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秩事

1.jpg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而于1971年建成的。铁人纪念馆原址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解放二街8号,是1989年在“铁人王进喜同志英雄事迹陈列室”旧址上新建的。全馆总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主馆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


馆舍历史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原址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解放二街8号,是1989年在“铁人王进喜同志英雄事迹陈列室”旧址上新建的,全馆总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2003年2月,由大庆地区石油石化企业、中共大庆市委、市政府共同协商,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支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批准,决定迁建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新馆由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严云波主持,于2004年开始设计,于2006年竣工。2006年8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大庆油田考察工作时亲笔题写馆名。新馆历时近三年的建设于2006年9月26日大庆油田发现47周年纪念日开馆。


建筑布局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位于让胡路区世纪大道和铁人大道交汇处,在管理局办公楼和铁人广场对面。馆区占地面积11.6公顷,主体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展厅总面积4790平方米,展线总长度917延长米。主体建筑外形为“工人”二字组合,鸟瞰呈“工”字形,侧看为“人”字形,象征这是一座工人纪念馆。主体建筑高度47米,正门台阶共47级,寓唉意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建筑顶部为钻头造型,象征大庆油田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馆区内的雕塑《崛起》、《奋进》、《五把铁锹闹革命》等错落有致地矗立于馆区。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的4个展厅,分布在一层和二层,三层和四层是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游人不得上去。楼上与楼下之间有自动扶梯和直梯相通,同层展厅之间有回廊相连,总体展线呈顺时针方向走势。整个陈列以铁人王进喜生平事迹为主线,以大庆石油发展历史为副线,内容丰富翔实,形式多样,除了采用照片、文字、电动图表等传统的展示手段外,还采用了硅胶像、沙盘、场景复原、多媒体等现代展示手段,较好地表现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这一主题。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展览共分出了:《不屈的童年》、《赤诚报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悔奉献》、《鞠躬尽瘁》、《精神永存》等七部分,集中展示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平业绩及用终生实践所体现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各展厅之间的通道处,根据内容的需要,增加了巨幅国画《大庆工人无冬天》和战报墙、会战诗抄墙、宣传铁人和石油会战的美术作品。


影响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黑龙江省军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在2009年年10月举行的第八届(2007—200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评选中,大庆铁人纪念馆《石油魂———铁人王进喜生平业绩陈列》荣获“十大精品奖”。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大庆人的“西柏坡”,是大庆耀眼的一张名片。

     

1.jpg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羲之故居始建于晋代琅琊郡境内(今山东临沂),是书圣王羲之出生并生活过的地方,内有洗砚池、普照寺、晒书台、右军祠、左公祠、四宝台、五贤祠、琅琊书院等古迹。1989年由临沂市政府先后投资7400余万元进行故居修缮。

王羲之故居中的普照夕阳曾经作为古代“琅琊八景”之首,现作为中国十大文化节之一的书圣文化节永久承办地名扬海内外。


历史

2014年9月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创研基地在王羲之故居设立。

西晋太安二年(303年),王羲之生于琅琊临沂,并在此度过他的幼年时期。据《临沂县志·古迹》载“王右军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西晋末,“永嘉之变”(307年—313年),临沂“诸王南迁,舍宅为寺。东有晒书台,南有泽笔池,一曰洗砚池,皆其遗址”(《集柳碑》)。

后魏时,名律寺。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赐名开元寺。北宋改称天宁万寿禅寺。伪齐刘豫时,易名普照寺。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僧妙济禅师觉海来的普照寺任主持。4年后,在沂州防御使高召的赞助下,拆除墙垣,开拓庙基,建立围墙;并架石桥,跨望月湖,将原偏僻的水池隘寺,扩成空旷之境。同进翻修殿宇,并在大雄宝殿北建藏经楼,收藏佛经5048卷。工程告竣后,在寺中庭筑亭刻碑,以记其事,此即有名的“集柳碑”。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知州李希贤在右军祠内设立琅琊书院。同治年间,在忠教祠西又修建了万善庵。昔时,这一带琳宫梵宇,错落分布,苍松古桧,林立其间,为临沂城五大形胜之地。夕阳西下时,暮霭朦胧,古城沐于一片灰暗之中,唯普照寺内高耸的大雄宝殿的西山壁上,被夕辉所映射,红光熠辉,光彩夺目,堪称奇观。古琅琊八景之一“普照夕阳”即指此景。


主要景点

王羲之故居始建于1989年,位于临沂老城区洗砚池街东段,北至兰山路,东至书院街,西至普照寺巷,总体规划占地面积80余亩,总投资约为7000万元。

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于1990年5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洗砚池、大门、碑廊、琅琊书院、晋墨斋、砚碑亭、晋墨留香亭等景点;二期工程于2003年10月16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王羲之故宅——沂州普照禅寺、纪念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右军祠、纪念清朝抗日战斗英雄左宝贵的左公祠、纪念临沂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五位贤人的五贤祠以及集展览、绘画、培训为一体的翰墨苑等景点,重新复制刻成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集柳碑)、乾隆皇帝题琅琊五贤祠御碑,大、小兰亭图、十七帖、琅琊帖等海内外名碑。


重修

1982年始,政府拨款,对故居分期整修。现故居四周青墙环绕。大门南向,前出檐,立明柱4根,门上悬挂“王羲之故居”扁额。入门向北,为洗砚池。池岸砌假山怪石,池畔植垂柳花草。池东西两侧狭窄处各有1石桥横跨。池北临畔修砚碑亭,亭内立“晋王右军洗砚处”、“洗砚池”石碑2块,字迹古朴苍劲。亭东临池建左堂,名晋墨斋,内陈列文房四宝、书、画等。亭西、池中建留香亭,池面曲桥回旋、衔亭接岸。池西,回廊环绕,长百余米,廊壁嵌大理石石碑50余块,系全国著名书法家为故居重建时所题。砚碑亭迤北空景处,筑大理石高台,台上立“晒书台”石碑。台北部亦建有厅堂,名书院,内陈列书圣的碑帖、石刻及全国书法名家精品等。春、夏之际,临台凭眺,故居内亭堂参差错落,花红柳绿,白鹅绿水,池光桥影,环境清幽。游人来此,观美景,赏书法,思前贤,心旷神怡,叹为佳景。

0.1077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