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书画

  

  1.jpg

  张景碑又名《张景造土牛碑》。东汉延熹二年(159年)立,隶书。纵125厘米,横54厘米。四周残损,存12行,行23字,共229字。存河南南阳汉画馆内。一九五九年在河南南阳市南城门里路东出土。碑文记述地方官同意乡民张景包修土牛、瓦屋等设施,以免其本家世代徭役之事。

  碑文字法端严工细,体势开张,波磔分明,用笔峻利,方圆兼备,秀丽多姿。虽出自民间无名书手,但可直与著名汉碑《史晨》、《乙瑛》、《曹全》等相伯仲。碑中有一“府”字曳脚特长,呈刀币形,为他碑所罕见。1982年文物出版社有初拓影印本。

  此碑属于汉碑中隽永秀劲一派,笔势波磔分明,体势横扁平整,端庄自然,是上承古篆,下开楷则的汉代隶书碑群代表。

  1.jpg

  此碑全称《汉竹邑侯相张寿碑》。东汉建宁元年(168年)五月立,隶书。存180字。藏山东成武县孔庙内。据宋人著录,此碑刻于山东城武(今成武县)古文亭山(又名云亭山)。明时改为碑座。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城武知县林绍龙访得,在碑座处嵌木刻践,并移置孔庙县学。宋洪适《隶释》录碑全文,额凡五百四十二字,另阙十四字。碑主张寿,字仲吾,通经学。据洪氏录文,曾举孝廉,除郎中、给事谒者,迁竹邑侯相,罢,复为从事,辟司徒府,年八十,建宁元年五月卒。以其字仲吾,故此碑又名《张仲吾碑》。此碑结字方整,中宫紧密,左右开张,多用方笔,书风淳古老健。清翁方纲谓:“碑字淳古。与《孔彪碑》相类。牛氏拟以《白石神君碑》谓开魏隶之法,然是碑隶法实在《白石神君碑》之上也。”(《两汉金石记》)方朔跋此碑云:“字体遒紧方整,起笔作势皆可法,与《武荣碑》额相似,汉隶中妙品也。”(《枕经金石跋》)

  

  释文

  君讳寿,字仲吾,其先[盖晋]大夫张[老](盛德之裔,世载□勋,遵帅纪律,不忝厥绪,为冠带理义之宗,君)孝友恭懿,明允笃信,[敦悦]经[雅],习父[东](光君业,兼综六艺,博物多识,略涉传记,矫取其用,股肱州郡,)匡国达贤,登善济可,登斑叙优,能正[躬](帅陪,临疑独照,确然不挠,有孔甫之风,举考廉,除郎中,给事)谒者,赞炰挲台,娄□忠□,上嘉其节,仍(授命荚,匡其京辇,昭德塞违,内平外成,举无遗愆,迁竹邑侯)相,明德慎罚,(县奉采土),遭江杨剧贼,上(下□征,役赋弥年,萌于□戈,杼轴罄□,君下车,崇尚俭节,躬)自菲薄,储粘(非法,悉无)所留,并官相[领](省仓□小府御吏,朝无奸官,野无淫寇,教民树艺,三农九谷,)稼啬滋殖,国(无齵祥,岁)聿丰□,□白[之](老,率其子弟,以修仁义,□贼不起,厉疾不行,视事年载,黔首)乐化,户囗增(多,国宁民)殷,功刊王府,将(授爝邦,对扬其勋,功曹周怜,前将放滥,君微澄清,怜顾愆悔)过,督邮周□,(承会表问,)君常怀色斯,舍(无宿储,遂用高逝,老弱相択,攀援持车,千人以上,沛相名君)骆驿要请,君(捐禄收名,)固执不顾,民无(所□,国违所赖,上下同戚,州郡闻知,旌弓礼招,复为从事,烡)烡虎视,不折(其节,辟司)徒府,进退以[礼](含弘内光,颐□皓尔,烢天不烣,遘疾无廖,年八十,建宁元年)五月辛酉卒,(呜呼哀哉,)夫积修纯固者,(为天人所锺,功假於民者,叙在铭典,於□俊□,访诸儒林,刊)石树碑,式昭(令微,其辞)曰:亮元德,於我(君,膺清茂,)体懿纯,[超]三[署](垂令□,甄声号,□宪台,矫王业,弼紫微,弹群司,清公□,缓薄)赋,牧邦畿,□殷,罔荒饥,感良臣,[哀](其灵,□轻举,□来征,民叹思,暨舆人,宰府命,遂□□,名振射,□)[弥阐],垂令纪,永不刊,于胥德,流後昆。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jpg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镇宫之宝之一。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

  
张先 《十咏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十咏图卷》,北宋/1072年,张先,绢本淡设色,手卷,纵52厘米,横17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名画《十咏图》是北宋时期江南才子张先(990—1078年)的画作。这是一幅手卷绢本,幅面为52×178.7厘米,由乾隆皇帝御题的引首,宋元陈直斋、颜尧焕、鲜于枢等四人做了长跋。《十咏图》所绘内容为山水、人物、楼台亭榭、扁舟行旅等,钤有宋代丞相贾似道、明洪武内府、清代三个皇帝等多方印章,画作全长651.6厘米。据说张先一生只画过这一幅《十咏图》。也许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这一幅画成为皇室的珍贵收藏品,受到历代名家的高度评价。    

  张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张骏,生卒年未详,字天骏,号南山。明松江府华亭县人,家住郡城东门外三里桥。10岁能诗。稍长,工书法,行、草、隶、篆,都极神妙。景泰四年(1453年)举人。成化初(约1465~1470年),任中书舍人,直文华殿。累升至礼部尚书。

  草书宗法怀素,最负盛誉,与张弼齐名,时号“二张”。喜用长锋硬毫作字,瘦劲有力,于圆活妍润中显示挺拔潇洒的风格。传世墨宝有《草书杜甫贫交行》轴、《草书七绝》轴等(现藏故宫博物院)。

  著作有《北游集》、《一蠖子集》、《南山集》行世。

  1.jpg

  张骏 《七言绝句诗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

  《七言绝句诗轴》 纸本 草书 154.3×33.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试泽霜毫下玉墀,辋川风景忆王维。淡云斜日青天外,写出无声一卷诗。天骏诗书 文华殿直书於光禄之 後堂 癸酉冬月也

  此件草书笔力健劲,结体盘郁,得怀素龙蛇争斗之势,有独特的风格。

  1.jpg

  张骏 《书杜甫贫交行诗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骏《书杜甫贫交行诗轴》 纸本草书151.9×63.1cm

  释文: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右杜子美《贫交行》 天骏

  张骏书杜甫《贫交行》诗轴 纸本 草书 七言绝句一首。凡四行,共三十七字,151.9×63.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七)。

  1.jpg

  1991年上海陈松茂先生捐

  张惠言(1761年—1802年),字皋文,江苏常州人,嘉庆四年进士,改庶吉士。为常州经学派领袖之一,又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

  张惠言的诗词文章饮誉天下,他的书法却较鲜见,此篆书联弥足珍贵,款下钤有朱文“皋文”章,全联释文为“上古下今,所思不远,诵经绎史,其乐在斯”。其书工稳端庄,静默娴雅,加上他的题款行书亦很精彩,可窥其书风一斑。

  1.jpg

  张照 行书七律诗轴 现藏故宫博物院

  张照 行书 七律诗轴 纸本

  尺寸:纵143.7厘米,横54.8厘米。

  此轴行笔圆转流畅,墨色浓润,偶出枯笔于牵丝回环处,更显神采飞扬。融董其昌疏朗闲逸的布白和颜真卿淳厚敦朴的笔致于一体,呈现出自家风貌。

  下钤“张照之印”、“瀛海仙琴”印2方。引首钤“既醉轩”印。无鉴藏印。款署“张照”。

  【释文】:安石榴花开最迟,绛裘深树出幽菲。吾庐想见无限好,客子倦游何不归。坐上一尊虽得满,古来四事巧相违。今人却忆湖边寺,垂柳阴阴昼揜扉。张照。

  3.jpg

  近现代·张大千《十二花神图》轴 武汉博物馆藏

  此画是张大千远赴敦煌后的成熟之作,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十二花神各持一种鲜花,或回首顾盼、或相互交谈,设色清润,造型准确,衣褶线条勾勒劲健有力,动作神态刻画生动传神。裙边花纹为其十子心智、侄儿心德所画。题款:“华神图,乙酉春日写奉圭衢吾兄清供,大千张爰。”钤白文“张爰”、“师万物”、朱文“摩登戒体”等印。乙酉为公元1945年,张大千时年46岁。
   张大千(1899年—1983年),名爰,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山水、花卉、人物无一不精、尤善荷花,人物画线条优美,潇洒秀逸。

0.0601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