皆为秦国大将,是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功勋之臣。

    秦末,王离之子王元为避秦乱,“迁于琅琊,后徒临沂”。西汉昭、宣时期,王元四世孙博士、谏议大夫王吉始家皋虞,后徒临沂都乡南仁里,成为于史可考的琅琊郡临沂王氏家族的始祖。

  王姓为中华大姓,各地的祠堂也是显赫,王家名人也太多了,仅从与王家有关的成语,就知王家有多么牛逼。

  

0.0825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