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 |||||
朝代 | 起讫 | 都城 | 今地 | 开国皇帝 | |
夏 | 约前2070—前1600 | 安邑 | 山西夏县 | 禹 | |
阳翟 | 河南禹县 | ||||
商 | 前1600—前1046 | 毫 | 河南商丘 | 汤 | |
殷 | 河南安阳 | ||||
商 | 西周 | 前1046—前771 | 镐京 | 陕西西安 | 周文王姬发 |
东周 | 前770—前256 | 洛邑 | 河南洛阳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前770—前476 | ||||
战国① | 前475—前221 | ||||
秦 | 前221—前206 | 咸阳 | 陕西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汉 | 西汉② | 前206—公元23 | 长安 | 陕西西安 | 汉高祖刘邦 |
新 | 9—23 | 王莽 | |||
东汉 | 25—220 | 洛阳 | 河南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魏 | 220—265 | 洛阳 | 河南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蜀 | 221—263 | 成都 | 四川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吴 | 222—280 | 建业 | 江苏南京 | 吴大帝孙权 | |
晋 | 西晋 | 265—316 | 洛阳 | 河南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东晋 | 317—420 | 建康 | 江苏南京 | 晋元帝司马睿 | |
南朝 | 十六国③ | 304—439 | |||
宋 | 420—479 | 建康 | 江苏南京 | 宋武帝刘裕 | |
齐 | 479—502 | 建康 | 江苏南京 | 齐高帝萧道成 | |
梁 | 502—557 | 建康 | 江苏南京 | 梁武帝萧衍 | |
陈 | 557—589 | 建康 | 江苏南京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386—534 | 平城 | 山西大同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洛阳 | 河南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534—550 | 邺 | 河北临漳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北齐 | 550—557 | 邺 | 河北临漳 | 齐文宣帝高洋 | |
西魏 | 535—556 | 长安 | 陕西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周 | 557—581 | 长安 | 陕西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 | 581—618 | 大兴 | 陕西西安 | 隋文帝杨坚 | |
唐 | 618—907 | 长安 | 陕西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907—923 | 汴 | 河南开封 | 梁太祖朱晃 |
后唐 | 923—936 | 洛阳 | 河南洛阳 | 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936—946 | 汴 | 河南开封 | 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947—950 | 汴 | 河南开封 | 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951—960 | 汴 | 河南开封 | 周太祖郭威 | |
十国④ | 902—979 | —— | —— | ||
宋 | 北宋 | 960—1127 | 开封 | 河南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南宋 | 1127—1279 | 临安 | 浙江杭州 | 宋高宗赵构 | |
辽 | 916—1125⑤ | 皇都 | 辽宁 | 太祖耶律阿保机 | |
(上京) | 巴林右旗 | ||||
西夏 | 1038—1227 | 兴庆府 | 宁夏银川 | 景宗李元昊 | |
金 | 1115—1234 | 会宁 | 阿城(黑龙江) | 金太祖阿骨打 | |
中都 | 北京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河南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 | 1271—1368⑥ | 大都 | 北京 |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 | 1368—1644 | 北京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 | 1644—1911 | 北京 | 北京 | 清太宗皇太极 | |
中华 民国 | 1912—1949 | 南京 | 江苏南京 |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 |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 |||||
附注: ① 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 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政权,其中有:汉(前 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 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 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 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 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 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
张三丰归隐武当,人称隐仙。他最恨某些道士,修了几年道,学得了一丁半点秘术,便借此去巴结权贵,换取荣华富贵。偏偏明朝中期的几个皇帝都崇信道教。比如嘉靖皇帝,二十年不早朝,几乎天天在宫中做醮事,给仙上章奏。章奏用的文书有专门格式,称为“青词”。严嵩等人青词写得好,深得皇上宠爱,高居相位,人称“青词宰相”。至于得宠的道士,有的竟然被封为三公。
因此,社会上一班阿谀奉承之徒,纷纷混进道士、方士队伍,想走终南捷径,捞取荣华富贵。张三丰对此十分愤慨,常常施术戏弄惩罚这群道门败类。后人搜集这类故事共有七个,称做“七戏方士”。这里只讲其中的两个。
郭成显,原是个无赖。学过一种称为五雷法的道术,能役使五方雷霆,斩妖捉怪,呼风唤雨,据说开始时颇有灵验,因此想入京师借术图个进身之阶。
张三丰在途中候着他来,自称“赛天师”一见面就对郭说:“你身上藏着五雷正法的秘诀吧?”郭一听,知道他未卜先知,定是神人,不敢隐瞒,连声称“是”。赛天师说:“我还有‘六雷法’要赐给你,只要依法施行,能够召来天仙,化为美女,跨上鸾凤,游戏人间。近来李孜省权倾中外,你挟着这法术去投靠他,那显赫高官马上可以获得。”郭一听大喜,急忙叩头请他传法,事讫又叩头辞谢。
郭到了京师,先向李孜省演五雷法,孜省也信此术,引为同道。郭趁机得意地笑着自夸:“还不止这些哩,我还有六雷法,传授此法的人说,用它能召来天上美貌的仙女。”李一听便催着郭成显快快演法。郭却趁机搭起架子来,先让搭起法坛,周围布置,务求全套精致行头,挂红灯,围翠幔。一切布置就绪,方择日登坛演法。李家的侍妾和下属,纷纷或远或近地赶来观看。
且说郭成显在坛上作起法来,果然有四五位仙女跨骑赤色虬龙降在坛上。其中两位尤其美貌,清啭歌喉,唱起曲来。音节清脆,歌声如怨如慕,似讽似嘲,孜省手下的门客术士都听得呆了。忽然雷雨当空,风刮黄沙,满坛灯火一时吹灭,似乎狐精鼠怪趁机都跑了出来。
一阵工夫,这一切又都消失,天际只有纤淡的云片,弯弯的月亮挂在檐头。隐约听到有呻吟声从法坛深处传来,点起灯烛一照,却见有四五个李家的侍妾,赤身裸体各跨着个傻大汉——都是李孜省搜罗来的术士——僵在那儿,家奴过去强扶他们进去。再看郭成显,还站在法坛上,满口糊涂话,正得意扬扬在作法呢。李孜省又羞又怒,提剑上去将郭斩为两段,抛尸在后花园池塘中,并严令家人不得外传。但这般丑事,哪有瞒得住的,第二天就传遍大街小巷了。
道士邓常恩,侥幸做到太常卿这一高官,他为人极为阴险狠毒,曾经暗害一人致死。那人阴魂不散,化为厉鬼,常在邓府作怪。邓在做道士时,就听说太行山西有位马仙翁,能用神箭射鬼,人们去求他,真是万试万灵。于是派徒弟陈歪儿去求马仙翁的箭术。
陈歪儿奉命上路,行至中途,碰见个道人,神态轩昂,手执长弓,腰插七箭(长弓寓“张”,七箭,寓“三丰”二字笔画七划),自称能射鬼,百发百中。陈对他半信半疑,因是同路,且跟着同行。晚上,在一座破庙中过夜。这儿林深月黑,篁竹古木中传来啾啾鬼叫,陈歪儿十分惊怕,道人却说:“不用怕,你正好可以看我的神箭。”便在窗隙中一箭射出去,只听到那鬼哀号着逃去,陈这下大为钦服。
次日早晨,叩头恳请道人传他法术。道人倒也慷慨,立即传给他神箭之术。陈歪儿回来见师父,谎说:“马仙翁外出,寻找不到。幸而托师父的福,在路上遇见神仙传了箭术。”常恩听后大喜。
这天夜间月色朦朦,府中花园鬼声又起,急忙让陈显一显他的神技。常恩自己则转过回廊,在对面楼上监视。陈戒备不懈,忽然见一鬼飞入对面楼上,陈便挽起强弓,一箭射去。箭声响处,只听大叫一声,有什么东西应弦而倒。忙点起烛火照看,却是邓常恩,幸而箭未中要害,只射伤了左臂。回头再找陈歪儿,早已逃之夭夭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