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象枢(1617年—1687年),字环极,一作环溪,号庸斋,又号寒送,蔚州(今河北省蔚县。在清康熙三十二年以前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府治)人。顺治三年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魏象枢作为言官,敢讲真话;作为能臣,为平定三藩之乱立下大功;作为廉吏,他“誓绝一钱”,甘愿清贫;作为学者,注重真才实学。后人以“好人、清官、学者”六字,对他的一生进行了概括。
魏象枢一生著述颇丰,关于立身行己的很多内容都穿插在他给别人写的序记传以及书信来住中,从中采录30条形成魏象枢家训内容,以供后人研究并有的启迪。
1.人之存心忠厚者,必立言忠厚;立言忠厚者,必作事忠厚。身必享忠厚之福,子孙必食忠厚之报。
2.败家子有二种,奸荡赌博,骄奢纵佚,花费祖父之资产者,败其家门也,此则愚顽不读书之人为之;妨贤病国,罔上行私,贪贿肥家,害人利己,辱没祖父之名节者,败其家世也,此则聪慧能读书之人。不可不辨!
3.昔人曰:“儿子从宦者,贫乏不能自给,此是好消息。”又云:“世路如漆,虽明者不能自见。惟稍远争地,常负屈称,乃是好消息。”
4.择阳宅有五患,不近寺庙,不近城垣,不近卑湿,不近屠沽之所,不近奢淫之家,即吉宅也。若以祸福论之,只在修德与不修德者,各有所验。今人不修德而求地,将谓山川有灵,其许之乎!
5.俭,美德也。余谓仕路诸君子崇尚尤急。数椽可以蔽风雨,不必广厦大庭也;痴奴可以应门户,不必舞女歌童也;绳床可以安梦魂,不必花梨螺钿也;竹椅可以延宾客,不必理石金漆也;新磁可以供饮食,不必成窑宜窑也;五簋可以叙间阔,不必盛席优觞也;经史可以悦耳目,不必名瑟古画也。去一分奢侈,便少一分罪过;省一分经营,便多一分道义。慎之哉!
6. 一味疾人之恶,小人之祸君子者,十有八九,终日扬人之善,君子之化小人者,十有二三。
7.怨由公起,终日不解,而再日悔之;怨由私起,终身不解,而子孙衔之。大凡同理一事,意见偶有不合者,公怨也;各图一事,心志不能独快者,私怨也。学者当以怨之深浅,辨心之公私。
8.清心寡欲,寿之骨也;济人利物,寿之血脉也;节饮食,慎起居,寿之皮毛也。今人置数者不讲,一遇诞辰辄杀生置酒,亲知满堂。或进火枣、交梨、冰桃、雪藕之诗;或奏白鹤、青牛、丹鼎、绛云之曲。虚文无当,俗套相酬,绝不及身心性命一语。甚且寿翁而夸子孙之贵,寿子而表家世之尊,于骨、于血脉、于皮毛,毫无裨益。彼穷乡之人,姬妾少、滋味淡、嗜欲寡、心气平,尚有问精力之盛衰,而劝以保啬休息者,独士大夫不闻此风也!
9.以贿予人而祸随之,每每中人不及觉。士大夫受贿嘱托,得人数金之报,遂喜而不以为忧。如挖煤窑、掘涸井,富翁处高堂之上,给钞觅佣工辈。凡坠死、淹死、压死,而富翁无罪也。夫佣工贫寠子耳,犹为衣食计也,遂忘躯命矣。若拥高爵,食厚禄,既非饥饿,不谋朝夕,何得以性命殉人哉!
10.官迁则为常,贺客之来,十有八九;官死则为变,吊客之来,十无二三。殊不知喜庆之家,视客如蒸云,多一人不见其多;哀戚之家,视客如晨星,少一人亦觉其少。故行贺于权要显贵者,宜迟一日两日而登门;行吊于贫寠单寒者,量捐一金二金以为赙。此固贤者之所为也!
11.士大夫背人耳语,必非正言,贿耶?淫耶?谤耶?识者不可得而闻,亦可得而料矣。余从旁观之,深以为戒。故立朝十四年,幸未蹈此。
12.今人见科目仕路中人,谓某某有功名矣。余不敢信,问客,客曰:“列高榜,登甲第,得显官,居要路,非功名而何?”余始知今人之功名异于古人也。古人之功或在社稷,或在封疆,或在匡君,或在养民。古人之名,或在尸祝,或在口碑,或在文教,或在史传。一代之有功名者不数人,一人之有功名者不数事也。何今人功名之多也!
13.子为父母庆生辰,膝下称觞,情也,礼也。至于我之生日,乃母难之日也,若受亲戚邻里门徒故友之祝,开筵扮戏,馈遗杀生,于心安忍!然斟酌情礼,凡我之生日,当斋心以报亲,令我之子孙,次日称觞以尽孝,庶几两全矣。
14.人之所畏者有三等:长天命者,上也;畏国法者,次也;畏冥报者,又其次也。总以畏清议为下手工夫。人之所爱者亦有三等:爱人才者,上也;爱百姓者,次也;爱文章者,又其次也。要以爱名节为切实本领。
15.每日所言所行,尽合于理,理顺则心安,心安则可以对天,可以对人。何等清闲受用,泰然而乐也。故孔子曰:“君子坦荡荡。”
16.每日所言所行,不合于理,理不顺则心不安,心不安则强欲瞒天,强欲瞒人。何等消阻闭藏,戚然而忧也。故孔子曰:“小人长戚戚。”
17.凡不义之财,不可以供神,不可以祭祖,不可以献亲,不可以贻子孙,不可以修家祠、置坟墓、买书籍,惟济贫救荒,施药埋骨,修桥补路,庶几可耳。不然,死后听姬妾携作改嫁资,亦得好好散去也。
18.人君以天地之心为心,人子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一之心矣;臣工以朝廷之事为事,奴仆以家主之事为事,天下无不一之事矣。
19.薄于朋友者,薄亲戚之渐也;薄于乡党者,薄宗族之渐也。
20.居官者,一揖一让,一拜一跪。固当为朝廷存体统;一进一退,一取一予,亦常为父母存体面。
21.君明、臣良、父慈、子孝,才见得天地位;若不君、不臣、不父、不子,便是天地不位了。拒杨墨,驱虎豹,疏九河,殛四罪,才见得万物育;若为我、兼爱、率禽兽食人,便是万物不育了。故曰:“至诚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
22.闻誉虑其或无,闻毁虑其或有,是为己之学。
23.修身如修屋,一处不密,一处便漏。
24.欲友天下之善士,须绝诗酒之滥交。
25.心安则言行安,言行安则梦魂安,梦魂安则生死安。生死之不安者,心不安也。
26.贫贱立品,富贵立心,方是天地间真男子。
27.成德每在困穷,败身多因得志。
28.背后有言,面前无议。生前有笑,死后无泪。兄弟为假,夫妇为伪。朋友之交,如此者祟。
29.恭谨忍让,是居乡之良法;清正俭约,是居官之良法。士君子进不能表率一国,退不能表率一乡,皆足贻诵读、羞溺于诗酒者,相去一间耳。
1、热爱祖国: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繁荣昌盛富强,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无国则无家,国泰则民安,个人的前途命运是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热受祖国的河山,人民的历史和文化,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全,主权的完整和维护祖国、民族的尊严、荣誉,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族人必须为祖国的强盛、崛起作出无私的贡献。
2、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爱国的基本表现和根本要求。每个人时刻都处在法纪之中,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离开了集体的社会,人的活动要受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限制和集体生活的约束而不能随心所欲,目无法纪。自由与纪律,民主与法制,是辨证的统一体。有法纪的约束,才能制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社会呈现安定、和谐、团结的良好局面。使各种建设顺利进行,每个公民都应有强烈的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把遵纪守法视为为祖国应尽的义务。
3、立足本职:每个行业都是组织社会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行行出“状元”,只要立足本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就能成就一番事业,贡献于社会,造福于人民和子孙,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必将蹉跎岁月,一事无成,于国,于家,于己都有害无益。
4、勤奋读书: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读书是智力的投资,德育投资,读好书,多出人才,其好处是多方面的。实践证明,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不仅可以开发人的智力,使人们能够洞察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长期的科学文化实践还可以坚定人的信念,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科学技术和文化造福于人类是永恒的、巨大的。族人一定要有远大的目光和强烈的责任感来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培养子女,多出人才,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做出最大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这是利国、利民、利家的百年大计,必须十分重视,让我族人才辈出,灿若群星,在四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发光发热,永远造福人类。
5、诚实劳动,勤俭持家:诚实勤俭是我们民族的美德,诚实是指勿欺守信,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应以主人翁的态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多为国家社会创造财富。勤俭是指勤劳节约,就是要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古圣格言,这是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俭则寡欲,奢则多欲,君子寡欲就不会受外物的役使,能直道而行,百姓寡欲,就能谨身,节用,远非,丰家。古往今来,多少人为贫穷而去搞一些歪门邪道,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古人提倡清白传子孙,今人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就是要让清白之风世代相传,永保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
6、尊老爱幼: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瞻养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我民族的光荣传统和美德。对瞻养老人,养育孩子,国家还立法加以保证,可见国家对老人和孩子的爱护。
7、夫妻互爱,兄弟和睦:夫妻是家庭的核心,夫妻相亲相爱,是建立一个幸福家庭的基本保证。兄弟友爱,情同手足,家庭成员上下左右和睦相处,才能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
8、宗亲不论支脉大小,都应该团结和睦,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做好一切工作。如果一个民族不团结,搞分裂,闹意见。甚至相互拆台仇视,这样,不但影响工作,同时也失去一个氏族起码的道德准则。我们应该团结互助,友善和睦,要有大氏族的风度,千万不要破坏团结,使人讥笑。我们讲团结,并不是搞宗派,而是为了团结互助,做好一切工作,为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宗族团结,民族团结才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有了大团结,才有凝聚力,才能做好一切工作,使国家富强。
9、家教要严:家教要早要严,教育子孙立大志,做好人,走正道,不要搞歪门邪道。教育子孙要做一个高尚纯洁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要达到这个标准,就必须做到:一要从早,“教妇初来,教子婴孩”。否则,自小养成恶习,就会积习难改。二要做好人,须交好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引酵苦酿,哪得甜酒”。孔明对刘禅说:“要亲贤人,远小人”就是这个道理。“昔孟母,择邻处”,三迁其家,亦是这个原因。三父母要言传身教,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这说明老子对儿子的影响之大。因此,父母要做孩子的楷模,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们一定不要辜负祖先的期望,从早从严教育后代,让我们的子孙成为有志之士,有作为的贤才。
10、文明礼貌:文明礼貌,谦逊礼让,是人们日常交往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礼节,是道德表现形式,道德使人纯洁高尚。礼貌是指与人交往的态度诚恳和气,言谈文明亲切举止谦逊有礼,讲究文明礼貌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友好和信任,有利于增进友谊,加强团结。礼让谦逊就是要胸怀宽阔,气量大,善于自我克制,能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讲文明礼貌。还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有错要虚心承认,认真改正,无错亦不可得理不饶人,斤斤计较,互不相让,这样,就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隔阂,甚至使矛盾激化,动武,酿成悲剧。帮人利自己,损人害自己,讲文明礼貌,应该互相友爱,助人为乐,让社会充满温馨和友爱,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来自《魏氏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