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1夏言(1482年—1548年),字公谨,汉族,贵溪(今江西贵溪)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
正德十二年(1517年),夏言登进士第,初授行人,后任兵科给事中,以正直敢言自负。明世宗继位后,夏言疏陈武宗朝弊政,受世宗赏识。裁汰亲军及京师卫队冗员三千二百人,出按皇族庄田,将其全部夺还民产。他豪迈强直,纵横辩博,因议礼而受宠升至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累加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其后被擢为首辅。后逐渐失宠,又为严嵩等所构陷。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因议收复河套之事,再遭严嵩诬陷,终被弃市而死。明穆宗时追谥文愍。其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有《桂洲集》十八卷及《南宫奏稿》传世。
人物生平
直言进谏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年),夏言考中进士,被任命为行人,继而升任兵科给事中。他生性机警灵敏,善于写文章。等他做到谏官,便以直言为己任。
明世宗朱厚熜继位后,夏言上书说:“自正德(1506年—1521年)年间以来,上下消息不通已达极点。现在陛下刚开始办理各项政务,请于每日早朝以后,亲自到文华殿批阅奏章,召内阁大臣当面商量决定,如有关重大利害的事情,则下达给全体大臣集中商议。不应和身边宦官商量后就直接从宫中发出圣旨。即使陛下所做出的取舍,也一定要下到内阁,经讨论然后实施,以杜绝为人蒙骗或弄虚作假的弊病。”世宗赞赏并采纳了这个意见。后来,他领命和御史郑本公、主事汪文盛一起考核世宗身边的侍卫及京城卫队的冗员,裁汰了三千二百人,又上书陈述九条意见。京城治安秩序因此得以稳定。
嘉靖(1522年—1566年)初年,他和御史樊继祖等外出清理庄田,把被侵吞的民产如数夺出来归还百姓。为弹劾宦官赵灵、建昌侯张延龄,他前后上书七次。又请把后宫负郭庄田改为亲蚕厂、公桑园,禁止一切亲戚、乡人的请托及河南、山东一些坏人把民田献给王府的行为。他曾解救过被逮捕的永平知府郭九皋。庄奉夫人的弟弟刑福海,肃奉夫人的弟弟顾福,世宗下令赐他们世袭千户锦衣,夏言力争,认为不妥。这些奏章大多梗直,被世人传诵。经几次晋升,夏言任兵科都给事中。评定青羊山镇压叛乱的功罪,他的议论和奏章都很恰当。副使牛鸾缴获了乱军中的通讯名单,为了安抚人心,夏言请求烧毁了它。孝宗一朝曾经命令吏部和兵部每个季度把两京大臣及在外文武两方面官员的履历表造好进呈皇帝,但自武宗即位以后渐渐不执行了,夏言因此建议恢复了这一制度