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字辈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4年4月5日-2009年1月22日),生于广西省蒙山县文圩镇屯治村,岭南大学经济系毕业,学的是国际经济,毕业后进入香港《大公报》及《新晚报》工作。1949年定居香港,著有武侠小说三十五部,另有散文、联话若干。1987年移居澳洲悉尼。2009年1月22日病逝悉尼。梁羽生被誉为“新式武侠小说开山鼻祖”。

经历

梁羽生出身于书香门第,熟读古文、擅于对联,8岁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在广西桂林中学读完高中,在中学时就喜欢写词。因日军侵扰返乡,适逢数位粤籍学者避难蒙山,遂依礼拜简又文为师。而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曾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后随师返穗,考入岭南大学国际经济专业。1949年定居香港,经校长介绍,于《大公报》任副刊助理编辑,迅即提正,并成为社评委员会之成员。次年底,调入附属《大公报》的《新晚报》工作。

1954年初,因“吴公仪与陈克夫国术表演暨红伶义唱筹款大会”轰动非常,顺势撰写《龙虎斗京华》,是为“新派”武侠小说之源头伊始。此后笔耕不缀,至1983年《武当一剑》止,共连载武侠小说三十三部,又《绝塞传烽录》与《剑网尘丝》出版时均被一分而二 ,《武林三绝》仍在修订之故,今传者三十四部。封笔前后并曾推出部分小说的修订本,但均未得以出版。

他的作品多次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自认《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及《云海玉弓缘》三书是代表作。

1987年移居澳大利亚。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曾受聘为深圳市楹联学会的名誉会长。2006年12月回香港参加天地图书出版公司30周年活动时就曾突然中风,手脚活动不便。及后一直在陈秉达疗养院中疗养,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

从1954年到1984年,梁羽生在文坛上笔耕了三十个春秋,共创作三十五部武侠小说,总字数达一千余万。

武侠小说

梁羽生共创作了三十五部武侠小说,包括《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等等。

作品

唐朝:(共4部)

《女帝奇英传》、《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

《大》《龙》《慧》三部为大唐系列

宋朝:(共6部)

《武林天骄》、《飞凤潜龙》、《狂侠·天骄·魔女》——《瀚海雄风》、《鸣镝风云录》——《风云雷电》

《武》《狂》有冲突,《狂》《鸣》联系紧密,《翰》《风》联系紧密,宋朝年代与情节混乱

明朝:(共8部)

《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武林三绝》(只是报纸连载,未出版成书)——《广陵剑》

萍踪系列:(计6部),为天山系列上半支

《武当一剑》不属于天山系列,独立成篇,年代故事和《白发魔女传》有冲突

正宗天山系列:(计14部)

《白发魔女传》 (明万历年间起,〈白〉为天山系列下半支首篇)

清朝:(共17部)

《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游剑江湖》——《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烽录》

《剑网尘丝》——《幻剑灵旗》为姊妹篇,与天山派无关,但有部分人物在《绝塞》中出现过

《草莽龙蛇传》——《龙虎斗京华》为姊妹篇,太极篇,讲述义和团年间故事

注:梁羽生武侠小说存在部分联系

①“萍踪”系列:《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广陵剑》

②“天山”系列:《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

①②系列也可以合在一起

③“大唐游侠”系列:《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此系列融合一些唐人传奇及历史,为梁羽生武侠上乘佳作

④“天骄”系列:《武林天骄》《飞凤潜龙》《狂侠天骄魔女》《瀚海雄风》《鸣镝风云录》《风云雷电》

⑤“牧野流星”系列:《游剑江湖》《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烽录》

⑥《武林三绝》前后涉及自唐到清近千年历史,几乎涉及整个梁羽生武侠世界、江湖派系及人物,为梁学总结性著作。

⑦宋朝六部之间关系甚大,亦可作一系列。

奖项

2009年,梁羽生在悉尼荣获澳大利亚华人文化团体联合会颁发的“澳华文化界终生成就奖”。

评价

梁羽生被誉为“新式武侠小说开山鼻祖”。六七十年代的读者将梁羽生和金庸并称武侠两座高峰:“金梁并称,一时瑜亮”。梁羽生所创作的《龙虎斗京华》被公认为是新武侠小说之始,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后以《萍踪侠影录》等名著为新派武侠绽放了文学情思上的异彩。梁羽生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梁羽生擅长于在不被认为是正统的武侠小说中,渗入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他喜在小说中穿插中国传统诗文,融和文学、历史、诗词、联语于一炉,迎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除武侠小说之外,梁羽生亦擅写随笔杂谈,联语棋话皆广受好评。

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梁羽生的挽联中写道:

“悼梁羽生兄逝世:

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辈;亦狂亦侠亦文好朋友

自愧不如者:同年弟金庸敬挽”

著名导演张纪中:“梁羽生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历史感很厚重,应该说他笔下武侠世界中的人都生活在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中,相比之下,金庸的作品往往表现的是生活在武侠世界里的侠客,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无        
0.0910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