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故居

  

  昭君纪念馆.jpg

  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是汉明妃王昭君的出生地,1980年,该县在昭君村复建昭君宅、昭君纪念馆,1983年正式对外开放。

  昭君纪念馆内陈列“香溪孕秀、别乡进宫、汉宫幽怨、请行和亲、塞外流芳、昭君千秋”六个部分的展览,昭君书院珍藏着自汉朝以来有关昭君的史书和字画,翔实的史料和文物,再现了昭君出塞前后的历史事实,具有民族团结友好的精神内涵。

  昭君故居于1982年复修。汉代风格,古朴典雅。在昭君村门前不远有楠木井和娘娘泉。若在别处,不过如此,但是沾了昭君的灵气,配上昭君的故事,一井一泉都成了旅游圣地,八方来客,络绎不绝。我们在山下看见的观景长廊,长可200多米,依山起伏,梁柱装饰古色古香。廊中西望,茅麓山重峦迭嶂,高耸入云。廊南,穿过月亮门,登小丘,景致绝妙。一旦命名为“梳妆台”自然和昭君有关,给游客留下无限暇思的空间。 

  在昭君纪念馆门前有12幅汉白玉石刻。采橘、汲水、刺绣、绘画、扑蝶、沅纱,只要昭君在,无论选什么题材,无不相宜。 

  循青石台阶而上,黑瓦尽头,屋檐翘向蓝天,洁白的山墙上绘着黑色的图案和纹饰,古朴庄重。正中大理石匾上刻着郭沫若手书“昭君纪念馆”。门前朱红圆柱上有不少很出色的楹联。例如“香溪连黑水南北斯大同,有口皆成碑昭君国士风”。“一溪玉液香江海,百代明妃耀古今”。纪念馆呈村落布局,前庭后院,错落有致,与周围环境融合一体。设计师不知何人,构思巧妙,超凡脱俗,理应在昭君村入口处给他立个铜牌,以兹表彰。 

  庭院正中是王昭君的汉白玉塑像。高2.8米,丰容靓饰,端庄飘逸。这个塑像出自于内蒙古雕塑大师张恒之手。从数千里之外王昭君的婆家送来故里,也是一段佳话。 

  纪念馆西侧是紫竹院,院中紫竹颇为稀罕,四周回廊中尽是历代有关昭君的诗词碑刻。院北有个小门,通往“昭君书院”。在院内有一亭,亭中有昭君弹琵琶的汉白玉塑像。昭君宅的后院三进五出,俨然是官宦大户之家。当年昭君家人居住在这里。如今已开辟为博物馆,陈列仿造汉代的衣冠服饰、家具摆设。还有几组蜡像模型分别描述昭君被选入后庭以及出塞之前皇帝降诏、封爵的场景。

  1988年12月,昭君纪念馆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省级示范基地”,1992年12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昭君村昭君纪念馆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级景区。

  1 (1).jpg

  王伯群故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伯群(1885年一1944年),名文选,字伯群。出生于今贵州省兴义市下五屯镇景家屯村,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了护国运动,为护国运动骨干分子。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兼交通大学校长。民国17年(1928年)创建私立“大夏大学”时任董事长兼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大夏大学辗转迁到贵阳,王伯群回到贵州,领导大夏流亡办学。1944年病逝于重庆。

  王伯群故居民国6年(1917年)修建于护国路西侧,为砖木结构,法式建筑,占地1600平方米。从外表看,由长方形主楼和圆柱形碉楼组合而成。主楼7间,上下两层。

  平顶屋面一角中建歇山顶楼阁,典型的中西合璧。碉楼3层,其下辟地下室,其上建穹窿顶。楼下台阶复分两组,底层为如意踏跺,上层为垂带踏跺。

  砖柱上的白色灰塑,状似白菜,与西方人物雕塑迥然不同,在中国古代建筑上雕塑白菜,寓意“清白家声”。王伯群故居虽为法式建筑,但在装饰工艺上仍受传统手法影响,是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产物,于1999年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40905055919_44571.jpg

  王渔洋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距淄博市区20公里。是为纪念清代刑部尚书、一代诗宗王渔洋而建立。包括王渔洋故居、四世宫保坊、忠勤祠等部分,“忠勤祠”内。忠勤祠是一组明代建筑,始建于1588年,次年落成,已有400余年历史,1984年重修,1986年对外开放。1992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淄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被列为“山东省优秀社会教育基地”;2015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

  王渔洋纪念馆是一组典型的明代宫殿式建筑,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亲笔题写了“王渔洋纪念馆”馆名。整个纪念馆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王渔洋纪念馆原是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为纪念王渔洋的高祖王重光而建,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整组建筑系砖木结构,分东西主跨两院,保持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王氏后裔,将其视为家祠。

  踏进王渔洋纪念馆,首先是两高大挺拔苍劲的松柏树。纪念馆东侧的石刻展室,立有大小不一排列有序的块块石碑,展示了王氏家族曾经辉煌的历史。

  在王渔洋生平展室,可以看到王渔洋当年一件件实物的复印件,了解了王渔洋历仕及吟咏不缀的一生。王渔洋,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今桓台),清初著名诗人,累官至刑部尚书。他在公务之余致力于诗文著述,主持诗坛50年之久,康熙帝曾征其诗三百首定为《御览集》,其诗,文,词共数十种560多卷,被誉为“一代诗宗” “文坛领袖”。

  出馆往东就是石刻园,它是在王渔洋纪念馆(忠勤祠)东跨院的基础上与古代园林建筑相结合修建的。石刻园可谓园中有园,景中套景,徜徉其中,景色秀丽,心旷神怡,气象万千。元代礼部尚书,散曲家张养浩的“苍云”“振玉”两巨型太湖石名列水池中间,国家一级石刻“水月松风”亦在园中陈列,让人观后犹如走进了苏州园林美不胜收。二楼是书画名家陈列馆,有欧阳中石、李铎、魏传统等书画名家书写的王渔洋的诗词佳句,或遒劲有力或妙笔生辉或惟妙惟肖,让人倍感震撼,从中对王渔洋先生的诗词歌赋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四世宫保坊

  坐落在桓台县新城镇的城南村。四世宫保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它是为表彰当时兵部尚书王象乾“总督蓟辽”“威名著九边”,保卫明王朝有功,为万历帝特许建造的。同时,追赠其上三代,父亲王之垣、祖父王重光、曾祖父王麟,均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因此称“四世宫保”坊。四世宫保坊乃全国仅有两座砖制牌坊之一,造型别致,气势雄伟,工艺精妙,古朴典雅而闻名遐迩,充分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高超而精湛的建筑技艺。该坊已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渔洋故居

  位于桓台县新城镇城南村渔洋路北,张田路东,故址“长春园”。据《山东通志》载:“长春园,明尚书王之垣建,后王士禛及故址增葺,名西城别墅”;《重修新城县志》载:“西城别墅,在城内西南隅”。可见,王士禛故居,是在长春园故址上修砌而成的。

  忠勤祠

  又称为王家祠堂,坐落在桓台县新城镇新立村东首路南,是清代文坛泰斗著名诗人王渔洋的高祖王重光的祠堂。王重光,明人,自廷宣,嘉靖辛丑科进士,以户部员外郎榷税九工,分巡大同、守上谷,不阿权贵、后调贵州参藩平蛮督木,屡著功勋,触岚烟瘴而病卒,事闻恩恤赐祭赠太仆少卿,崇祀乡贤,贵州、桓台均建祠祀之,以《忠勤可悯》、《忠勤报国》分别额其门。

  渔洋墓故址

  位于新城镇城南村西二里,原梧河北岸王氏祖茔。《重修新城县志》有“在城西南二里梧河之阳,葬刑部尚书王士禛”的记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王士禛墓遭到破坏,国宝蝉鸣石不知下落。六十年代后期,王士禛墓被挖掘。现渔洋墓故址夷为农田。1994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淹没在山东美中美木业公司内,进门需要跟门卫商量,墓仅余两块碑文,一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为“王渔洋墓”,另一块碑文为“王士祯墓”。

  3.jpg

  王杰烈士纪念馆在山东省金乡县城北2.5公里处的花鼓村(现名王杰村)东头。王杰(1942年—1965年),1961年应征入伍。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副班长,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1965年7月14日,在江苏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训练时,炸药发生意外爆炸,为掩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王杰奋不顾身扑到炸药包上,英勇牺牲。王杰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纪念馆建筑面积270平方米,7间新式平房,大瓦屋面。馆内有烈士半身塑像一尊,展出烈士遗物79件、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3件以及事迹画面86幅。1988年1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jpg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而于1971年建成的。铁人纪念馆原址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解放二街8号,是1989年在“铁人王进喜同志英雄事迹陈列室”旧址上新建的。全馆总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主馆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

  馆舍历史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原址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解放二街8号,是1989年在“铁人王进喜同志英雄事迹陈列室”旧址上新建的,全馆总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2003年2月,由大庆地区石油石化企业、中共大庆市委、市政府共同协商,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支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批准,决定迁建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新馆由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严云波主持,于2004年开始设计,于2006年竣工。2006年8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大庆油田考察工作时亲笔题写馆名。新馆历时近三年的建设于2006年9月26日大庆油田发现47周年纪念日开馆。

  建筑布局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位于让胡路区世纪大道和铁人大道交汇处,在管理局办公楼和铁人广场对面。馆区占地面积11.6公顷,主体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展厅总面积4790平方米,展线总长度917延长米。主体建筑外形为“工人”二字组合,鸟瞰呈“工”字形,侧看为“人”字形,象征这是一座工人纪念馆。主体建筑高度47米,正门台阶共47级,寓唉意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建筑顶部为钻头造型,象征大庆油田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馆区内的雕塑《崛起》、《奋进》、《五把铁锹闹革命》等错落有致地矗立于馆区。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的4个展厅,分布在一层和二层,三层和四层是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游人不得上去。楼上与楼下之间有自动扶梯和直梯相通,同层展厅之间有回廊相连,总体展线呈顺时针方向走势。整个陈列以铁人王进喜生平事迹为主线,以大庆石油发展历史为副线,内容丰富翔实,形式多样,除了采用照片、文字、电动图表等传统的展示手段外,还采用了硅胶像、沙盘、场景复原、多媒体等现代展示手段,较好地表现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这一主题。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展览共分出了:《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等七部分,集中展示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业绩及用终生实践所体现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各展厅之间的通道处,根据内容的需要,增加了巨幅国画《大庆工人无冬天》和战报墙、会战诗抄墙、宣传铁人和石油会战的美术作品。

    影响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黑龙江省军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在2009年年10月举行的第八届(2007—200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评选中,大庆铁人纪念馆《石油魂———铁人王进喜生平业绩陈列》荣获“十大精品奖”。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大庆人的“西柏坡”,是大庆耀眼的一张名片。 

0.1041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