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文书院位于浙江省平阳县南雁荡山东西洞景区,温州古代书院今唯此书院整体保存较完好。
会文书院初建于北宋,为大观三年进士陈经邦及其兄弟陈经正读书的地方。陈氏兄弟受业于程颐、程颢,回乡办学,开浙江理学之先河。会文书院的创建,改变了平阳一地的学风,南雁也成为浙南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南宋学者朱熹曾于此讲学,成为美谈。
会文书院曾废圮,仅存旧址。邑人陈承绂、周启良倡捐重建,邑令汤肇熙捐俸劝置田产,以助膏火。
会文书院作为平阳传统文化的缩影,1986年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推荐申报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后又被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
宋代陈氏为平阳大族,因此陈经邦、陈经正兄弟得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就读太学,后又在宋徽宗元符三年后同赴洛阳受业于程颐。陈氏兄弟在政治上并无成就,隐居乡里,传授理学,对乡邦学术作出了积极贡献。《宋元学案》和孙依言《瓯海轶闻》都认为“平阳学统始于先生兄弟”。陈氏兄弟著作未传于世,仅《东瓯诗存》录有陈经邦的《南雁山诗》一首,又有陈经正《游南雁》七律一首。“老从神武挂尘冠,要与傍人分碧山。阵落风前排集雁,影翻日下舞双鸾。云关隔断尘寰杳,月牖光通宇宙宽。安得此身生羽翼,朗吟飞过万山间”(陈经邦)。“雨晴华表插天孤,雾散丹霞落雁湖。深洞不知红日过,危峰常倩白云扶。仙家莫漫夸蓬岛,胜地分明入画图。山鸟罔知人未醒,隔林款款唤提壶”(陈经正)。
现状
会文书院经规划,以平阳历代名人为主线,对外开放展览。内容由“陈经邦、陈经正讲学堂”、“平阳名人馆”、“南雁风光”三部分组成,以珍贵的历史图片和丰富的文史资料,再现会文书院从北宋至明清1000多年历史沿革和文化成就,较为系统地展现会文书院的文化内涵、平阳历代名人的生平事迹和南雁的旖旎风光,成为展示平阳乃至温州儒家文化和永嘉学派的窗口展厅面积215.67平方米,展线长度34.28米,图片94张,配备讲解员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