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

薛仁贵寒窑.jpg

简介

薛仁贵寒窑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区东五公里的修村唐代大将薛仁贵的故居。寒窑坐东向西,长、阔、高均不过3米,是平辽王薛仁贵与柳英环夫妇当年住过的地方。窑内的土炕、灶迹,为明末清初时重修。景点内的寒窑、白袍洞、射雁塔被运城市列为“运城市第一批市保文物保护单位”。曾有历史学家这样说过,“诸葛亮的茅芦,杜甫的草堂,薛仁贵的寒窑”,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三寒历史文化。

寒窑中,有一洞为白袍洞,因薛仁贵为将时被称为白袍将军而得名。洞内塑有薛仁贵及妻柳氏坐像两尊,为后人怀念而奉祀。修村南,白虎岗东一公里处百底村东侧,是薛仁贵当年射雁的汾河湾,有清代射雁塔而文明于世。国家AAA级景区。


主要景点.jpg

主要景点

概述

寒窑位于河津市修仁村外。这孔坐东向西,长、阔、高均不过3米多的土窑,传说是薛仁贵与柳英环夫妇当年住过的地方。窑内的土炕、灶迹,为明末清初时重修。距窑数十步的南侧建有“白袍洞”,洞内塑有薛仁贵夫妇坐像两尊、白马一匹。洞的东墙嵌置有大清乾隆六年的碑碣,

上书“虎岗首有一仁贵窑,创造不知何季,曰虎岗。天造地设,境巍势险。登临远眺,汾水如虹,贯凤山于东峙。”又称“窑即平辽王夫妇贫居之所”。平辽王是薛仁贵的封号,我们从碑文中可以大致了解薛仁贵寒窑的状况。

射雁塔

位于山西省河津市修村村南的一条小土路上,是射雁塔是薛仁贵与柳英环认识的地方。此塔为八节高,砖砌而成,最上端顶部是晶亮的琉璃宝葫芦,塔北脚边是古代官方车道(铁脚车),此官道西通龙门到西安市,东可去古晋国古城侯马市,塔上风铃微风作响,千年声韵今尚可听。此铃声提醒人们永不要忘记这里是能再度辉煌的风水宝地。唐代建此塔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当年汾河发大水,在大水中打捞的一车大木料,铁脚车曾淤于泥坑中不能前行。薛仁贵幸好遇到此情况,便主动义勇解困,于是薛仁贵亲身驾车辕奋力一冲,将车拉出泥坑,解除了困境,此情景被柳员外之女柳英环在家中高高的绣楼上看见,但看到的不是薛仁贵,而是一只大白虎在拉动困车前行。柳英环对薛仁贵的爱慕之心,从自就开始萌发,发展到终成伴侣。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典故而建此塔,故称白虎塔。塔下曾有一通记事碑文,可惜以后被盗走。

平辽王墓

寒窑西北侧白虎岗下有一小土丘背靠白虎岗,南望汾河水,风水极佳,这里是薛仁贵的墓地,寓示着薛氏家族永受庇佑,兴旺发达。薛仁贵曾被封为平辽王,所以这里又叫平辽王墓。平辽王墓气势宏大,彰显出薛仁贵一生的丰功伟绩。从寒窑到这里我们感受到的英雄薛仁贵从贫穷走向辉煌的不平凡的一生。将军道,墓碑前条长150米,宽5米的是将军道。呈阶梯式,道路两侧依次排列着面朝墓地侧立着的护墓石人像和石兽,最靠近王墓的石人像是薛仁贵统领的八大总兵的形象。

祭拜广场

面积约2000平方米,广场气势宏大,让人眼前一亮。

戏台:坐北朝南,面向王祠,面积约8—6平方米,台基高约2米,砖石结构,戏楼高6米,为庑殿式顶的木质结构楼。戏台的主要功能是祭祀薛仁贵大典等大型活动的表演场所。

钟鼓楼:面积约6.5—5.5m2;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鼓楼,下层为钟楼。钟鼓楼为砖木结构,高8m。

白袍洞

殿内塑有白袍将军坐像,两侧为其麾下的八大总兵立像,壁画是薛仁贵征东、征西进军路线等,从作战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唐军十分强盛,薛仁贵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寒窑

这里是当时薛仁贵和柳英环夫妇共同生活过的地方。寒窑内摆放着辆废置的纺线车和许为破旧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锅碗瓢盆等,墙上挂一幅弓箭为薛仁贵之子薛丁山少年时射雁的工具。寒窑内左手边小屋设计为储藏室。

来到小院这里木栏围墙,石榴树、石白,俨然一个小型庭院。来到这里我们仿佛回到当年那个女人捣米,男人打猎的时代。

魁星楼

魁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主文运、文章的星,被视为文章兴衰之神,东汉后被人塑为神象进行祭祀,科举考试则奉之为中式(试)之神,魁星楼高8米,台基0.75米,楼阁底基长宽均为6米,各层依次缩小,高度递减,开成塔状。魁星楼一层内塑有高举右手,手握点状元笔的魁星像,四壁高悬“交运昌明”“平步青云”“文光射斗”等名流书写的匾额,墙上石嵌石碑上刻有村内历朝历年进士、状元及文化名人的名姓,进行表彰纪念。二、三层基本封闭不开放。


人物简介

薛仁贵(614年-683年),名礼,字仁贵。汉族,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追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11
0.1373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