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疾故里在历城区东北的遥墙镇四风闸村。1140年(宋高宗绍兴十年)民族英雄杰出的词人辛弃疾就出生在这里。整个建筑位于四风闸村东南,总面积29亩;其中建筑面积4000平方公尺,绿化、停车场6000平方公尺。
四风闸村东南,总面积29亩;其中建筑面积4000平方公尺,绿化、停车场6000平方公尺。
沿着村东公路,有新修的大首西向,直达坐北朝南的“辛弃疾故里”建筑群。当人们从南面进入,首先看到的是巍壮观的石坊,它的样式是根据群众回忆设计的四柱三门石坊,石坊正门的横额上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书写的“辛弃疾故里”5个大字。穿过石坊是仿宋六角亭,踏上石阶走进亭,会见到在高大的石正面上方是按照铅山辛谱载放大刻制的“稼轩公遗像”;下方文是“辛公稼轩名弃疾、安幼安,宋高宗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卯时出生于济南府历城县四风闸村。”石背面撰刻有铅山辛谱刊载的《宋兵部侍郎赐紫金鱼袋稼轩历仕始未》,该文详实地概述了辛弃疾经历由著名书法家李临书写。
走出亭就可望见雄伟的辛弃疾塑像,塑像高2.8公尺,底座高1.6米,由我省著名雕塑家张玉林设计。在百花争艳的花坛簇拥中,辛弃疾的塑像头载儒巾,身披战袍,内穿护甲,腰跨宝剑,昂首挺胸,目视远方,象是在了望金铁马的沙场,运筹策划,整装待发。塑像用我区锦绣川特产的“绣川绿”花岗石雕刻,整体设计较好地再现了青年辛弃疾胸怀壮志,意气风发的英雄形象。
瞻仰辛公塑像后,从仿宋的山门进入第一进院落,迎面正北是三座展室,正中的主展室将集中展示辛弃疾英雄豪迈的一生。该展览已于1996年4月12日在历城区博物馆(仲宫)展出,整个展带长62公尺,总计展版46块,其中有山东省著名中青年国画家多人通力创作的反映辛弃生平的国画佳作,并有珍历史照片、手迹30余幅,还展出有学术专著、稼轩词多种版本等77件。这个展览综合运用书法、绘画、摄影、木刻、雕塑等造型艺术手段,内容集中、浓缩、形象,取得良好收效。江西省铅山县人大副主任张明正看过展览后说:“参观这个展览既是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又是一次高品位的艺术享受。”主展室两侧是书画展室,将展出我国当代书画家有关辛弃疾的书画佳作。
展室东、西两边厢房是小卖部,茶社等服务设施,游人在这里将到精巧的纪念品。
在展室后面的第二进院落是一组典型的仿宋民居,这里将再现辛弃疾故居,运用彩塑形象地反映“聚抗金”、“幼承祖训”等历史画面。在民居院落外面东两侧将仿建“铅山瓢泉”和带湖植亭等景点,使游人领略辛弃疾南归故地。
在第三进院落内坐北朝南正中是二层小楼,楼下是多功能活动室,可供召开会议,学术交流;楼上设画室,为稼轩书画院的书画家提供吟诗作画、切技艺的场所。小楼两侧是资料室和接待室。为了向游人介绍辛弃疾词作,同时展现我国书法艺术成就,在石坊内,亭、塑像两侧将修建廊,集中展示有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以及当代全国各地书法名家的辛词书法佳作刻,这些书法作品将用我区特产“济南青”大理石雕刻,书法爱好者到此将流连忘返。
在济南小清河畔,有一个乡镇,名叫遥墙镇,那就是名闻遐迩的宋代杰出词人辛弃疾的故乡。他就是在那里起身,拉起队伍抗金的。辛弃疾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作家,他不同于一般的封建社会文人,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词人,而且还是一个优秀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辛弃疾是济南历城人,生于1140年。当他21岁时,金兵大举南侵,山东人民纷纷起来抗金,辛弃疾集合了两千人的队伍,加入了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担任“掌书记”的职务,和金兵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他到南宋后,朝廷不让他从事抗金事业,遭到主和派的排斥和打击。他便闲居江西铅山、上饶二十年之久,后忧愤而死。
辛弃疾一生抗金抱负不得施展,就用词这一文学形式作为斗争武器。作者通过词来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激励人民的抗金意志。辛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深远,风格多样,爱国主义则是他词的基调。艺术风格的特点是雄浑豪放,在词坛上向来是和苏轼并称,他继承了苏轼豪放词的风格,并予以发扬光大,使之成为词坛的主流。
为纪念先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历城区政府在遥墙镇四凤闸,修复了辛弃疾故居,兴建了辛弃疾纪念馆。这组仿宋建筑群,大门是巍峨壮观的四柱三门石坊,正门横额有我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辛弃疾故居”五个大字。穿过石坊为六角碑亭,石碑正面刻的是稼轩公遗像,下方碑文是“辛公稼轩,名弃疾,字幼安,宋高宗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卯时,出生于济南府历城县四凤闸村。”背面刻的是“宋兵部侍郎赐紫金鱼袋稼轩历仕始末”。碑亭后面是雄伟的辛弃疾塑像,像高2.8米,用家乡历城特产“绣川绿”花岗石雕塑。
辛弃疾的一生是奋发激昂,抗战爱国的一生,也是英雄末路,
郁郁不得志的一生。他早年参加耿京起义,抗击金兵,壮志绸缪。南归以后,他不为众人所容,受压抑排斥,不被朝廷重用,拳拳报国之心无处施展,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一代王佐之才,却落得以爱国词人终老,比之同代的陆放翁,陈同甫,刘改之辈,千载之下,犹为人浩叹!
辛稼轩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百无聊赖以诗鸣”他以诗词为陶写之具,来抒发他爱国忧民之心,他的词“大声尧褡,小声铿縻,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他的词既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气概,也有伤春感暮,怀人念远的婉约之情。他的词刚柔并蓄,有人的真性情,他的文章,笔势浩荡,英伟磊落,表现了他经纶济世之才。世人追慕他的人品之豪,词调文墨之美,数百年来他的作品一直为后人所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