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故居

陆羽故园


QQ截图20160923134056.png



陆羽故园景区,又名茶圣故里园,原名“西湖公园”、“陆羽公园”,建成于2013年,坐落于“茶圣”陆羽故里——湖北省天门市中心城区。陆羽故园依陆羽出生地西湖而建,是一座以“茶文化”为主题、为纪念茶圣陆羽而建的开放式综合公园,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陆羽故园是世界最大的茶文化主题公园,是天门陆羽文化产业园“两湖一带”的组成部分,其所环抱的西湖与天门河、前壕、后壕以及东湖共同构成了天门环城水系。作为江汉地区最大的城市公园,陆羽故园是天门的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更是政府斥巨资修复的一处巨大的文化财富。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历史

明《永乐大典》记载全国名为“西湖”的有三十六处湖泊,其中就有“竟陵西湖”。

西湖,俗称锅底(覆釜)湖,清乾隆《天门县志》载:“西湖,县西城外,广次东湖。中有洲,曰覆釜,唐浮屠,积公与陆羽所居”。西湖属地质变化与洪水冲刷潴水而成。

汉末两晋时史志记载,有西湖就有覆釜洲。清乾隆《天门县志·山川》绘有西湖图,覆釜洲四面临水,洲上建有西塔寺。四面湖水潆回,蒹葭丛生,加之洲上古木参天,修竹长青,奇花点缀,百鸟争鸣,是一个湖洲秀雅胜地。

晚唐诗人皮日休笔下的“龙池春涨”、“三澨渔歌”、“梦野秋蟾”、“天门夕照”等竟陵十景诗,多吟唱东湖、西湖相关人文景致。

唐太宗《采芙蓉》诗曰:“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佛香、茶香、书香、荷香……天门市的东湖、西湖正是自远古浮香而来。 

随着弘扬陆羽文化的兴起,西湖被作为城中湖和公园建设备受瞩目。2000年,天门市政府投资1500万元,改建扩建陆羽公园。2013年9月,市政府投资2.5亿元,将西湖改造为陆羽故园,其东西最宽处为600米;南北最宽处为920米,园区总面积为0.5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34平方公里,占了大半。 


2008年,天门市委、市政府采纳市民建议,决定对西湖公园进行改造,并改名陆羽故园;2010年11月20日开始对西湖进行封园施工。

截至2015年2月,陆羽故园总投资累计近3亿元。2013年2月20日,公园主体工程完工;2013年10月1日,公园与刚刚落成的天门东湖公园共同开园,使明代“竟陵十景”得以重现。2016年1月1日,景区标志性景点茶经楼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陆羽故园”原名陆羽公园,位于湖北天门市竟陵西湖,是江汉地区最大的城市公园。陆羽故园改造工程以原陆羽公园为核心,东至西寺路,与市体育馆、陆羽广场相邻;南到人民大道,西至西湖路,与华润雪花啤酒(天门)有限公司相望;北以陆羽大道为界,与市政府大楼相对。规划设计范围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约650米,占地总面积约1297.5亩。


设计理念

上世纪90年代,天门市修建了陆羽公园,设置了一些景点,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陆羽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游憩的一个重要场所。多年的发展后,陆羽公园文化载体少、档次低、活动区域小、互动性项目不多,对市民的吸引力也逐渐减弱,既不能凸显陆羽文化的特色主题,也不能满足市内外游客赏园观景、文化休闲的需求,而且公园内的水面分割零散,污染严重,难以展现西湖生态和谐、人水相亲的秀美景色,更不能适应我市发展文化旅游、打造城市品牌形象的愿望和要求。

“陆羽故园”内的景观主要以陆羽一生为主轴进行设计,融合了生态、人文、休闲等元素和功能,是一座突出陆羽特色、茶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不仅可观览到美景,还能了解到湖北天门的历史文化风貌。 

陆羽故园总体设计理念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项目策划主题定位为“天下茶源”,性质定位为纪念性主题公园,主要以茶文化为主体,以陆羽这一独特的人文景观为核心,强调源头即陆羽的出生地——天门。二是文化定位以茶文化为主,突出茶圣故里的文化内涵。三是旅游定位,定位为国际茶文化旅游中心。

陆羽公园通过改造升级,建成后的陆羽故里园将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特点,凸显茶圣陆羽在天门出生、生活、学习的轨迹。陆羽故里园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两区”——水上游乐区和茶文化展示区两大功能区。主要包括三湖两岛一条环湖岸线,三湖分别为龙井湖、普洱湖、茉莉湖,均以中国十大名茶命名;两岛分别为观音岛和碧螺岛,也以中国十大名茶命名;一条环湖岸线为西湖西侧岸线,这条岸线被称为“原生态岸线”,只有东岸将被改建为露天茶饮区,供市民饮茶,其它岸线将尽量保留,增加湖滨步道、小广场、亲水平台等看点。








0.0719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