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简介

11王姓中华姓氏之一,其始祖姬晋为黄帝后裔,王姓主要源于姬姓;2013年,根据国家官方数据统计显示人口为9468万人,其人口之多;(WángXìng):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有的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陈厉公次子田完的第9世孙)后裔,以王族称谓为氏。[1]有的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有的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得姓始祖是太子晋,其名晋,字子乔,系周灵王太子,在山西太原有“子乔祠”就是对王姓始祖子乔的纪念。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位的大姓,拥有人口近一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4%。
中文名
王姓家谱
外文名
Wang family tree
王姓人口数
近1亿
占汉族人口
7.4%
姓氏全国排名
第二
王氏始祖
太子晋
主要开支
开闽王
序言

白度村王氏宗祠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个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王氏家族。王氏家族是当今中华民族中的第一大族,数千年来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畅时事之运,励志自强,建功立业,英豪遍神州,美名扬天下。其中一支于清朝乾隆年间从湖广省永州府淩全县迁居到而今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农旺乡严家沟居住,重孝悌、信仁义,温良恭俭,开创基业,繁衍至今已有族人逾千人,近300年历史。
编修
江西省莲花县白渡村王氏:
王皋是离我们最近的远祖,白渡王氏始祖关三公直属皋公九世孙,据家谱(三槐王氏白渡族谱)记载:
  皋九世孙关三公 [允和三子] 字信顕,号海藩,大明指挥都监使司。明洪武间自南京应天府即江苏省江宁府,当属镇江漂阳县东乡青石桥井[羲]景楼以百户职调守永新城,即住东门龙王庙井边。永乐二年[1404]下屯莲花白渡村,发迹成白渡王氏。清朝中期兴建白渡王氏宗祠,祠内前梁有克绍前烈,中梁有槐萌千秋,后梁有“惇叙堂”等匾额,左右配有侧房共十六间,祠堂坐西向东,一直三栋,至今保存完好,其结构独特,气派非凡,古典而文雅,雄伟且壮观。 关三公生洪武二年[1369]己酉岁三月二十五日午时,殁宣德元年[1426]丙午岁九月十七日寅时。配爱氏珍娘,生洪武四年[1371]辛亥岁七月十九日已时,殁宣德五年戌庚岁[1430]四月二十六日亥时,夫妻合葬永新南乡渴虎饮泉形。子二:子明,子彰[回原籍南京廷献公谱,影有云传子彰未知的否]。长子子明公为隐居之仕于白渡,截至2012年足六百余载,已传二十三代孙,现有四百八十余丁,总人口一千有余。据载,金八公六代孙琰檠公徙居湖南攸县漕泊。金六公七代孙仁驿公徙居湖南攸县柏树下。十七世孙礼全公清光绪年间【1885年由八房出】徙居本县坪里潭湖。
听建凤说【王氏家谱】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连接上了之前所没有的部分。据祖上流传下来的说辞,我们祖先原本是山西太原人氏,有四兄弟,后落难到了江苏南京,在南京呆了一段时间后,其中老大,老二,老三离开南京,来到了江西永新。而老四还呆在南京,而来我们白度的先祖也就是老三,名为:王关三。
江西省莲花县白渡王氏二十世孙:王敏仁 王伙仔

祖训
三槐
三槐世第,及至于今,英才辈出,卓尔不群。孝悌为先,忠信为本,惟耕惟读,恩泽子孙。
0.0782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