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太子晋,约生于丙申周灵王七年(前565年),卒于壬子周灵王二十三年(前549年),姓姬,名晋,字子乔,周灵王太子,人称太子晋。因子宗敬有感于周王室日益衰微天下大乱而辞官远去,避居于太原,被奉为王氏的系姓始祖,所以后世又称王子晋、王子乔。今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内,有一座建于公元1526年,代表中国王氏宗祠的子乔祠。这是明代重臣王琼为纪念先祖太子晋所建,祠内有保留至今的历代王氏族谱,墙壁上有王氏部分名人画像,足以证明太原王氏就是中华民族王氏的开元之始祖。配尹氏,生子二:宗敬、龟。龟,袭封太原。
二世:王宗敬,一作敬宗,字文鉴,一字元镜,晋长子,约辛亥周灵王二十二年(前550年)出生,景公三十年(前487年)卒。周司徒,因周室衰微,天下大乱,宗敬遂告老致仕,避居太原,时人号王家,始得王姓,成为太原王氏的立姓始祖。死后,葬于晋阳城北五里大道南甲山庚间,碑铭跋序较多,人称“司徒冢”。据考,在今太原一带有秦置晋阳县(春秋时为晋阳邑,其城为赵筒子家臣董安于筑,初属晋,后属赵,“秦庄襄王三年拔赵晋阳”,即此。西汉置晋阳县,为太原郡治,东汉时兼为并州治,晋为太原国。故治在今太原市南郊区古城营村)。配姜氏,系司隶校尉姜元女,生子仕蠲。
三世:王仕蠲(juān),一名王凤,字思勉,宗敬子,周司空,卒后葬晋阳唐里邨。配郭氏,系太原守郭显女,生子二:覃、石。石,明易理。有子一曰诩。王诩,系战国时著名纵横家,号鬼谷子,世称鬼谷先生。
四世:王覃,仕蠲长子,抱道躬耕,晋侯屡避不就。配温氏,生子渠。
五世:王渠,一作恙,字君逊,覃子,周司徒。配刘氏,生子二:庄、丰。庄,字恭,一作仲恭。晋国梗阳吏,配袁氏生子茂。
六世:王丰,字恭,渠次子,初仕范中行氏,后为智伯家臣,晋六卿(古代统军执政之官)吞、智伯,灭中行,遂入东都为封人(掌管筑城之官),卒於巩,葬北邙山(今河南省洛阳市北)。配钟氏,生子芝。
七世:王芝,字荣,丰子,周东都城守长,生子亿。
八世:王亿,芝子,隐居不仕,以子为将,魏王尝以百金为寿,亿却之曰:“子贵若显亲,吾更愧于子职矣!”终不受。生子错(《百家谱》载)。
九世:王错,亿子,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美原镇西南)人。少年以才智称。《史记》《竹书纪年》载:曾助魏惠王登上皇位,任上大夫。韩懿侯闻之曰:“魏赢得王错挟上党固半国也。”历将军司徒。荐庞涓以自代,后又在魏惠王二年(前368年),因故出奔于韩。《史记·世表》说他有子名贲,仕魏为中大夫。生子二:愤、愦。
十世:王愤,《宰相世系表》中作贲,错长子,魏中大夫,刚运有纪。配范氏,生子三:谕、谋、谅,一女,适武安侯马兴。
十一世:王渝,愤长子,魏上将军,镇守边疆,胡寇莫敢犯镜。配上官氏,生子二:息、景。
十二世:王息,渝长子,魏司寇上将军,调鼎运枢,国赖以靖,追赠忠烈侯。配钱氏,生子二:恢、昱。昱,秦徵为下大夫,不就,隐居山中,生子龁(秦国宿将)。
十三世:王恢,息长子,魏司寇,相昭王,封伊阳君,阳城令,掌山河,有弘世之才。配姜氏,生子亢。
十四世:王亢,字德拱,一作元,一作永,恢长子。以中大夫召不就,因魏不用孔斌之贤而隐居关中(今陕西省秦岭北渭河流域一带),隐德乐道以寿终,葬荥(xíng)阳(今河南省荥阳市)。配胡氏,生子三:颐、敛、蠋(zhú)。敛,一作俭,以中大夫召不就。燕破齐依妻父甘茂入秦,仕秦左庶长(左庶长为非王族大臣领政);蠋,临淄义士,齐泯王不纳其谏。燕帅乐毅破齐,闻其才请其为燕大将,公曰:忠臣不事二主。卒后葬临淄愚公山(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境内,也叫路家山),有墓碑刻石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