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故居

  周恩来亲笔书写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题词,在广场上亮丽更有气魄。向照壁旁走去,不远处便是读书处旧址大门口,高门檐悬挂着一块红红的长方匾,是1997年李 鹏总理题写的"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踏入读书处旧址院门内,眼见宽敞深长宅院,东边的院墙内排列数间旧屋。现为馆厅内部工作室,门前是很宽长的路道,通向周恩来童年旧居院宅。院中长得花草树木,景色优美,旁边小巷口还有一处很短的石板街,给人古朴宁静感觉。向西围墙园门内,是四合宅院,紫红色古朴格扇门,主屋内是周恩来童年和表妹几人曾经在这里读书的私塾馆。对面座南朝北屋为周恩来童年旧址展示厅,几间屋墙上布满了记述周恩来童年生活、读书幼年时形象的文字图片资料。整个宅院让人感受回味,完全还是那个时间的亲切感觉。向后走便是"周恩来童年故居"深宅大院,一进小院内,是个很小的方院子,门前有个古色照壁映衬的洁净院子,转身见西边是四合院,这个主屋均是周恩来的父亲和十八舅合买一张中头奖,用中奖钱租赁这处清末的宅院。进入后院的正屋是周恩来父母居住室。其父周劭纲,号懋臣,1874-1942年绍兴人,1904年由淮安迁居淮阴,不久外出做事,在鄂、冀、津、皖等地小公务员,1942年于重庆病故,生前为革命做过有益工作。

  其母周万氏,1877-1907在万氏家中排行十二,又称十二姑,淮阴人,为人性格开朗,精明能干。少女时她聪慧精敏,见识多广,没有出嫁前就主持万府家务,她处理事务干练,分辨明晰,对周恩来才干增长影响很大。1907年病于此屋,屋内正面墙上仍留着"明月照清兴,好风来故人"的字画。为周恩来外祖父万青选所书。小院中西屋是蒋妈妈居住屋,东边小屋为恩来书房,近边一处高台花池栽有百年腊梅花树,人们称她一品梅,寓意周恩来官居一品、德志一品、人至一品。如今周总理童年时新手浇培过的腊梅树依然傲霜年雪,年年盛开,如周总理的高风亮节。进入巷口东屋,便是继母及童年周恩来居住室,向东南小巷口沿边厨房、水井小院落。说起来这还是童年六岁他随着生母万氏,乳母蒋氏的恩寿、恩溥两个弟弟一家七口人,从淮安迁居清江浦外祖母家。

  

0.0703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