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此为曾氏得姓之始。
曾参,俗称曾子,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今山东人)。生于公元前505年10月12日,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尽传孔子之孝。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为曾氏一派,曾姓均以宗圣公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先。
曾据,字恒仁,宗圣曾参十五派孙,山东人。生于汉元帝元年戊寅(公元前43年)正月初七日。曾据遵循宗圣“爱忠中君,驱邪匡正”之训,对王莽的举动认为是大逆不孝,不事其官职而得罪于当朝,于始建国庚午年(公元10年)十一月十一日引家挈族二千余人,尽徙江南,居豫章郡庐陵吉阳乡(今江西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