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故居

丁氏故宅.jpg

丁氏故宅,又称丁氏庄园,位于山东龙口市黄城西大街,占地3.106公顷,建筑面积8042平方米。丁氏故宅是目前中国规模宏大、举世闻名、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式建筑群。1985年8月被龙口市政府定为博物馆并对外开放,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为清初黄县巨富丁百万家族所建。丁百万是黄县著名富豪,以经营当铺、钱庄起家,清康熙年间始致富。丁氏发迹后,征召邑内外能工巧匠,在黄县城里营造宅第,规模宏大,有2700余间房屋,现存240间,为清代府式组群布局。屋坐西朝东,为典型北方传统的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分若干个大院,每个大院由若干个四合院组成,疏密得当,浑然一体,古朴大方。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体现了胶东地区的民俗风情,展示了我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


建筑特点

故宅藏有文物1.4万件,三级以上文物160余件。故宅内有复原陈列、丁佛言纪念馆,设客厅、花厅、卧室、书房、私塾、当铺、车轿房、账房和民俗等20个展室,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陈列展览三等奖。 座落在山东省龙口市丁氏故宅,是名震四海的“丁百万”家族西悦来支系的住宅,由爱福堂、履素堂、保素堂、崇俭堂四路和清代私家园林漱芳园组成,建于清代中期。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京城府第和胶东民居的神韵;每路中轴对称布局,五进四合院落;木构架结构,硬山坡顶,屋面覆以仰合鱼鳞青瓦。主体建筑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饰五脊六兽;隔扇门窗,雕梁画栋,涂色漆金,设前后廊。故宅堪称民居建筑艺术的精华,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辟为龙口市博物馆。


旅游特色

故宅内的复原陈列,展示了丁氏家族的生活原貌和胶东地区的民俗风情,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让观众探寻和借鉴其中诸多领域里的文化瑰宝,增强唯物史观,弘扬传统文化,为振兴中华大业服务。故宅先后被授予山东省优秀博物馆、山东省农村青少年教育基地、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烟台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在富饶美丽的胶东半岛,很早很早以前就流传着一首民谣:“黄县房、栖霞粮、蓬莱净出好姑娘”。其中的黄县房就是指的丁氏故宅,它是清代乾隆年间“丁百万”家族遗留下来的宅居。其鼎盛时期达到三千多间,占据了旧时大半个黄城,但从现在仅存的243间来看,也相当豪华阔绰。可与京城的王府媲美,是胶东四合院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堪称清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居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参观了丁氏故宅后,深有感慨地题下了“明清建筑艺术国之瑰宝”十个大字。

现存的丁氏故宅古建筑群,每个大院由五进四合院组成,以中轴对称布置和扩展,给人以庄重、稳定的感觉。大门两旁的石鼓,称为门当;门框上方的四个门簪,称为户对。房顶对称的龙头,称为正吻,有镇宅避邪之威,龙头之间的脊饰,俗称“福囤子”,表示家中粮食满仓,已逾屋顶。门道上方挂的灯笼,称堂号灯,上面写有宅院主人的堂号。正中照壁上的漆金“鸿喜”牌,表示大喜,只有在府内重大喜庆活动时才挂上。其照壁也相当考究,上有龟背文,下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喜鹊登梅。


关于丁氏家族

乾隆年间,丁氏以11世丁元沂致富为丁百万创始人,历代重视读书、为官、经商。他们以学入仕,以仕保商,以商养学,将儒、官、商做到有机结合,故长盛不衰。先后27人次考中举人、进士,五品官衔以上者148人;当铺、钱庄遍及我国东部11个省市,被誉为诚信经商的当铺世家。相传资产折合白银5400万两,是清政府两年的财政收入,为山东首富,绰号“丁百万”。

丁肇中祖居.jpg

简介

丁肇中祖居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现占地面积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5平方米。既是一处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又是全市和全区重要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获得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日照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号。

祖居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又名“五宅”,分别由“种德堂”、“慎德堂”、“古梅轩”等五个庭院组成,为清代北方非常具有代表性质的一组建筑群落,原占地14000多平方米,有各种功能房140多间,由于多方面原因大部分遭到了毁坏。为弘扬先进文化,教育启迪后人,倡导尊科学、重教育之风,在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涛雒镇自2002年开始投资300万元实施了丁肇中祖居修复工程。依据原有的布局和风格,顺利完成了丁肇中祖居修复一期工程,重点建设了“丁肇中科技展馆”,馆内以大量生动翔实的资料展现了一代科学巨人的成长历程和其勇攀世界科学高峰的高贵情操。 


五宅

该建筑为瓦房砖地,大院有大门、二门、三门;正院为方形,分为北房、南房、西房、东房;北房东间曾为丁肇中的曾祖父丁惟堦夫妇所居,西间曾为丁肇中的祖父丁履巽夫妇所居,西间的套间曾为丁肇中的二姑丁侃(丁倩原)、三姑丁丹、四姑丁绘原所居;南房为丁肇中的伯父丁砚海夫妇及其四个女儿丁始瑾、丁始瑗、丁始琪、丁始璋所居;西房曾为丁肇中的父亲丁观海和母亲王隽英及在襁褓之中的丁肇中所居;东房为厨房;还有书房、东单、西单、黄家住屋、佃工房、粮仓、牲口棚、农具间和两处学屋等。此外,还有门面房、管理房、茶楼、科技馆等。

作为面向社会、面向中小学生的“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爱国思想、传授科技知识”的科普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及第二课堂,丁肇中科技教育基地自2004年建成开放以来,除组织全镇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学习外,还组织科普夏令营30多期,接待全市高校和中小学师生1.5万人次,各级干部职工、农民群众以及外地学习参观者3.3万人次,免费向参观者提供各种科普宣传材料、科普图册约3万余份(册),接受科普教育人数达5万多人。

0.1027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