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

计宗道(1461年--1519年)字惟中,明马平县人。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举人第一,是柳州历史上第一位解元。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任常熟知县,衡州知府等职。计宗道英果有为,阔达持大体,临事有主见,遇灾歉之年,为民请命,力争减免赋税。在常熟知县任上时,与诗文名流酬唱于虞山尚湖,筑雅集亭,建览翠楼。正德元年(1506年),主持重刻天文图、地理图碑。今存的《天文图碑》被称为“在我国古代天文历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还收藏“铜铸字”(铜活字),并亲自设计行动吸水机械桌,又校订宋人著作《诸史偶论》。

学优则仕


计宗道始祖计国选是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明洪武四年(1371年)从征至柳州,以功授马平县五都都亳镇(今柳江县福塘乡寨上)巡检司巡检。从他的父亲计贤起,迁到了柳州城东厢的罗池街居住,建起了罗池书屋,苦读诗书。

成化十六年(1480年),年仅19岁的计宗道在乡试中解元及第,为读书人仰慕,为此还刻制了一方“解元擢第”的钤印。弘治年间,目睹时艰,计宗道有《乞减马平县余田加征状》上呈当道,请求减除余田(野峒深山之田)加征粮赋,以缓解百姓的困难。弘治七年(1494年),柳江洪水泛溢,汪洋如海,马平县学被冲毁。当时有人提议将县学并人府学,计宗道为此上书提学佥事彭甫,反复论辩。随后又移文于两广总督兼广西巡抚邓廷瓒,力陈应仍旧设学,终得同意,重加修建。明代才子桑悦在《马平县重修儒学碑记》中记载了这件事。

弘治十二年(1499年),计宗道又考中进士。弘治十五年(1502年),在江南繁盛之地常熟担任知县。三年任内,政绩颇多,民国年间编纂的《重修常昭合志》说他英果有为,识大体,临事有主见。遇到灾荒歉收的年份,计宗道敢于为民请命,力争减免赋税。他主持修筑了三十多处河渠塘坝;还曾因为祈雨不果而焚烧神像,这在当时来说,更是一个很大胆的举动。

正德三年(1508年),计宗道升任福建延平府同知。明人何乔远在《闽书》中称赞他为人刚直,不阿谀奉承。
爷爷最喜欢他对科学的热爱的这种精神。他经常拿计公道的故事来给我们讲道理,培养我们对科学的热爱。



0.0904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