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

祝世凤.jpg

祝世凤(1905-1978),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落依山村祝家湾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8年2月13日在江西南昌逝世,享年73岁。 

简介

祝世凤(1905-1978)湖北省麻城县人。

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193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九江军分区第二政治委员,江西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部长,江西省军区第二副政治委员。

1978年2月13日因病在九江逝世,终年七十三岁。

生平

祝世凤,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九十一师第二七六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营政治教导员,挺进团政治委员,淮南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第十三团政治委员,第五旅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鄂豫皖、川苏区反“围剿、古城集、张家楼、周家岗等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

任延边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旅政治部主任,警备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吉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独立第六师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第一五六师政治委员,江西军区九江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著名的辽沈、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江西军区九江军分区第二政治委员,江西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部长,江西省军区第二副政治委员。

本段荣誉

1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 荣获二级八一勋章

3 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4 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智闯三关

1938年,祝世凤所在的豫南独立团奉命编入第四支队第八团。第八团在安徽东部地区活动不断扩大,与日军的战斗越来越频繁,祝世凤决定从南京秘密调用两万发子弹和两千万法币,解决部队的装备和供给困难。

这天,祝世凤化装成生意人,秘密地把两万发子弹搬到了江边,雇用了一只民船,把子弹分作两处藏在船底,又加钉了一层木板,为保万无一失,他买来几袋花生装在船上面。当时,长江正是日军的封锁线,沿江有敌人的汽艇在巡逻,要经过三道哨卡,祝世凤胸有成竹,扬帆起航了。

一路逆水而上,来到了日军设立的第一道关卡--大青口哨卡。船还没有靠岸,日军就在岸上挥着旗子高声喊叫:“喂,停船检查。祝世凤没等船停稳就飞身上岸,对日军拱手道:“我们是本分的生意人,这船上全是花生,翻起来又脏又麻烦,行个方便吧。日军把手一扬,说:不行,过往船只一律检查。祝世凤赶忙掏出大洋和香烟递到两位日军的手中,恳求道:请老总高抬贵手行个方便,这天快要下雨了,一旦淋湿了花生损失可就大了。”日军看了看天空,果然乌云翻滚,他们收了好处,也就做了个顺手人情,装腔作势的吆喝道:不许夹带私贷,走吧,走吧!祝世凤跳上船顺利的通过了第一关。

祝世凤站在船头,向北驶去,不一会儿来到了日伪军设置的第二道关口--沙洲口岸。这儿的日军明显多些,盘查也严,过往的船只,日军都得搜查。祝世凤对各位伪军说道:老总,这是一船花生行个方便,放过了吧。日军叫着:一律严查。几个人跳上了船,祝世凤从怀中掏出一沓钞票,送到日军手中,日军见油水挺肥,准备给船放行。这时岸上走出一个日本兵,他斜挂着军刀,嘴里一阵叽哩呱啦,手一挥做一个搜查的手势,几名日军见了,立刻转身查了起来,他们翻腾着花生,弄得船上灰尘飞扬。祝世凤心里着急,可他不动声色静观其变。一个日军发现了船中的破绽,举着刺刀朝着隐藏子弹的地方捅去。祝世凤见状,立马使出一计,他装作惊慌失措的样子,把一个油污污的纸包藏到自己的身后,这一举动引起了日军的注意,他们立刻围了过来,从祝世凤手中夺过纸包,打开一看是一只香喷喷的烧鸡,他们撕扯着鸡肉吃起来,那个用刺刀挑戳船舱的伪军也跑了过来抢着吃。岸上的日本兵看见了,大刀一挥,伪军们面面相觑,祝世凤机警地迎了上去,把一只烧鸡递到了日本人前面,日本人并不接受,问道:你的,什么的干活?祝世凤答道:生意人,船上全是运的花生。搜身!一个伪军走过来,又把祝世凤全身搜了个遍,搜出了一沓厚厚的纸币。日本人在手中抛了几抛,装进了自己的口袋,手一挥,做了个放行的动作。第二道关卡又闯了过来。

这时江面上风起云涌,江浪很大,祝世凤希望雨下起来,越大越好。第三关没有码头,只有日军的巡逻艇,雨大了,日军的巡逻艇就不会出来,他十分清楚,第三关是最危险的,因为此地离新四军活动的地区很近,敌人是不会轻易放行的。

迎着惊涛骇浪,小船艰难地行进。已望得见岸边的山峰和树林,战士们正在那里等待接应,胜利在望。恰在这时,从远处传来一阵马达的轰鸣声,一艘飘着太阳旗的日本舰艇风驰电掣地驶了过来,日军边喊叫边哗哗啦啦地拉动了枪栓,汽艇划了一个半弧在小船的前面停了下来。两名鬼子拉着绳子跳到了小船上。祝世凤上前道:这船上全是花生。你看,就要下雨了,让我们走吧。”日军叽啦几句,一个日本兵用刺刀逼向祝世凤,祝世凤只得一步步往后退着,另一个日军把枪背到身后,仿佛知道夹藏的东西在船上的什么位置,很有经验的搬动着花生。这时,祝世凤一边作着最坏的打算,一旦日军发现了子弹,就把敌人推进江里,宁可与日军同归于尽也不能让子弹落到敌人之手,一边思谋着计策。江上一浪连着一浪,小船摇晃得很厉害,又一个大浪涌来,祝世凤脚下一使劲,小船猛地一侧,正在搬花生的日军连人带花生扑通一声掉进了江里,另一名日军赶忙去拉,祝世凤也跑过去装作帮忙。日军像落汤鸡一样被拉上了船。在拉日军上船时,祝世凤暗中用劲一推,又有几袋花生掉进了水里,祝世凤大叫着:我的花生,快,快,捞起花生。划着船去捞被浪推走的花生。正在这时,一道闪电,一个劈雷,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顿时,江面一片迷雾,日军赶紧爬上了舰艇,钻进船舱,一溜烟地跑了。

祝世凤闯过了三关,带着两万发子弹和两千万法币,安全地到达江北老牛铺第八团驻地,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祝恬(?-160年7月29日),字伯休,中山卢奴(今河北省定州市)人,人称祝公,东汉大臣。历任司隶校尉,后迁侍中尚书、豫章太守、大将军从事中郎、司隶校尉、光禄大夫、司徒。

相关叙述

除了正史《后汉书》、《资治通鉴》之外,在应劭的《风俗通义》中也有对祝恬有相关叙述,一次,祝恬受朝廷徵召,要前去京城,途中得了温病,他就去找昔日的好友官拜邺令的谢著,想在他那养病,谢著却不收容祝恬,祝恬只好到了汲郡,住在那里的客栈,住了六七天,祝恬的学生们见祝恬的病情更严重了,想告知汲令应融,此时祝恬心灰意冷,不同意的说:"昔日好友谢著都不肯帮我,告诉一个素不相识的应融有什么用,生死有命,不需要医了。"但学生们还是偷偷告诉了应融,应融听了后,非常著急,前去见祝恬,说:"您是经世英才,应当留著命为国效力,怎能随便找一间客栈住了,还不肯透露病情呢?"于是帮祝恬养病,但病情还是没有好转,应融安慰祝恬说:"吉凶难测,每天担心自己死亡,是多么恐怖的事啊,我帮您准备好棺木。这样就不必担心该高兴还是难过了。"祝恬知道应融是在安慰自己,十馀日后,祝恬病情好转,离开汲郡后,仕途飞黄腾达,官拜侍中、尚书令,朝廷要封祝恬为司隶校尉时,祝恬推荐应融来代替自己,应融最后也名声远播,管理过五个郡,而谢著的下场是最后不受官府重用。

受封司徒

据《后汉书》、《资治通鉴》记载,光禄大夫祝恬于延熹二年七月(159年8月)升为司徒,同时升迁的还有升为太尉的黄琼以及升为大鸿胪的梁国盛。

刘焉之师

据《三国志注》裴松之的考证,刘焉的老师祝公,与汉朝司徒祝恬正是同一人。

折叠编辑本段逝世

延熹三年六月辛丑(160年7月29日),官拜司徒的祝恬逝世。

      

0.1024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