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焦裕禄烈士陵园.jpg

焦裕禄烈士陵园,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安葬的墓地。陵园位于兰考县城关北黄河堤顶上,紧靠兰考菏泽公路西侧,南跨五午千渠,占地约50000平方米,分堤顶堤下两段。1966年建成,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团中央等六部委确定为“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4月,焦裕禄烈士墓被国务院增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焦裕禄(1922.8.16----1964.5.14),山东省淄博市北岗山村人,1946年元月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分队长、班长、县委宣传部干事、副区长、区委副书记、书记等职。1962年冬任兰考县委书记。当时的兰考,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在境内决口,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严重,再加上受到1958年大跃进的影响,群众生活十分贫苦。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治理三癌”,于1964年5月14日病逝,葬于郑州烈士陵园,后遵照他的遗嘱,于1966年迁葬于兰考。1965年2月7日《人民日报》以《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为题,宣传他的事迹。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他学习的号召。

构造

陵园由纪念碑、墓区和纪念馆组成。纪念馆内有焦裕禄事迹陈列馆,共3个展厅6个部分,由江泽民题写馆名,由序厅、展厅、放映厅等组成。展厅内收藏有焦裕禄遗物89件、照片200余幅,展示内容分4部分:青少年时代、在工业战线上、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呼唤焦裕禄,其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又分为8个单元。序厅有焦裕禄半身铜像,像后有江泽民题词,介绍焦裕禄领导兰考人民根治三害的事迹。

从陈列馆向北的堤上是墓区,烈士墓坐北朝南坐落在堤顶中间,用汉白玉长条石砌成,长4.9米,宽2.3米,高1米。墓前立有汉白玉石碑,碑高2米、宽0.6米、厚0.18米,正面镌刻着焦裕禄烈士之墓,碑首镶嵌烈士的瓷像,碑阴记载烈士的生平事迹,墓周围有铁索环绕。墓区是16米见方的平台,墓北面为高7米的屏风墙,上面镶有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金字。南面的台阶与小广场相连,广场中央有一座高19.64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周围苍松翠柏,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墓区和广场周围广植松柏花草,外面是泡桐林。 焦裕禄烈士陵园周围划有保护范围,并建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今天,庄严的陵园,已在为国内外各界人士凭吊和悼念焦裕禄同志之地,成为对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课堂,无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瞻仰者不绝。1994年在陵墓右侧新修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有江泽民总书记写馆名。焦裕禄烈士陵园1976年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团中央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重视

焦裕禄烈士陵园自兴建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重视。江泽民、胡锦涛、李岚清、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罗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到陵园视察、参观。在焦裕禄纪念馆,江泽民同志亲笔题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为焦裕禄纪念馆题写了馆名;1994年,胡锦涛同志代表中共中央亲临焦裕禄烈士陵园参加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新馆落成和焦裕禄铜像揭幕仪式,号召全党、全国进一步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烈士陵园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学习焦裕禄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旅游基地。中宣部、国家六部委先后将焦裕禄烈士陵园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中央、省、市60多个机关、学校、企业都在这里设立了德育教育基地,每年到陵园参观的社会各界人士达35万人次。2003年4月,焦裕禄烈士墓被国务院增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建

陵园占地面积8公顷,始建于1966年。扩建、增建于1982年、1983年、1994年。纪念碑和墓区均刻有毛泽东手迹,纪念馆前身1966年底建在建设路南段,1983年迁建入陵园,是为旧址;新纪念馆建成于1994年。展厅1300平方米,收藏有焦裕禄遗物、照片等。

重大纪事

1966年2月7日新华社三位记者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掀起全国人民向焦裕禄烈士学习的热潮。

1966年2月26日焦裕禄烈士灵柩由郑州迁葬兰考县城北关原明清黄河故堤的沙丘上,焦裕禄烈士陵园始建。

1992年6月26日焦裕禄烈士陵园被民政部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物建筑保护单位,在全国掀起新时期学习焦禄精神的热潮。

1994年5月13日现在使用中的现代化的新纪念馆落成,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参加了新纪念馆落成剪彩仪式。

0.0638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