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辈字派

11

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1]

至2013年有人口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刘姓建立了西汉、后汉、南汉等政权。

历史发展

起源演变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

中华刘姓始祖苑。

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2]

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3]。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4]。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5]

2、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6]

3、外族的改姓

(1)赐姓: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在鸿门宴对刘邦有救助之功,刘邦赐其家族姓刘。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即皇帝位后,接受戍卒娄敬定都关中的建议,决定把国都迁到长安,并因此赐娄敬姓刘。

刘邦

(2)西汉初年:匈奴族刘姓。当时,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挛,但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姓的习俗,挛氏子孙皆姓刘。

(3)魏晋十六国时期:匈奴族的一支为争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称是汉朝公主与匈奴单于的后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刘。他们先后在今山西、陕西、内蒙地区建立了汉、前赵和夏三个政权,后定居河南。史称“河南刘氏”。前赵的建立者刘渊即是匈奴贵族。

(4)北魏“勋臣八姓”之一有独孤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实行汉化改革,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

(5)唐末五代时期,突厥别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称是刘邦的后裔。五代十国中的后汉政权和北汉政权就是由沙陀刘氏建立的。[7]

从西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内附,南北朝的鲜卑族进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这期间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刘姓。华北地区,尤其在河南地区的刘姓含有匈奴、鲜卑人的基因;东北地区的刘姓主要掺和了满族和蒙古族的血液。[8]

迁徙分布

刘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发展繁衍。

公元前300多年前,刘姓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有个叫会的晋大夫,他有子孙留居秦国,称刘氏。至战国后期,秦国灭了魏国,刘氏宗族随秦军进入魏国都城大梁,即今河南开封。他的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9]

汉朝是刘姓的鼎盛和发展时期,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皆有刘氏。西汉初累计皇子封王30余人,封侯者达400余人。汉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结果使刘姓贵族遍布于大江南北,他们各据一方,很快成为各地有权有势的大家族。总之刘姓以皇族为主脉,经历大汉400多年的繁衍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姓。但刘姓人口仍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地区,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区。此外,湖北荆襄地区、湖南长沙地区、江西九江地区也有刘姓望族。

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北方又一次陷入战乱,中原刘姓与其他姓氏一样,为避战乱,向南方、东南和西南迁移,部分迁往日本和朝鲜半岛。从东晋到唐朝,中原地区向南方和东南地区的移民从未间断,移民越来越大,地域越来越远。

唐宋时期,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遍地刘”已初步形成。刘氏开始迁往两广,[10]唐末中原人口大批移民福建,这也包括刘姓人群。[8]南宋宁宗嘉定年间,河南宣抚使刘龙第七子刘开七,在广东潮州任官,子孙遂居于兴邑,人丁兴旺,支派益繁,后又自兴宁分散至许多地方;北宋时的《广韵》列刘氏郡望有25个。

从明末清初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11]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刘姓大约有3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7%,为宋朝第四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北、山东,这三省刘姓大约占刘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南、浙江、福建和四川,这五省的刘姓又集中了31%。江西为刘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刘姓总人口的17%,刘姓占江西省总人口的7.6%。全国形成了赣浙闽、冀豫鲁、川湘三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刘姓大约有4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4%,为明朝第五大姓。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一样,经历宋、元、明600年,刘姓人口增长同样地缓慢,刘姓人口纯增加率仅仅10%,净增加了40万。在全国的分布仍主要集中于江西、山东、河北。这三省刘姓大约占刘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湖南、陕西、江苏和湖北,这六省的刘姓又集中了32%。江西省的刘姓人口约占全国刘姓总人口的23%,仍为刘姓第一大省,占江西省总人口的6.7%。全国形成了赣浙苏、鲁冀晋陕、湘鄂三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区。宋、元、明期间,刘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但其人口的流动主要围绕着这三大块地区进行,东南地区主要向北和西扩散,华北地区主要向南移动同时向西和东漂移,而四川地区人口主要向两湖地区迁移。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刘姓人口由近400万激增到6456万之多,整整16倍,明朝的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刘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江西、山东、河北五省,人口约占刘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湖南、辽宁、湖北、黑龙江和安徽,这五省的刘姓又集中了26%。四川和河南均居住了刘姓总人口的10%,为刘姓并列第一大省,分别占省总人口的5.5%和6%。全国形成了华北、四川、华中、东北四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地区。在近600年期间,刘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黄河以北的刘姓人群也大批向东北地区移民。

2013年4月15日,新华社电文公布了姓氏人数排行榜,刘姓人口有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12]

刘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东北、渤海湾、四川东南,每平方公里的刘姓人口达到14人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25人以上。刘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示:密度最高的(14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4.7%,刘姓人口大约2718万;10.5—14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l0.5%,刘姓人口大约1143万;3.5—l0.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5.3%。刘姓人口大约2273万;不足3.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9.5%,刘姓人口大约322万。

刘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刘姓在北方和中原地区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刘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辽吉黑大部、内蒙古东部、河北、山东西北、新疆喀什地区,刘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2.1%;在青海以东、浙江以西的大批南北地区,刘姓分布频率在4.2%—7%,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8.6%;在浙江、江苏南部、福建大部、台湾、广东中部、海南南部、云南西南、四川西端、青海东部、新疆西地区,刘姓分布频率在1.4%—4.2%,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5%;在其他地区,刘姓分布频率不足1.4%,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7.8%。[8]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7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江苏徐州)。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史记高祖本纪》,大历史学家裴骃史记集解》谓刘氏世居于沛,移在丰。应邵曰:“沛,县也。丰,其乡也。” 历史学家颜师古曰:“沛者,本秦 泗水郡之属县。丰者,沛之聚邑耳,即江苏铜山所属。” 西汉初期改泗水郡沛郡

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代顷王刘仲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东平: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高密: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广平: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13]

1范婧

2刘静蕾

3耿雨

4牛淑贤

1范婧

2刘静蕾

3耿雨

4牛淑贤

5赵蕾

6栾欣莉

7葛雅萱

8丁家驹

9赵钰

10王子龙

11邱雅晴

12崔维欣

13刘恩召

14马圣坤

15王嘉兴

16苏明阳

17冯宇

1范婧

2刘静蕾

3耿雨

4牛淑贤

5赵蕾

6栾欣莉

7葛雅萱

8丁家驹

9赵钰

10王子龙

11邱雅晴

12崔维欣

13刘恩召

14马圣坤

15王嘉兴

16苏明阳

17冯宇

1范婧

2刘静蕾

1范婧

2刘静蕾

3耿雨

4牛淑贤

5赵蕾

6栾欣莉

7葛雅萱

8丁家驹

9赵钰

10王子龙

11邱雅晴

12崔维欣

13刘恩召

14马圣坤

15王嘉兴

16苏明阳

17冯宇

3耿雨

4牛淑贤

5赵蕾

6栾欣莉

7葛雅萱

8丁家驹

9赵钰

10王子龙

11邱雅晴

12崔维欣

13刘恩召

14马圣坤

15王嘉兴

16苏明阳

17冯宇

1范婧

2刘静蕾

1范婧

2刘静蕾

3耿雨

4牛淑贤

5赵蕾

6栾欣莉

7葛雅萱

8丁家驹

9赵钰

10王子龙

11邱雅晴

12崔维欣

13刘恩召

14马圣坤

15王嘉兴

16苏明阳

17冯宇

3耿雨

4牛淑贤

5赵蕾

6栾欣莉

7葛雅萱

8丁家驹

9赵钰

10王子龙

11邱雅晴

12崔维欣

13刘恩召

14马圣坤

15王嘉兴

16苏明阳

17冯宇

1范婧

2刘静蕾

1范婧

2刘静蕾

3耿雨

4牛淑贤

5赵蕾

6栾欣莉

7葛雅萱

8丁家驹

9赵钰

10王子龙

11邱雅晴

12崔维欣

13刘恩召

14马圣坤

15王嘉兴

16苏明阳

17冯宇

3耿雨

4牛淑贤

5赵蕾

6栾欣莉

7葛雅萱

8丁家驹

9赵钰

10王子龙

11邱雅晴

12崔维欣

13刘恩召

14马圣坤

15王嘉兴

16苏明阳

17冯宇

5赵蕾

1范婧

2刘静蕾

3耿雨

4牛淑贤

1范婧

2刘静蕾

3耿雨

4牛淑贤

5赵蕾

6栾欣莉

7葛雅萱

8丁家驹

9赵钰

10王子龙

11邱雅晴

12崔维欣

13刘恩召

14马圣坤

15王嘉兴

16苏明阳

17冯宇

5赵蕾

6栾欣莉

7葛雅萱

1范婧

2刘静蕾

3耿雨

4牛淑贤

5赵蕾

6栾欣莉

7葛雅萱

8丁家驹

9赵钰

10王子龙

11邱雅晴

12崔维欣

13刘恩召

14马圣坤

15王嘉兴

16苏明阳

17冯宇

1范婧

2刘静蕾

3耿雨

4牛淑贤

5赵蕾

6栾欣莉

7葛雅萱

8丁家驹

9赵钰

10王子龙

11邱雅晴

12崔维欣

13刘恩召

14马圣坤

15王嘉兴

16苏明阳

17冯宇

8丁家驹

9赵钰

10王子龙

11邱雅晴

12崔维欣

13刘恩召

14马圣坤

15王嘉兴

16苏明阳

17冯宇

6栾欣莉

7葛雅萱

8丁家驹

9赵钰

10王子龙

11邱雅晴

12崔维欣

13刘恩召

14马圣坤

15王嘉兴

16苏明阳

17冯宇

11
0.1263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