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祖父

王和宽
对于外祖父我没什么印象,早在我很小时候就去世了,他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在傅作义部队做骑兵


回忆是缅怀逝去的风景,是承载怀念的重量,是铭记风雨的历程。
老树下,凉风吹过。我听着外公叙述过往的故事。外公的脸庞,有着深深的皱纹,这是岁 月在外公脸上留下的痕迹。深邃的眼神仿佛看见从前的过往一样。
外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说起。小的时候生活很困难,吃的是番薯,野菜,买米需要粮票, 买布需要布票,还有肉票,而且吃肉只有逢年过节才有。幸好当时河水清澈,河里有鱼虾, 外公就跟小伙伴一起抓捕,拿些去卖,贴补家用,剩下与家人共享。 外公身上穿的衣服是补 了又补,补丁很多,鞋子也都是补丁。家里住的像大杂居一样,很多认识的人居住在一起, 乱哄哄的,很热闹。讲到这里外公脸上带着笑意。
外公有能力干活时, 是在公社大队那里跟着那些大人一起, 每天早早起来跟一大群人在田 里工作,晚上回家帮忙,照顾弟弟妹妹。待到可以读书时,外公的父亲因劳累过度,身体承 受不了病痛,家里又拿不出多余的钱看病,以前看病很困难的,药物又不好。幸好还有地方 的偏方, 外公就上山采药, 熬成汤药让父亲喝。 山上太多相似的药物, 年少的外公无法分辨, 很多时候跑遍整座山找相似的, 回到家里再问老人。 有些山药还要到更远的山上去采摘, 外 公也不怕辛苦为父亲找来。 不断的尝试和学习, 外公从老辈们学到很多, 还自学家传看眼的 医术,到现在,很多眼睛在医院治不好的人找到我外公医治都有很大的疗效。
从那时起, 外公就一个人抗下家里的家务活, 还要照顾父亲以及弟弟妹妹, 上学的学费还 是外公自己砍树赚来的。一边读书,一边顾家,他的担子很重,外公也从未抱怨过什么。印 象深刻的是,外公为了省下纸笔,总是把以前的作业擦干净, 再写多一次, 笔也是到了最后 也舍不得扔掉。 有些同学浪费的纸张和铅笔, 外公也偷偷的留下来自己继续用。 外公讲到这 里我的眼里藏着泪水,外公眼睛也有些微红。
外公年少时还经历过战争, 小小年纪的他跟着大人到处逃跑, 那时我们的村子还不是这个 镇。我们是因为战争而迁移到这里来的。 因为当时这里没什么人, 有大山遮掩比较安全。后 来我们村子的人就在这里开耕种地, 一直到现在。 外公的回忆有一次敌人来了, 大家趁乱逃 跑,他跟家人走散了,身边只有几个同村的叔伯, 还有几个较小的同伴,他们躲到野草茂密 的山上去,当敌人临近时,小孩都害怕的哭起来,大人就捂住小孩的嘴巴,不让发出声音, 差点就把孩子给捂死了, 外公也很害怕, 死死捂住自己的嘴, 眼里还有恐惧的泪水。说到这 里外公很是激动,手不助的想捂住嘴,好像真的还在当时的情景。
当外公已是青年才俊, 到了结婚年龄。 外公说的还有羞涩。 描述当时与外婆见面,第一次 不敢跟人说话, 头也不好意思抬。 因为当时婚姻还是通过媒婆介绍认识, 家里人看过可以双 方才能见面,旧社会的封建思想多少还有影响。而且外公本是古板的人,不会与人多交流。 后来还是外婆主动跟他聊起来的。通过几次见面和了解, 一桩婚事就这样成了。结了婚,有 了我妈,一个舅舅,两个姨妈。外公当时还是村里的干部,生活勉强过的去。家里人多了, 为了让家里的生活条件更好, 养了猪, 都是外婆一个人管理着家事。 外婆是一个很勤劳且善 良的农村女。外公经常说外婆的好,跟外婆生活的很平淡,也幸福。说到外婆,外公眼里有 着我不懂的感情。
后来生活条件更好了, 家里也盖了红砖瓦房,大大的, 小时候我还住在那里玩耍。外公也 说起我,小时候特别安静不喜开口说话, 跟妈妈小时候一样。 我成长的十几年里, 外公依旧 保持从前的习惯,自己动手种菜,养鸡,劈柴。事事亲历亲为,不喜欢别人帮他。到现在外 公的身体还是很硬朗。
外公很崇敬毛主席, 家里还有毛主席的头像, 最喜欢看抗战的片子, 时时关注国家的发展 动态,经常教育我们要努力学习,爱国,奋斗,做出自己微薄之力的思想。
老树下, 风是继续吹, 我望着面前的水泥道路, 仿佛回到小时候,我还在泥泞的路上玩耍 一样,还是那么单纯天真。外公的故事也随风飘散在曾经熟悉各处,回归本味。

0.0896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