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中人。”这句话放在我曾祖父身上似乎一点都没有错,曾祖父的一生似乎就是在历史的浪潮中驾驶这他人生的小船,一点一点的缓缓移动着,为了更好地生活,一次又一改变他人生的航线,与巨浪抗争,最终到达圆满的彼岸
我的曾祖父赖家发1917年出生于一间破茅房里,不同于其他“多子多福”的农村家庭,他只有一位哥哥赖家枝和一位姐姐,家中不算宽裕,但是也不见得吃了上顿没下顿,全家人守着仅有的五间破茅房,耕着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和当时的贫苦农民一样曾曾祖父希望两个孩子可以出人头地,不要再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所以仍是挤出了钱送两个孩子去上了私塾,日子似乎也就这么平淡地过下去,曾祖父曾经一边抽着他的老烟枪一边告诉爷爷,若是没有那几年的私塾,或许他这辈子也就只能成为一个本本分分的农民,历史给他的一切带来了转机。
1931年初,当时的红军战士郑秾随从兰溪回仁庄探亲的林云熙、郑炳根两人,以行医、教拳术为掩护,在龙游深入农村之中秘密宣传革命思想,发展红军组织,曾祖父便是赶上了这次时机。
1932年1月,正是寒风凛冽的时候,但是赶集日作为一月一次的重要日子,依旧正常进行,曾曾祖父嘱咐曾祖父上集市去买些过年必需用品,即使家中已经贫困潦倒,但是作为一年盼头的春节依旧得办得热热闹闹的。曾祖父天未亮便从家中出发,趿拉着一双鞋跟已经快掉的破鞋,一步一步向集市方向走去。走到集市,天刚刚有些亮堂,但是集市里已经充斥着人,曾祖父东瞧瞧西看看,突然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他转头一看,似乎是同村的一个小伙,但是并不是很熟。
“怎么?买过年的(年货)?”同村的人笑嘻嘻地同曾祖父唠嗑。
曾祖父笑了笑,算是默认了。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几句,同乡的人忽然说:“哎,你晓着吗,前些日子,隔壁村有个人,告诉了我个地方(组织),进去就可以分到好多田。”
分田?曾祖父在心里暗暗摇了摇头,每年来这块地方的人都说要让农民过得更好,不过也就是放放空炮,做做样子,有谁真的干过。
同乡的人似乎看出了曾祖父的不信任,定要拉着他去找隔壁村的人问问清楚,无奈之下,曾祖父只好先放弃购买年货,跟着同乡的人去问隔壁村的人,不过曾祖父时候也承认,自己确实是有那么点好奇。
路不是很远,就在附近,在那个隔壁村的人口中,他们得知了队伍的名称叫红军,而分田的事情也是确确实存在的。
“打土豪,分田地,就是队伍的口号啊。”隔壁村的人搓了搓在冬天冻得通红的手,“你们要是想参加,到时候就来找我,我来帮你们。”
曾祖父听了本来不是很相信的心里已经信了七八分,看上去真的是件好事,但是想要真的参加红军,还得经过自己父亲(曾曾祖父)的同意。曾祖父心知自己的父亲虽然不是什么呆板腐朽的人,但是,这么大的事情,如果加了红军就和参军没什么区别了,家中只有兄弟二人和一个即将出嫁的姐姐,要是真的出了点什么意外,哥哥一个人又要赡养父母,要扛起家里大任,定是忙不过来的,更何况,作为父亲的“老来子”,父亲一向视他为命根子,断断不可能让他去参军。
回到集市,时间上也还来得及,曾祖父随意买了些需要的东西,便匆匆赶回家。
回到家中,他思来想去。不知怎么开口才能让父亲觉得并不突兀,一连几天,他都在想着这件事情,最后,他下定决心。“反正我就是说说,也不会怎么样。”他安慰自己。
一次中饭时,他对坐在长外头(主座)上的父亲讲述了他前几天去隔壁村的所见所闻,听完了他说的话,曾曾祖父用手在八仙桌上敲了敲,很是严肃的问曾祖父:“老二,我问你,每年过年我说的话你听进去了吗?”
曾祖父心中一凛:“我……”’
“本本分分守着自己该干的事情,不是你的不要去动!”
“可是……”曾祖父想要再辩解一下。
他的哥哥放下了饭碗:“爸,我觉得小二说得没在错,咋们家本本分分干了这些年头,也不就五间破茅房,咋们家不缺力气,缺的是地儿啊!”
曾曾祖父直摇头:“不是你的别去动这歪脑子!”
兄弟俩对视了一眼,沉默地去扒拉着破搪瓷碗中的饭。
尽管早知结果会是这样的,但是曾祖父心中还是有些失落,一方面。他无比渴望参军,好让家里多份些土地,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知道,父亲已经六十几岁了,再也经不起折腾了。该怎么办呢?他盘腿坐在田垄上,看着和别人家比起来自家巴掌大的土地发呆,突然看见远处有人在向他招手,定睛一看,好像就是之前向他介绍的隔壁村的人,他连忙跑了过去。
“考虑的怎么样了,小鬼头(男孩)?”隔壁村的人转着他的破草帽问,脸上依旧是笑眯眯的。
“我……哎……我爹他……”曾祖父挠着头,嘴里含含糊糊的说不太清楚。
“你爹他不同意?”隔壁村的人笑着摇摇头,”小鬼头(男孩),你爹呢?”
曾祖父连忙把人往家中领:“爹,爹,来人了!”
曾曾祖父连忙出来迎客,曾祖父刚想悄悄跟上去,曾曾祖父就把眼睛一瞪:“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听!”
于是,曾祖父只好心痒痒地在外面绕圈,连地里也不去了。不知说了多久,才看见曾曾祖父和隔壁村的人从房中出来,曾祖父连忙又凑了上去。
“爹,这……”
曾曾祖父却一巴掌拍在了曾祖父脑门上,“你这混小子,怎么不说清楚,人家那是打倒土地主(土豪),再分田,说不说清楚的,几年书都喂地里的菜虫了!”
曾祖父傻眼了,本来他还想着怎么再劝劝父亲的,但是看这架势,父亲他是不反对了?看上去还挺支持的……
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无比简单,1932年3月,他们正式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二师,是的,“他们”,曾祖父家中一家三口男丁全部加入了红军,据曾祖父自己说,当看到他那位六十几岁的老父亲也加入红军后,实在有些……不敢相信,但是曾曾祖父则表示自己六十多岁了,但是身子骨还算硬朗,还可以再和年轻的小伙子们一起再闯一闯。
通知第一次会议放在了马报桥溪滩的傍晚时,曾祖父十分兴奋,在会议上,一位负责人向他们详细讲解了红军的所作所为,颁布了红军的有关纪律,行动规划等。
红军组织了好几次行动,大部分都成功了,大家都很高兴,但是却没想到,危险也悄悄随之而来。
由于组织一昧扩大队伍,以至于审查不够严格,队伍中混进了当时青帮分子,七都乡地圩村的江天吉,骗取了组织的信任甚至做了红军文书,曾祖父说他对此人没有太大的印象,但是由于红军的组织被他破坏了,他就牢牢把这个人名字记在了心中。
1933年10月30日,就在红军将士策划武装暴动的前一周,江天吉与国民党勾搭,编造谎言哄骗郑秾去桥头江渡口,晚上十点左右郑秾被埋伏在江渡口的武装便衣逮捕。
第二天,江天吉便带领大量军警进行搜捕红二师残留人员,红二师负责人带领着大家进了山,曾祖父一家人跟随在后面进山逃避军警搜捕。红军将士进山三个月后,被军警围困,无奈,下山进行悔过。
曾祖父去世的时候我还只有二岁,可以说是对他没有丝毫的印象,所有的一切都是从祖父以及一些邻里口中所听来的,曾祖父这一生,可以说是完完全全被红军,被中国共产党所影响所改变,红军教会了他如何成为一个正直宽容的人,教会了他,不想被压迫就要勇敢站起来,教会了他,凡事都要去尝试才能知道结果,不去争取,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有多么光明。同样,正是有着想曾祖父,曾曾祖父这样一代代的人站起来,挺身而出,才能换来我们如今抗日的胜利,革命的胜利,换来如今如此平和美丽的衢州大花园。
曾祖父那代老红军的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他用他们无数人的鲜血告诉我们革命之不易,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唯有站起来反抗不公正的待遇,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去拼搏,爱憎分明,最终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了和平和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