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祖父

我的姥爷爷,是我妈妈的爸爸,我和姥爷爷的关系特别好,每次去姥爷爷家,姥爷爷都会给我准备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他也会坐我妈妈喜欢吃的东西也给我做,我很喜欢吃。我老爷爷年轻时是一个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辞辛苦,每天在地里劳作,给家里准备很多好吃的。他还被评为最优秀的劳动者,受村里人的夸奖,带领村里的人每天工作赚的的钱给我姥姥,我姥爷爷和我姥姥非常有爱,每天生活的很好,很快乐。

老儒生

李忱酷爱读书,曾经建造一坐宫殿,每次在退朝后,他一定独坐在殿中读书,有时直至夜中烛将尽才结束,被宫中称为“老儒生”。


友爱至孝

李忱天性友爱,和睦兄弟。曾在十六宅(唐末诸王共居的第宅)造雍和殿,多次前往雍和殿,诸王不分年纪,都得以入座。乐工表演百戏,直至日暮才结束。诸王中有人患病时,李忱斥退戏乐,亲自到其房间内看望,忧形于色。

李忱性情极孝,即位后,即在大明宫奉养母亲郑太后(孝明皇后),而不另作别宫。  他在拜谒太庙时,进入父亲宪宗李纯的房间,禁不住泪如雨下,感动了左右侍从。 李忱因李纯生前常去青龙寺,命复道开便门,到青龙寺登高远眺,回忆往事而感触许久。


严教子女

李忱是一个提倡节俭的皇帝,他对于子女的要求更是严格,几乎到了不尽人情的程度。

李忱的长女万寿公主,下嫁给起居郎郑颢,按常例要用银箔饰车,从李忱开始,改为铜饰。公主出嫁时,李忱亲自告诫她,到夫家要严守妇道,不得以皇家贵胄轻视夫族。[67]  有一回,驸马的弟弟郑觊得了重病,李忱打发中使去探望。中使回朝,李忱询问公主在否,中使答,公主在慈恩寺观戏。李忱大怒,说:“朕有时怪士大夫家不愿娶公主为妻,至今才知其情。”于是命人把公主叫来,当面斥责道:“小郎有病,你为何不去看视,反倒去看戏?成何体统!”公主一看父皇发怒,吓得连忙请罪,表示洗心革面,不再敢犯。

让人吃惊的是,李忱的二女儿永福公主,已经选定于琮为驸马,不日就要下嫁,公主也很高兴。偏偏在一次和李忱同席吃饭时,因为一点儿小事怄气,把筷子折断。李忱大动肝火,愤然说:“你这般性情,怎么能嫁到士大夫家做媳妇?”当即传旨,令四女广德公主下嫁于琮。就这样,永福公主眼睁地看着自己的未婚夫被父皇夺去。


毛发洒淅

李忱素来厌恶宰相李德裕专权,他即位之时,李德裕主持册封典礼。大典完成后,李忱对左右内侍道:“刚才靠近朕的是不是李太尉?他每看朕一眼,都让朕紧张的毛发直竖。”


赐死歌姬

曾经有地方献给李忱一支女子组成的歌舞乐队,其中有位绝色佳丽被李忱收入后宫加意宠幸,一段时间之后,李忱认为这样下去有可能会重现玄宗朝之故事。于是把这名女子召到跟前,对她说:“我留你不得。”左右奏道:“可以将她放出宫。”李忱却说:“放她回去,我就会想念她,不如赐她毒酒一杯。”一名天香国色的女子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死了。如此之行为简直可以称之为恐怖。(事见《唐语林》卷七补遗)。


为僧之说

李忱为僧之事的来源,主要是韦昭度的《读皇室运寻》和令孤澄的《贞陵遗事》,在这两篇文章中,他们说唐武宗为了争夺皇位,曾想杀死李忱。于是派中常侍四人将李忱抓来,浸在宫内厕所里。有个叫仇公武的宦官有心搭救,便假意借口已杀死李忱,而将其送出皇室。三年后,武宗死,宦官才将李忱请出来当皇帝。

不过不少史家,如北宋的司马光,认为李忱曾被唐武宗迫害及出家为僧是没有根据,因正史中没有相关记载,而且当时李忱只是众多的庶出皇叔其中之一,对武宗的帝位根本没有威胁,更有史家认为李忱被武宗迫害而出家为僧的讲法,是后世佛教徒杜撰出来的故事,为的是丑化曾推行会昌灭佛的武宗,同时圣化在登基后支持佛教的李忱。

经过佛教徒的渲染,五代时《中朝故事》、《北梦琐言》及宋陆游《避暑漫钞》中也都有李忱潜逃到江南遁入空门的简略记载。五代末,宋初人赞宁《宋高僧传》也说,李忱为僧,曾游方到杭州,齐安禅师很好地照看了他。李忱即位时,齐安已死,李忱为了报恩,便敕赐寺名,谥齐安为悟空大师,还御制哀诗悼念。

此外,在禅宗的名僧希运《黄檗宛陵录》中也有记载,说李忱为沙弥时,曾见黄檗大师大佛殿上礼佛,便问,“不看佛求,不看法求,不看众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于是两人一问一答,就说起公案来。禅宗以说“公案”代替说经,这次两人的谈话,还成了以“黄襞礼佛”为命名的有名的“公案”。希运在江西主安黄檗山路过,传说还曾和正在该山做沙弥的李忱一同观瀑布,吟诗作赋。

关于李忱为僧的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流传越广,也传得越来越神奇。

到明代时,有一名僧圆悟禅师在其撰的《碧岩集》中,是这样记载的:李忱少时,爬到哥哥唐穆宗的龙床上,作出接见大臣的姿态,穆宗非常赞赏。武宗即位后,记起此事,便心存疑忌,想害死李忱,李忱不得不逃走,就在香严智闲和尚门下剃度为僧。

后随智闲和尚来到江西庐山,两人同观瀑布,智闲提出要作诗,其动机是觉得此人气度不凡,想趁机考考他,以判断其底细究竟怎样,便先吟出两句诗:“穿云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李忱接着吟到:“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智闲和尚见此人学识渊博,气度不凡,便以礼相待。后来在一次盐官会上,希运是首座法师,在其礼拜时,两人就谈起“公案”来,在这里,与《黄檗宛陵录》中所记载不同的是,将智闲和尚代替了黄檗禅师,地点也由黄檗山变成了江西庐山。

另外,在《黄檗万福禅诗志》中也有关于李忱为僧的记载,该书中则将地点又搬至福清黄檗山,将黄檗禅师观瀑布所吟的两句诗也改为:“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所吟的两句诗倒没有改。《禅诗志》中还说,李忱来到福清黄檗山后,又南行至惠安观看洛阳江,再南行至同安,还出现了所谓神象夜间出来迎接李忱到来之事。

在一个干旱的年头里,五月间还栽不下秧,人们万分焦急,成群结队到龙王庙求雨,但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还是求不下雨来。李定国知道后,到龙王庙上了一道义正辞严的表文,斥责龙王:“你身为龙王,掌管降雨,现在久旱无雨,黎民受难,你却拒不下雨,有亏职责!我是人间的将军,担负着保国安民大任,不忍看到农人受难,因此特令你大降甘霖,否则我将捣毁龙王庙,代天惩罚你!”龙王又害怕,又惭愧,但没有玉皇大帝和雷部的“云符雨牌”,实在无能为力,于是托梦给李定国说:“老将军要水,可我没有玉帝雷部的敕令.不敢私降大雨,只能教你一个法子:快叫你的兵丁和农人,把花甸水潭和十八溪水道挖出来,我保你溪溪出水,让三百六十村寨都有水用。”李定国醒来,发动军民台力,挖开水潭,疏通沟道,终于出水了,苍洱坝子解除了旱象。

后来,玉皇太帝知道了这件事,他本来是用干旱来惩罚黎民百姓的,却被龙王用变相降雨的办法搭救了,一气之下,就把龙王囚到东海,另派一条母猪龙来掌管降雨。

这条母猪龙到任后,滴雨不下,反而在苍山里面拱来拱去,拱断了十八溪的水脉,还让房子大的石头和沙子泥巴像条龙似的从山里直冲出来,冲毁田地房屋,在湾桥村上面,冲出了方圆十五六里的大沙坝,五台峰北面弥勒山等不少地方也冲出一个个小沙坝,大理坝子又遭到了大旱!

这时,李定国已经死了,他死后也成了神。他听说母猪龙作乱,大理又遭干旱,便提着神剑来驱赶母猪龙。追来追去,母猪龙掉头逃进车邑村,终于被李将军追上,一剑斩了他除了大患代行龙王职权,不时行云布雨,搭救苍生。人们为了感谢他的恩德,奉他为雨神和车邑村本主。
    我的外公由于很少看书看报看电视玩手机,缺乏对社会的了解,成了一个十分落伍的人,使他在生活中发生了许多故事。现在外卖手机支付肯德基等到处可见,但我外公却例外。有一次,我买了一个汉堡包在吃,外公看到了就说:“你吃面包就吃面包,为什么还在里面夹一块肉呀?再说这中间的青菜煮都不煮就拿来吃,真不卫生!”还有一次在外公家外婆出去了,我实在太饿了,就点了一份外卖,外公看我从外面拿了一份饭回来,就说了我一顿,“家里有饭还要出去买,生活要节约懂不懂”。暑假有一天,我去外公家玩的时候,只见一个叔叔急急忙忙地走了过来。他一看见外公就很有礼貌的问:“老人家,您好,打扰一下,请问这附近有没有洗手间?”外公听了,就指了指门前的水槽,说:“就在这里洗吧,我这里有肥皂。”这位叔叔听了就急忙回答说“打扰了,谢谢”。匆匆忙忙的走了。外公看着那个人远去的背景,生日的说“那人也真是,他明明要洗手,这里有现成的不洗,非要找什么洗手间。”由于外公的落伍,在生活中经常会闹出类似的笑话。

去年春节前几天,妈妈买了一件带拉链的外套送给外公,外公特别高兴。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去看外公的时候发现他穿了一件纽扣式的外套,好眼熟,就问外公说:“爸,这件衣服是你自己买的还是别人送的?”“这件衣服是你买的那件,怎么不认得了?”“我买的那件是拉链式的,可你穿的这件是纽扣式的”妈妈奇怪的问外公。外公看着妈妈怀疑的目光,赶紧解释道“这件衣服样样都好,就是这条拉链我用不来,只好让裁缝师傅把那怪东西拆掉,改成纽扣的了。”


0.1159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