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

2.jpg

文笔峰是为了纪念昆山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卫泾而建竖的。

昆山县志上有一段比较有趣的星象记载:“宋孝宗时,魁星见于玉峰山翠微阁之东,妙峰塔之西。”魁星,就是管派文曲星、武曲星的星神。发现魁星,可谓喜从天降,预示着昆山将要诞生出一个大魁天下的状元。封建迷信的说法,有时穿凿附会竟成巧合。昆山东南方向,石浦镇有个读书人卫泾,赴临安(南宋首都杭州)考试,三场连捷,考中了孝宗淳熙十一年(1143)甲辰科状元。

考中状元,就意味着身登仕途,有机会被朝廷点派做官,或放外地,或留京师。可是,当时官场十分腐败,考中了进士,就是一甲一名的状元,若要做官,还得向吏部、宰相等官僚送礼。卫泾作风正派,考中状元后,不向权臣行贿求官,住在杭州等待着朝廷的派遣。那些大官收不到新科状元的礼物,果然将他搁置一边,不予理睬。好多与卫泾同科考取的进士,由于行贿送礼,相继捞到了乌纱帽,穿起了大红袍。唯独卫泾闲居客寓。

转眼间到了冬天,卫泾赶考时所带的盘缠告罄,困顿得住宿费都付不起,差一点被栈房老板赶出去。有一天,正好太守朱熹出巡,发现了穷极潦倒的新科状元卫泾,才把他推荐出仕。

卫泾生活的南宋时代,屡受辽金侵略,国势日衰;朝堂上辅臣倾轧,争权夺利,政治腐败。宰相韩?胄执政期间,盲目出师北伐,连吃败仗,害得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卫泾审时度势,认为南宋兵力、财力、物力不足,不宜兴师北伐。由于他与韩?胄政见不合,虽然“文章议论,有裨于当世”,执政者也不欢迎。“忠言不用愿辞官”,卫泾上疏乞归。

卫泾身居高位,清正廉洁,对自身要求严格,常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为座右铭,起堂名为“后乐堂”,自号“后乐居士”。六十八岁那年,卫泾病重,十月故世,葬于湖州归安县石佛山,谥号文节。

昆山士人十分敬仰卫泾,在玉峰山出现过魁星的妙峰塔旁,造起了一座牌坊,取名为文笔峰;把石浦陆鳌山改名状元山;把卫泾求学的塾馆,改称“文节书院”。以此纪念卫泾。

万历四年(1576),昆山知县申恩科将文笔峰牌坊移至紫云岩的百里楼旁,岩名遂叫文笔峰。游人登山,总爱站立文笔峰前揽胜观景,展拓胸怀。历代文人墨客,多有慕名来此游览,留下了许多诗文图卷。如明代大官顾鼎臣的《文笔峰歌》这样赞美:

钟灵孕秀杳莫测,中有插天文笔之高峰。

高峰峭,峭绝岩之牙;吐吞五彩栖烟霞。

天公醉怒泼云墨,神楼梦晓生天葩。

苍涯夜半飞霹雳,长空万里腾龙蛇……

挥毫为风洒为雨,长虹百尺皆可镂……

后来,历经沧桑的文笔峰牌坊还是倒塌了。直到本世纪初,昆山地方热心人士为弘扬民族文化,以乡贤卫泾为师表激励后进,在紫云岩畔重新浇铸了一支更为形象的大椽笔,上面镌刻着三个篆体大字——文笔峰。山以峰而盛名,峰以山而巍峨。


0.0754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