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南京市梅园新村17、30、35号,是三座被灰色围墙包围着的不大的院落,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梅园新村纪念馆。1946年5月,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于5月3日由重庆抵达南京,继续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中共代表团住在国民党政府指派的梅园新村17号、30号两处房子,后因住房太拥挤,又买下了梅园新村35号一幢楼。
其中梅园新村30号是周恩来、邓颖超工作和居住的地方,是一幢欧美风格的建筑,西式牌楼,黑色双开大门,为了防止特务的监视和破坏,中共代表团进驻后,将30号院墙加高了一倍,并在传达室上面加盖了小楼。进入灰墙红瓦的楼房,左边是会客室,会客室中间的圆桌上放着一碗雨花石,是当年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到雨花台凭吊革命先烈时捡回来的。会客室里面一间,是代表团几位负责同志的餐室。会客室对面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办公室。周恩来每天的工作十分紧张和繁忙,夜里还要挑灯夜战,常常工作到深夜,办公室墙上有一张周恩来深夜起草文件的历史照片,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办公室里间,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卧室。30号庭院如今仍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当年的翠柏、石榴、铁枝海棠、葡萄和蔷薇等,依旧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梅园新村35号进门左边的房间,是董必武同志的办公室,董老是代表团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酷爱读书,书橱中的大量书籍,都是董老当年阅读过的。办公室里间,是董必武同志全家5口人的卧室,面积仅8平方米,除了2张大床一只方凳外,别无他物。35号其他房间分别是廖承志、李维汉、钱瑛的办公室兼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