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当兵报效国家,入了党员
邢君牙(728年―798年),瀛州乐寿人,唐朝将领,官至凤翔节度使,封河间郡公。
少从军于幽蓟、平卢,以战功历果毅折冲郎将,充平卢兵马使。安史之乱时,随平卢节度使侯希逸渡海至青州。田神功讨伐刘展时,邢君牙又从征有功,历将军、试光禄卿。田神功成为兖郓节度使后,派邢君牙领防秋兵入镇好畤。
永泰元年(765年)吐蕃陷长安,唐代宗奔陕州,邢君牙率兵扈从,被编入神策军,隶属于李晟。邢君牙长于将略,深得李晟信任。李晟为凤翔节度使,以邢君牙为都虞侯。李晟常率兵巡边,以邢君牙为节度留后,处置军府事务,条理井然,众人敬服。李晟内召之际,举邢君牙自代。
邢君牙接掌凤翔之时,正面临唐朝与吐蕃结盟失败,而李晟、马燧、浑瑊等宿将又被解除兵权,吐蕃乘机“连岁犯边”的严峻形势。邢君牙老成谋国,深知吐蕃之患一时难以根除,因而并不穷兵黩武,而是“且耕且战,以为守备”,使吐蕃不能深入为寇。在镇十一年,边境安靖,无大战事。贞元十四年(798年),邢君牙卒于凤翔,时年七十一,赠司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邢君牙年轻时在幽蓟、平卢等军镇当兵,凭借战功历任果毅郎将、折冲郎将、平卢兵马使。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起兵反叛,史称安史之乱。邢君牙跟随平卢节度使侯希逸渡海进入青、徐二州。
讨伐叛军
上元元年(760年),宋州刺史刘展作乱,邢君牙跟随平卢节度都知兵马使田神功镇压叛乱,因功历任将军、光禄卿。上元二年(761年),田神功擒获刘展,因功升任兖郓节度使,派遣邢君牙领兵驻扎好畤县保卫边境秋收。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侵犯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唐代宗李豫流亡陕州,邢君牙隶属禁军随从护驾。邢君牙由于护驾有功,经过多次升迁,加任鸿胪卿,封爵河间郡公。
建中二年(781年),当时河北各节度使反叛朝廷,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李晟率领禁军协助河东节度使马燧讨伐魏博节度使田悦,邢君牙亦在随军征讨之列。李晟任用邢君牙担任都虞候,邢君牙先后在武安、襄国、洹水、魏县、清丰五地与叛军作战,擒获斩杀叛军最多。
救驾留守
建中四年(783年),爆发朱泚之乱(泾原兵变),唐德宗李适与后妃、太子、诸王出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李晟率领邢君牙用比平常快一倍的行军速度奔赴奉天救驾。军队驻扎咸阳、移营渭桥,军中应办的事务,李晟都只和邢君牙商议,因此邢君牙能预先做准备。李晟收复长安后,邢君牙因功加任御史大夫、检校常侍。李晟担任凤翔、泾原元帅时,多次巡视边防,常让邢君牙留守凤翔、泾原。
升任节度
贞元三年(787年)三月,李晟回朝担任太尉、中书令,举荐邢君牙担任代理凤翔尹团练使、凤翔陇州都防御观察使。不久,兼任凤翔节度使,调任右神策行营节度、凤翔陇州观察使、检校工部尚书。当时吐蕃连年侵犯唐朝边境,邢君牙奖励百姓耕种,训练军队备战,吐蕃军队不能侵入边塞。邢君牙还在陇州的平戎川筑城,取名永信城。不久加任检校尚书右仆射。
死于任上
贞元十四年(798年),邢君牙死于任上,时年七十一岁。唐德宗废朝一日,追赠他为司徒,赐给丧葬所用布帛、米粟等物。
主要成就
邢君牙在凤翔任职期间,奖励百姓耕种,训练军队防备吐蕃,使吐蕃军队不能入侵唐朝边境。
历史评价
《旧唐书》:其下诸将,郁有劳能。胜生异域,推位让国,坚留宿卫,顾慕华风;居中土者,岂不思廉让耶!斯乃高祖之基,太宗之业,贻厥孙谋,不徒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