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

  卫献公(?―公元前544年),姬姓,卫氏,名衎,卫定公之子,卫殇公之兄(一说卫献公叔父),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五任国君,前576年—前559年、前546年—前544年在位。

  

  人物生平

  卫献公,姬姓,卫氏,名衎,是卫定公之子,母敬姒。卫定公十二年(鲁成公十四年,公元前577年),卫定公患病,让孔成子、宁惠子立儿子衎为太子。同年十一月,卫定公去世  ,太子衎继位,是为卫献公。 

  卫定公死时,卫定公夫人姜氏哭丧后休息,看到卫献公并不悲哀,就连水也不喝,叹气说:“这个人啊,将要不仅会使卫国遭致败亡,而且必然从我这个未亡人身上开始动手。唉呀!这是上天降祸给卫国吧!我不能得到鱄来主持国家。”大夫们听到后,无不感到十分恐惧。孙文子从此不敢把他的宝器藏在卫国,而都放在采邑戚地,同时尽量和晋国的大夫友好。 

  卫献公元年(鲁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春天,卫献公与鲁、晋、郑、宋、齐等国在戚地会盟,谋划讨伐曹国国君曹成公,将曹成公逮捕送到京师。同年十一月,卫献公派孙文子(字林父)与鲁、晋、齐、宋、郑国、吴等国在钟离会见。 

  卫献公二年(鲁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卫献公派兵攻打郑国。同年秋天,卫献公与晋、齐、宋等国在沙随会见。 

  卫献公三年(鲁成公十七年,公元前574年),卫献公联合鲁、晋、齐、宋等国攻打郑国,战后与诸侯在柯陵会盟。同年冬天,再度与诸侯攻打郑国。 

  卫献公五年(鲁襄公元年,公元前572年)春天,由于宋国的彭城反叛宋国,卫献公便派宁殖与鲁、晋、宋等国军队包围彭城。同年冬天,卫献公派子叔访问鲁国。 

  卫献公十三年(公元前564年),卫献公让乐师师曹教宫中的侍妾弹琴,侍妾不认真学,师曹于是笞打她。侍妾仗着受卫献公的宠爱,向卫献公说师曹的坏话,卫献公也笞打师曹三百下。 

  卫献公十八年(公元前559年),卫献公交代大夫孙文子、宁惠子(姬姓,名殖)不吃早饭,都前去待命。到日上三竿时,卫献公仍不召见,却到园林里去猎大雁。两人便找到园林里去,卫献公穿着猎装跟他们说话。两人发怒,前往孙文子的食邑宿地。孙文子的儿子孙蒯多次侍侯卫献公喝酒,卫献公让师曹演唱《巧言》诗的最后一章。师曹正恼怒卫献公曾经用鞭子抽打他三百下,于是演唱那章诗,想以此激怒孙文子,去报复卫献公。孙文子与蘧伯玉商量,蘧伯玉说:“我不知道。”孙文子于是打跑卫献公。卫献公逃奔到齐国,齐国将卫献公安置在聚邑。孙文子、宁惠子共同拥立卫献公的弟弟公子秋为国君(一说卫献公叔父),是为卫殇公。 

  卫殇公继位后,把孙文子封在宿邑。卫殇公十二年(公元前547年),宁喜与孙文子争宠而互相怨恨,卫殇公命令宁喜攻打孙文子。孙文子逃到晋国,请求晋国护送卫献公回国复位。卫献公此时在齐国,齐国国君齐景公听到此事后,与卫献公一同前往晋国请求晋国护送卫献公回国。晋国替卫献公征讨卫国,引诱卫国结盟。卫殇公前往会见晋平公,晋平公扣住卫殇公和宁喜,再护送卫献公回国。卫献公在外逃亡十二年后,终于回到卫国复位。 

  卫献公后元元年(公元前546年),卫献公诛杀宁喜。卫献公后元三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延陵季子出使经过卫国,拜见蘧伯玉、史䲡,说:“卫国有很多的君子,这个国家不会有大难。”经过宿邑时,孙林父给他击磬,延陵季子说:“声音不快乐,声音太悲伤,将使卫国发生祸乱的就是这里。”同年,卫献公去世,其子公子恶继位,是为卫襄公。

  

  史籍记载

  《史记·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

  2.jpg

  卫绾(?-公元前131年),代郡大陵(今山西文水县)人,西汉大臣,官至丞相。

  汉文帝时,以弄车之技当上郎官,迁中郎将,出为河间王太傅。汉景帝时期,从平七国之乱,升任中尉,加封为建陵侯,拜太子太傅、御史大夫。

  汉武帝继位,官至丞相。卫绾一生为官,位居显要,既无拾遗补阙之功,更谈不上兴利除弊之绩,只是默默无言,守道而已。元光四年,卒,谥号哀侯。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卫绾是代郡大陵人,因有弄车之技当上郎官,服侍汉文帝,累积功劳逐渐升为中郎将,性情敦厚谨慎,没有其他杂念。

  

  得罪景帝

  孝景帝做太子时,曾召请皇上左右近臣宴饮,卫绾装病不去。汉文帝临逝前嘱咐汉景帝说:“卫绾是个忠厚长者,好生对待他。”到汉景帝即位,过了一年多,对卫绾不闻不问,卫绾则办事日益谨慎认真。 

  汉景帝前往上林苑,命中郎将卫绾作为护卫共乘一车。回宫后汉景帝问:“你晓得为什么能和我同乘一车吗?”卫绾说:“我是代郡的戏车之人,侥幸因功升为中郎将。我不知道为什么。”皇帝质问他:“我做皇太子召请你,为什么不肯来?”卫绾回答:“真是死罪,我病了。”皇帝赐他剑,卫绾说:“先帝已赐给我六柄剑了,臣不敢再接受赏赐。”皇帝说:“剑是容易被人拿去交换的,难道还独有你把那些剑保存至今么?”卫绾说:“都保留着。”皇上让取来六柄剑看,剑都在鞘中,不曾取用过。 

  

  被黜还乡

  卫绾的下属郎官有过失,他总是遮掩,也不与别人争执,有了功劳,总是谦让给他人。皇帝认为他清廉忠实,没有其他心肠,就任命他为河间王太傅。 

  吴楚七国之乱时,朝廷诏令卫绾为将,领河间兵力讨伐叛军,因此立下功劳,升任中尉。

  三年后,因军功封为建陵侯。第二年,皇帝废除太子刘荣,杀了太子的外家亲属栗卿等人。皇上因为卫绾年老德高,不忍心动他,赐给告假还乡,另派郅都审捕栗氏。 

  

  接任丞相

  之后,汉景帝立胶东王为太子,召回卫绾,任命为太子太傅,升任御史大夫。  
五年后,替代桃侯刘舍做了丞相。朝中理事,守职分而已。不过他从开始当官直至位居丞相,始终无所建树也无有过失。皇帝认为他敦厚老成适于少主,对他很尊重信任,赏赐很多。

  他做了三年丞相,汉景帝崩逝,汉武帝即位。建元年间,因当初汉景帝卧病之时,官府中多有无辜受冤的囚犯,身为丞相未能负责申冤,被免去相职。卫绾去世后,谥号哀侯。

  

  历史评价

  司马迁《史记》:醇谨无他,绾无他肠。

0.0688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