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

程婴

t01ddf5490bdda52b4a.jpg

程婴(?—约公元前583年),春秋时晋国义士,千百年来为世人称颂。相传他是古少梁邑(今陕西韩城西少梁附近程庄)人,为晋卿赵盾及其子赵朔的友人。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杀赵,灭其族,朔客公孙杵臼与之谋,婴抱赵氏真孤匿养山中,而故意告发令诸将杀死杵臼及冒充孩儿,后景公听韩厥言,立赵氏后,诛屠岸贾,婴则自杀以报杵臼。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程本

程本,生卒年不详,春秋晋(今邢台市内丘县)人,字子华,自号“程子”。程本学识渊博,熟读《坟》、《典》、《丘》、《索》以及故府传记之书,善于持论,聚徒著书,名闻诸侯。

晋顷公失政,赵简子为政,派人拿着钱币去请他,许给他爵位,以执圭之礼。当时赵简子杀掉了窦犊和舜华。孔子为之作《临河之操》,程本不肯就职,简子大怒,以兵相胁,程本离开到了齐国,齐景公不能任用,于是设馆于晏氏,更称“子华子”。一日,孔子赴部城,在中途遇到程本,和他倾盖谈了很久,十分融洽,让自己的弟子子路拿钱给他,并称誉他为“天下贤士也”。

赵简子卒,赵襄子立,程本年老归晋。隐居于巩东石臼泉,不复仕。 著有《子华子》,在程本死后,编离简断,于是弟子门人把残简缀连起来,又写下自己的见闻,共二十四篇,刘向校定,流传到今天。程本思想以道家为主,兼以儒家的内容,不哗众取宠。只有孔子知道程本的贤能,晏婴与他长久为友,程本不会应酬,直来直往,千百年后,依然为人所感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程邈


程邈,生卒年不详,字元岑,内史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秦代书法家。相传他首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蔡邕称其“ 删古立隶文”。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

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分水岭,为行书、楷书、草书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刻大观帖中还收录有程邈书作《秦御史程邈书》。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程不识

程不识,生卒年不详,汉朝军事人物。在汉景帝时,程不识担任太中大夫,多次出任边郡太守。因为程不识军队纪律严格,李广善待士卒、且军队纪律松散,士兵都喜欢跟随李广,不愿跟随程不识。

汉武帝时,程不识为长乐卫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以卫尉为车骑将军屯兵雁门郡。程不识是汉武帝时的大将,别称“不败将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程普

d96ce711tx6BIhLBrVv81&690.jpg

程普(?—210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

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斩华雄、破吕布,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赤壁之战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败曹操,之后大破曹仁于南郡。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程昱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东阿)人,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在泰山捧日,更名程昱。

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从此为其出谋献策、征战四方。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后,任命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讨平袁谭、袁尚后,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拜程昱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同年逝世,享年八十岁,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程咬金

程咬金(589年—665年),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末天下大乱,程咬金先后入瓦岗军、投王世充、降唐。随太宗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国公。预玄武门之变,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代袭。

麟德二年去世,追赠为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于昭陵,谥曰襄。其事迹常见于各种文学作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程异

程异(?—819年),字师举,唐宪宗朝大臣,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德宗贞元初举明经及第,授扬州海陵县主簿。再应“开元礼”举,授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后转河中节度府幕僚。贞元末年,以其精于吏干,被擢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德宗病卒,顺宗李诵即位。李诵居东宫时,最宠侍臣王伾、王叔文。王叔文关心国政,意在改革贞元后期的弊政。李诵即位后,王叔文主断朝政,推荐了柳宗元、刘禹锡、程异等人,组成了一个锐意改革的革新派。程异长于理财,擢为虞部员外郎,充盐铁转运、扬子院留后。革新派改革盐税,降低盐价,打击了宦官和藩镇将帅抬高盐价盘剥人民的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但改革遭到内外保守势力的反对。是年,宦官俱文珍联合剑南西川、河东、山南等镇将,上表请皇太子李纯主持国政。李纯监国,保守派夺得政权,革新派受到打击,主要成员均遭贬谪,程异被贬为郴州(今湖南郴县)司马。

宪宗元和初年,盐铁使李巽举荐程异善理财税,“请弃瑕录用,擢为侍御史,复为扬子留后,累检校兵部郎中、淮南等五道两税使”。他在江淮经营贡赋,除弊兴利,迅速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由于他显示了非凡的才能,被调入朝任太府少卿,历迁太府卿、卫尉卿,兼御史中丞,充盐铁转运副使。元和八年(813年),淮西吴元济叛乱,朝廷调军队征讨。诸将不肯尽力,战争相持数年,军需供应紧张。程异出使江表以调征赋,“尤通万货盈虚,使驰传江淮,裒财用以给军兴,兵得无乏”。有力支持了参战各军的钱粮供应。宪宗嘉赞,命他专任盐铁转运使、兼御史大夫。十三年(818年)九月,以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居宰相,仍领转运使。

程异以善理财税,发展经济,增加国库得以位居宰相,但朝中的权贵阶层向来鄙视经济人才,认为他资历浅薄,不堪大任。程异自己亦恐威望不足,难服百官,因而推辞入相。当时,西北边境军政吏治皆不善,程异建议设置巡边使,加强朝廷对军镇的控制,并自请出任巡边使。尚未下诏,逢程异卒,时为元和十四年(819年)四月,追赠左仆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程琳

程琳(985年-1054年),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今河北省博野县程委村)人,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举服勤辞学科。历知制诰、权御史中丞,知开封府。景佑四年(1037年),除参知政事,旋坐事黜知颍州,徙青州、大名府。皇佑初年,拜同平章事、判大名府。至和三年(1054年)卒,年六十九,赠中书令,谥文简。

程琳长于政事,断狱听讼不避贵戚。前后守大名十年,习知边事,守御完固。章献刘太后听政时,尝上《武后临朝图》,为人所鄙。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程颢

1b4c510fd9f9d72aa261ae73d62a2834349bbb53.jpg

程颢(1032年—1085年) ,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程颢为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元祐元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

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其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明代后期与程颢合编为《二程全书》,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程颐

060828381f30e92489594e3b4f086e061d95f73f.jpg

程颐(1033年—1107年),汉族,字正叔,洛阳伊川(今河南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出生于湖北黄陂,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

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程颐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宣扬“气禀”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程钜夫

程钜夫(1249年—1318年),初名文海,因避元武宗庙讳,改用字代名,号雪楼,又号远斋,建昌(今江西南城)人,祖籍郢州京山(今属湖北),元朝名臣、文学家。程钜夫少与吴澄同门,南宋末年,随叔父建昌通判程飞卿降元,入为质子,授千户。世祖赏其识见,使入翰林,累迁集贤直学士。

至元十九年(1282年),奏陈五事,又请兴建国学、搜访江南遗逸、参用南北之人,其建议均被采纳。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于江南推荐赵孟頫等二十余人,皆获擢用。丞相桑哥专政,程钜夫上疏极谏,几遭杀害。其后历官大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翰林学士承旨,并参与编修《成宗实录》。

延祐五年(1318年)去世,年七十。泰定二年(1325),追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号“文宪”。程钜夫历事四朝,为当时名臣,其文章雍容大雅,诗亦磊落俊伟,著有《雪楼集》三十卷。

0.1084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