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会有子留居秦国,称刘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
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直至今日。
汉朝是刘姓的鼎盛和发展时期,汉高祖刘邦的子孙分封于全国各地,支派众多,人丁兴旺。西汉初累计皇子封王30余人,封侯者达400余人。汉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结果使刘姓贵族遍布于大江南北,他们各据一方,很快成为各地有权有势的大家族。总之刘姓以皇族为主脉,经历大汉400多年的繁衍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姓。
刘姓的郡望多达25个,著名的郡望有18处,最重要的是彭城和沛郡,其次为宏农、河间、中山、梁郡、顿邱、南阳、东平、高密、竟陵、河南、尉氏、广平、丹阳、广陵、长沙和临淮。刘姓以上18处的郡望为堂号外,还自立堂号有:豢龙、藜照、敦睦、敦伦、敦本、怀贤、墨庄等:普遍使用的堂号为彭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