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

我爷爷带领民兵打鬼子,为村里人带来好生活。

1.jpg

李龙锡小米黄酒传统制作技艺入选市级“非遗”,李龙锡小米黄酒即为一种由多味中药材和小米发酵而成的特殊黄酒,它性味温厚,亦药亦饮,创制百年来广受欢迎。

1、李龙锡创制小米黄酒

李龙锡小米黄酒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已有百余年历史,由老城西大街李龙锡创制。

李龙锡,字鹏九,号程万,生活于清末民初,洛阳老城人。据民国河南省省长张凤台撰文、“洛阳翰林”林东郊书丹并篆盖的李龙锡墓志记载:“前清庚子之变,两宫(慈禧和光绪)幸陕回銮时道经陕州,官与绅佥称君(指李龙锡)有干才,公推为供支局长,经理一切事宜。事竣,赏给五品蓝翎,殊恩也。”

“庚子之变”指1900年6月,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和光绪西逃至陕西。一年后,清政府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各国相继从北京撤军,慈禧和光绪便打算返京(即两宫回銮)。因慈禧不愿意走回头路,便绕道河南。此时,李龙锡在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县)一带的生意已经做得很大,政商界人士都夸赞他有才能。

两宫回銮,位于陕豫交界的陕州是河南府的首站。为了使接待工作万无一失,大家一致推举李龙锡为当地供支局局长,这个职务相当于现在的政府接待办主任兼商务局局长。事后,李龙锡被赏五品蓝翎,后又被封为俸政大夫。

李龙锡的墓志中记载:李龙锡最终“仍营商奔走沪(上海)汉(武汉)之间,与管陶为伍,然儒学其本性也,好交游文人学士以甄陶其学识,又喜攻医学,每遇名医则咨询不倦”。

虽然长年为生意奔波,但自幼受家庭熏陶的李龙锡从未放弃读书,还很喜欢医学,每到一个地方,遇到当地的名医,他都会虚心求教,遇到好的药方,他还抄写下来,以备救急之需并配制各种药品,长年施舍远近。此小米黄酒即为此时所制。

小米黄酒一经问世,便备受世人欢迎,以至于不论白天还是深夜,“扣门而来者,必按病而施以药”,数年间便使方圆“门无病夫,里有颂声”。

2、古法酿酒,药、饮两用

李龙锡小米黄酒一出现,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据李龙锡伯母孙氏的墓志记载,民国十一年(1922年)正月十四,恰逢孙氏七十大寿,李家大摆筵席。省内外前来贺寿者络绎不绝,时民国间风云人物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在洛,前来贺寿。

李家人知道吴佩孚祖籍山东,喜欢喝黄酒,就把自家酿制的小米黄酒拿出来让其品尝。吴佩孚饮后大喜,想不到洛阳民间竟然能酿出如此好的黄酒,遂欣然提笔为老人家写下“寿”字中堂挂屏和“懿德芬扬”匾额。

时任河南省省长的张凤台,闻讯李龙锡药酒治病施舍之举,曾赞曰:“范文正之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之人善推所为,故有莫太推之遗意也。”赞扬李龙锡家族如此行医为善,善莫大焉。

那么,李龙锡创制的小米黄酒有何神奇之处?第四代传承人李秋成和任鲜茹夫妇,数十年来坚持使用李龙锡留下的古法酿酒,对小米黄酒有较深刻的认识。

任鲜茹说,李龙锡小米黄酒的原料为小米,配以山楂、陈皮、赤小豆、黑豆等20多味中药,酿造的小米黄酒含有21种氨基酸及大量维生素,其中8种元素是人体自身不能生成但又必不可少的。

在古代,小米黄酒是中药的药引,不但能增强药效,还有解毒、矫味、保护肠胃的作用。由于其性味温厚,除了药用,它也是百姓日常的饮料和食品。

中医认为黄酒能通血脉、利肠胃、润皮肤、养脾气、护肝胆、除风湿、祛塞、补血、养颜,具有与中药天然糅合的因子和亲和性。作为药引,它不但能将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还能将药效引导到有关经络和脏腑中而祛除身体的疾病。千百年来,黄酒的药、食两用价值,体现得越来越充分。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诸酒醇醴不同,唯米酒而入药用。”

另外,还有70余种药酒需要黄酒作为酒基而配制,它广泛地使用于内、妇、外等各种剂型中。

知名中医王华莹认为,当下许多古法早已失传,所以现代中医多用大枣、生姜作为黄酒的替代品。而李龙锡创制的小米黄酒酿造法,与真正意义上的古法非常接近。

3、百年技艺,有望复兴

《李氏家谱》记载,李龙锡有两个儿子,长子李世荣,次子李显荣,但两个儿子各有所志,都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这时,李龙锡的侄子李松荣接过了伯父的班。李龙锡创制的小米黄酒,因需求量大、做法相对简单,得以代代相传。

李龙锡家族在“文革”期间遭受严重迫害。任鲜茹说,当时为了免遭批斗,李家将收藏的大量名人字画、医书、药方等烧毁。李秋成的父亲不得不隐姓埋名,偷偷地将一小部分医书和药方保留下来,酿造小米黄酒的药方就是其中之一。

20世纪80年代,李秋成的母亲将小米黄酒的药方传给了儿媳妇,也就是李世凯的母亲任鲜茹。后来由于房屋拆迁等原因,小米黄酒的生意几乎中断。

任鲜茹说,因为李家的小米黄酒在老城一带很有名气,以至于生意不做了,还有很多人登门要酒,再加上自家人也养成了饮用小米黄酒的习惯,酿造小米黄酒始终没有中断过。

任鲜茹的儿子李世凯大学毕业后,看到了李龙锡小米黄酒的价值,毅然辞职,在家潜心酿酒。

李世凯介绍,从工序上来说,李龙锡小米黄酒首先需要将小米浸泡12个小时;其次进行双炊(将小米蒸两次,使其充分吸水);之后将蒸好的小米降温,使其达到适合酒曲发酵的温度;将小米入缸糖化48个小时,注入小米酒原浆(传统麦曲);先在大缸内进行第一次发酵(翻缸两次),时间一般为7天;后在小酒坛内进行第二次发酵,时间一般为100天;待压榨出酒后,进行调配、精细过滤、灭菌灌装即可。

2014年,李世凯办成了几件大事,首先将李龙锡申请商标注册,其次在2014年年底,经过多方考察,李家最终选中洛阳温雁酒业有限公司(简称温雁酒业)作为合作伙伴,生产李龙锡牌小米黄酒。

温雁酒业酿酒师叶岳东,具有25年酿酒经验,他对李龙锡小米黄酒的传统制作技艺非常认可,美中不足的是,古法酿制的李龙锡小米黄酒口感微苦,并夹杂腥味,不太符合大众的口味。在叶岳东的建议下,李世凯正在积极改进小米黄酒的生产工艺,使其增加一些甜味,更加适合现代人饮用。

李世凯说,与温雁酒业合作,使家庭作坊式的小米黄酒酿造实现了现代化生产,无论是在消毒还是在制酒过程中的温度和酒曲活跃度控制,都有了保障。

32岁的李世凯,对家族传承的百年酿酒技艺信心满满,李龙锡小米黄酒有望迎来复兴。

   


父子同命

李吉甫五十一岁时出镇淮南,五十四岁被征召回朝,再次拜相。而其次子李德裕出镇淮南,入朝复相的年龄都与他一模一样。


李氏三相

赵郡李氏有东南西三祖房,元和年间,三房各有一人被拜为宰相。南祖房是李藩,东祖房是李绛,而西祖房则是李吉甫。巧合的是,三人在各自房支中都排行第三。


置怨结欢

陆贽执政时,怀疑李吉甫结交朋党,将他贬为明州长史。后来陆贽遭到裴延龄的构陷排挤,被贬谪忠州。裴延龄欲加害陆贽,便起用李吉甫为忠州刺史,陆贽的兄弟门人为此担忧不已。李吉甫却不记前仇,以对待宰相的礼节对待陆贽,与他相处甚欢。陆贽起初感到羞愧恐惧,后来逐渐与李吉甫结为至交。时人都对李吉甫的器量敬重不已,但李吉甫也因此六年未得升迁。


吉甫问卜

李吉甫贬官东南时,曾让擅长占卜的袁隐居推算自己的官职运数。袁隐居道:“您可以做到将相,寿数为九十三。”李吉甫道:“我的先辈中从没有能活到七十的,我也不敢奢望能活到九十三。”袁隐居道:“按照占算出来的命数,就是九十三。”后来,李吉甫果然出将入相,两居宰辅,节度淮南。他在五十六岁时去世,当时是元和九年十月三日,恰好符合九十三之数。


劾贬奸吏

元和初年,中书主书滑涣勾结知枢密刘光琦。刘光琦与宰相意见发生分歧时,常让滑涣传达自己的意图,常能达到愿望。宰相杜佑、郑絪等人都低声下气,用友好的态度对待滑涣。郑余庆当面斥责滑涣,不久便被罢去相位。各地官员对滑涣都争相贿赂。李吉甫担任中书舍人时,弹劾滑涣肆意专权。唐宪宗搜到滑涣罪状,将他贬死雷州,并抄没其家,竟多达数千万贯。


惟在进贤

唐宪宗任命李吉甫为宰相。李吉甫闻讯泪下,对中书舍人裴垍道:“吉甫飘泊江淮十五年,穷困失意,如今竟被拜为宰相。我能报答朝廷恩德的,只有引进贤明之士,但我对朝廷后进少有接触。您善于识别人才,希望您能向我讲出您的意见。”裴垍当即开列了三十多人的名单。李吉甫在数月内,将这些人均加以任用。时人都认为他用人得当。


劝谏宪宗

吐蕃曾遣使入朝,请求结盟。李吉甫谏道:“德宗年间之所以与吐蕃结盟,是因为可以借此牵制南诏。而如今异牟寻归国,南诏与朝廷友好,吐蕃不敢犯塞。朝廷若与吐蕃结盟,可能会使南诏怨望,南部边界恐难保安宁。”唐宪宗遂拒绝吐蕃的结盟请求。

唐宪宗欲将濠州、泗州交还给徐州节度使张愔管辖。李吉甫谏道:“泗州背倚淮河,濠州则有涡口险要,此前交给张建封,让朝廷处于被动。如今张愔是被徐州军士拥立,虽对朝廷有善意,但他恐怕掌控不了部下的骄兵悍将。若再让他据有淮河、涡口,让他扼制东南要冲,朝廷将来恐有大忧。”宪宗遂作罢。

京城僧人的庄田、水硙有免税的权利。李吉甫谏道:“钱米所征税赋,向来都有定额。僧人有余力而宽免,却摊配给贫穷而无处求助的百姓,一定不能允许。”唐宪宗遂免去僧人的免税权。

唐德宗曾为义阳公主在墓所起建祠堂一百二十间,耗费钱财数万。永昌公主死后,唐宪宗命按照义阳公主一半的规格,为她起建祠堂。李吉甫谏道:“德宗权宜之举,不能循为常法。从前汉章帝欲在父祖皇陵起建祠堂,东平王刘苍表示反对。不合礼制的事情,君主应当慎重,陛下还不如酌量设置守墓民户。”宪宗道:“我也认为这样做太繁琐浪费,这才减掉一半,果然你也这么看。但我也不愿将百姓编入墓户,还是让官户来守墓吧。”李吉甫拜贺。宪宗又道:“只要有不合适的你就直接对我说,不要以为我不能实行。”

0.1697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